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在環龍攝影器材城并沒有看到預想中搶購柯達膠卷的“盛況”
昨天,隨著柯達公司正式在美申請破產保護,又掀起了一陣懷舊的高潮。曾經熟悉的膠卷品牌,成為了很多人議論的話題。但記者進行了一番實地探訪,在上海柯達膠卷的銷售量已經十分有限,破產保護這一消息的傳出,對市場幾乎沒有什么太大影響。唯一所能觸動的,只是我們心中對于第一次拍照的記憶,還有那一段段經典的柯達廣告的回憶……
攝影師30年,20萬張底片60%是柯達的
“我對柯達感情非常深。現在柯達進入破產保護,讓我感覺感覺非常可惜。”攝影師陸杰的實名認證微博在網上很紅,他用鏡頭記錄下的老上海,以飽滿的懷舊情結,打動了很多網友。經歷30余年攝影生涯的陸杰告訴記者:“我的庫房里有超過20萬張底片,其中60%是柯達的。”
“柯達應該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進入中國市場的。柯達和富士的膠卷總體上差不多,但我接觸柯達更早,柯達膠卷還略貴一點。”陸杰也差不多是那個時代開始攝影師生涯的,“那時候普通人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幾十塊錢,每盒膠卷的二十一二元左右的價格絕對算是‘奢侈品’。最初要買膠卷等用‘外匯券’,兌換‘外匯券’要比相同面值的人民幣貴20%左右,所以我當時大部分柯達膠卷是托親戚朋友從國外帶進來的。”
陸杰說自己保存的底片里有120膠片,也有135膠片,有彩色反轉片,也有彩色和黑白的負片。十幾萬張的柯達膠卷,陸杰究竟為之花了多少錢,他自己也算不清這筆賬了。“只記得當時,我們拍照用膠卷都很省,一般一個場景只拍一張,一卷膠卷都要拍很久。”
曾幾何時,電視里鋪天蓋地的柯達膠卷廣告,伴隨著很多“80后”長大。當陸杰拍攝的老上海照片,勾起很多人對于曾經的上海的記憶之后,作為那些記憶的載體的柯達,卻已經物是人非。“想要留下百年影像,還得用膠卷。”與許多人早已徹底改用數碼相機不同,作為專業攝影師,陸杰仍然在使用膠卷進行拍攝。“其實,單就反轉片來說,膠卷在技術上并沒有太大的變化,30年里價格的漲幅也遠遠比不上物價的總體漲幅。”陸杰的感覺是:“直到數碼技術越來越完善,膠卷的攝影者數量跌到谷底,膠卷的使用量又開始‘回潮’,所以膠卷的價格又開始有所上揚。現在一卷反轉片的價格要40—50元,沖一卷照片又要35—40元,加起來一卷膠卷的成本就是75—90元。”
對于柯達破產之后的影響,陸杰認為:“可能會對我們這些使用膠卷的拍攝者有一定影響,首先膠卷的價格就可能會再有所上漲,但我相信柯達應該還會保留一部分,繼續進行生產,柯達膠卷應該還不會在市場上絕跡。”記者丁元元
零售商近期,買柯達膠卷的人是多了些
“這一刻,多溫馨,甜的笑,真的心。串起了,每一刻,don'tletitgo。”如果你還記得,電視廣告上那個把牙膏擠到嘴上的男孩,那個坐在理發椅上哭喪著臉的男孩,那個穿著卡通服裝扮成小老虎在舞臺上跳著跳著褲子掉下來的男孩,還有那幾個全家其樂融融的幸福場景,你一定知道我在說什么。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環龍攝影器材城,卻并沒有看到預想中搶購柯達膠卷的“盛況”。在詢問了數家經營膠卷的器材門店后,店主們紛紛向記者表示,近期確實出現了一小波柯達膠卷熱潮,但‘熱度’并不明顯,貨源儲備也相對充足,暫時還沒有提價的趨勢。“不過,供貨商說,過年時可能會有一次提價,但并非針對柯達品牌膠卷,而是覆蓋到各種品牌。看起來和柯達申請破產保護并沒什么太大關系。”至于針對柯達膠卷的市場動向,該器材城2樓的一家店主向記者表示,“暫時沒有察覺。”
