1982年電視劇《西游記》
中央電視臺開拍電視劇《西游記》,是在1982年。1988年春節播出,轟動全國,全體演員紅得發紫。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經典之作。6年時間,一個龐大的攝制組,制成電視劇25集,在今天看來,是一個不可想象的慢動作,而中央電視臺拍攝此片的不計成本、精心打造,也可見一斑。不過,《西游記》的多次重播,它的高收視率,應該早讓投資方賺翻了。
這部《西游記》,可以視為普及版,女導演楊潔把《西游記》里大量的佛經偈語、晦澀的對白,全部刪除,只給觀眾最清楚的故事情節。不少場景還拉到了名山大川拍攝,美不勝收。所以,它可以說是老幼咸宜,得到最廣大階層的追捧,獲得年度“飛天獎”特別獎、“金鷹獎”最佳連續劇一等獎。
央視版《西游記》的主要亮點,就是上世紀80年代內地最高水平的特技,在電視劇熱播的時候,無數觀眾還饒有興趣地在報紙娛樂版努力學習“孫悟空的‘筋斗云’、‘七十二變’究竟是怎樣拍成的”之類的文章。這些片中比比皆是的特技,在今天看來已經非常粗糙,所以亞視去年重播此劇的時候,收視率不理想,“王牌”成了“硬傷”。
中央電視臺對待古典文學名著,向來小心翼翼,以“忠實于原著”為最高標準之一,這個版的《西游記》也不例外。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出身浙江的“美猴王世家”,他父親六齡童主演過紹劇藝術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六小齡童深得家傳,公認是最接近吳承恩原著的“美猴王”。
六小齡童初演孫悟空的時候,23歲。他戲曲底子好,身手敏捷,眼神銳利,猴相十足。以當年的欣賞習慣,普通觀眾已經不可能在他的表演中挑剔到什么缺點,部分理論家也只是對六小齡童提出以下問題:演孫悟空應該是“猴子在竭力模仿人”,而不是“人在竭力模仿猴子”。這個令人搔頭的問題,被觀眾拋諸腦后,六小齡童被評為中國第六屆“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及第一屆(新時期十年1978年至1987年)“中國電影電視十大明星”獎,同時,以一百二十三萬多張的選票當選為“中國第二屆電視十大明星”首席。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風靡一時,至今仍是四十多歲男性卡拉OK的高點唱率歌曲。
2000年電視劇《西游記》續集
即便央視版《西游記》拍了6年,唐僧也由最初的汪粵換到徐少華、遲重瑞,由于資金的限制,《西游記》還是沒有拍完。尤其是“西天”部分,因為牽涉到跨國拍攝的問題,當年自是不可能實地拍攝,只好草草收兵。十幾年以后,央視補拍了15集《西游記》,2000年春節播出。
續集仍然由楊潔導演,孫悟空和唐僧用了原班人馬,換掉了豬八戒和沙僧,據說是年齡的原因。楊潔的想法是盡量延續第一部的風格,不過,她這次力不從心了。觀眾的欣賞水平提高了20年,《西游記》班底卻不算完全跟上了趟。續集在毀譽參半中(“毀”主要來自年輕觀眾)得到了繼央視版電視劇《水滸傳》之后的又一高收視率。
楊潔認為39歲的六小齡童仍然年輕敏捷,表演有了很大提高,少了戲曲腔,淡化了抓耳撓腮的猴戲,強化了內心的東西。而徐少華、遲重瑞美白依舊。也許在老導演的眼里,他們永遠是小伙子,但年輕觀眾反感的偏偏就是演員,尤其是唐僧的老化。遲重瑞和徐少華,都是年近半百的人了,而且徐少華的中年發福,更是早在《西游記》之后就開始,當年的翩翩美少年一任自己提前轉為實力派,確實讓不少追星族愛恨交織。
續集大量采用了電腦三維特技,但對于已經在電影中看過星球大戰、地球爆炸的觀眾來說,這只能算初級階段。加上節奏緩慢,臺詞不精警,讓迷醉于周星馳《大話西游》的新生代觀眾無法提起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