在器材城3樓一家膠卷專營店內,店主馬小姐告訴記者,自從上周柯達傳出了破產危機的消息之后,確實出現了一波柯達膠卷的“囤貨”風潮。“就在這一周內,柯達膠卷的銷售量提高了2到3成,當然也不排除是臨近春節放假的關系。這種小幅的增長倒還是比較正常的。最多的顧客一次就買了100多卷,不過這樣的客戶不多,大部分還是膠卷攝影愛好者,買幾卷常用的備用。”
記者在店內看到,柯達各類膠卷在貨架上占據了超過一半的數量,且備貨充足。馬小姐說,柯達膠卷的“沒落”并非一朝一夕。“到現在為止,柯達還是店內銷售的主要品牌,但是已經有日本、英國的其他膠卷品牌逐漸進入市場了,所以,即便柯達停產,也還是可以買到其他品牌的膠卷。暫時來說,膠卷不會消失。柯達也應該很快會被接盤。”
照相館如今,很少有人要用膠卷攝影
楊女士在浦東經營照相館已經有些年頭了。昨天,她來到環龍攝影器材城采購,看到柯達膠卷的時候,她特地停下了腳步,端詳了一陣,在店員的鼓動下,她稍顯猶豫地從玻璃櫥窗里取出了幾卷柯達膠卷。記者注意到,每一種感光指數的膠卷,她只拿了五卷,柯達的膠卷總計采購了15卷,富士膠卷6卷,總共200多元。楊女士說,這些就是買回店里,有些客戶可能會來買,但是目前,連我們這樣的小型照相館也都是數碼拍照,很少有顧客會特地要求用膠卷攝影。”楊女士坦言,如今這樣的采購量和過去相比著實“縮水”了不少。“以前一買就是幾百卷,現在……”
記者在靜安區新閘路上走訪了一家掛著“柯達數碼沖印”的照相店。記者看到,在這爿小小的門面內,仍舊用近百只明黃色柯達膠卷盒壘起了一小面裝飾墻。店主稱,盡管招牌上保留著“柯達”的印記,“但是現在已經沒什么關系了。以前是指定使用柯達膠卷和相紙,現在用膠卷的人少了很多,這幾天也沒有出現很多人來沖印的情況,一切都很平穩。”這位在新閘路上經營照相店十余年的店主年約40歲,面對膠卷向數碼的轉變,他顯得很順應,也很坦然。“現在真正還在‘玩膠卷’的,不是專業愛好者,就是些上了年紀的人。”
采訪中,記者偶遇了一位70多歲的老先生,他正在詢問照片塑模的價格。“拍照是很早就開始了,以前都是用海鷗牌,買柯達膠卷。兩三年前我也改用數碼相機了”老先生說,數碼相機使用更方便,相對而言成本也更低一些。而一位去年剛剛畢業的攝影系學生也向記者表示,從進入大學以來,在專業訓練中就已經不再使用膠卷相機了。“對135膠卷,真的沒什么感覺。”
網友
它記錄下我們很多歡笑時刻
“就讓每一刻,留在你的手,別讓它悄悄溜走,屬于你的家庭歡樂。柯達,為你記錄。”一首舒緩又熱情的廣告歌曲隨著柯達公司宣布申請破產保護的消息,再次在網絡上傳播開來。那幾支30秒廣告曾經打動過很多人,也讓很多網友勾起了往昔的記憶。你的第一臺相機,小時候的幾張照片,家里還剩下的幾卷膠卷……盡管膠卷市場早已低迷多時,但柯達的名字卻伴著諸多回憶,一直存在于我們心里。
“那個時候,我們喜歡認真地擺好姿勢做好表情拍每一張照片,喜歡挑出每一張好看的照片洗出來精心擺放在相框中,喜歡跟父母一起坐在沙發上翻看相冊。如今,這些都沒有了,柯達也沒有了……”網友們對于柯達的這一舉措感到了萬分惋惜,紛紛在微博上追憶往昔。“膠卷記錄的點滴,總是暖過電腦或硬盤里的相片,慢慢泛黃的記憶,卻總是讓人難以忘記!”“柯達,印記了我們多少家庭的歡笑時刻”。
有網友說,為了這份“不能忘卻的紀念”,年后打算多買幾卷柯達膠卷。還有的網友說,要把家中存放許久的沒有沖洗的膠卷沖印出來,“很久沒有感到這份期待和驚喜的感覺了。”
在一片感懷氣氛中,還有很多網友認為,柯達這一次申請破產保護,并不會讓這個品牌就此消失。而在柯達中國的官方實名認證微博上,最近的一條更新還停留在昨天下午2點37分,“消費需求隨時數碼時代的到來而改變,柯達也為此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及市場活動,力求提供給您更多、更新鮮的影像產品解決方案——我們為精彩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