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對好編劇賦能、助力、引導
——記全國優秀創作演出經驗交流會
“無論是做演員、做管理,還是做編劇,‘節奏’是非常重要的。”“劇本劇本,一劇之本。”……
由中宣部文藝局和中國劇協主辦的全國青年戲曲編劇研修班近日在京舉辦。作為系列活動之一,全國優秀創作演出經驗交流會日前在京舉行。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西安演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寇雅玲,湖北省文聯主席、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楊俊,上海市文聯專職副主席、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總裁、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中國劇協副主席、秦腔表演藝術家柳萍,以及學員代表朗加旦增、李薇薇等出席交流會。大家圍繞舞臺市場以及臺前幕后的經驗,對編劇在創演中的地位作用等展開經驗交流,為促進全國演出市場繁榮發展作出貢獻。
徐寧多年來致力于培育良好的文藝生態,牽頭創設了江蘇文藝創作題材庫、江蘇劇本創作孵化中心等,同時大力推進重大題材文藝精品創作,電視劇《人世間》、滑稽戲《陳奐生的吃飯問題》、昆劇《瞿秋白》、圖書《因為爸爸》、歌曲《面朝東方》等一批文藝作品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徐寧從管理者和組織者的角度談到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動創演發展。在她看來,編劇在團隊當中占據著重要之地。要尊重編劇的創作者身份,支持編劇的主體地位,“一個好的編劇可以點石成金,但有時也是非常無力的。對一個好的編劇,我們要為他賦能、助力、引導、引領,這是我們應該給予編劇的力量”。對生產藝術精品來說,徐寧認為不是錢越多越好,而是要構筑藝術精品高地,打造先進的生產體系,為推動藝術精品創作全方面賦能。
10余年來,西安演藝集團堅持“抓經營、抓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發展戰略,累計推出精品劇目64部,先后榮獲國家級榮譽獎項61項,省級獎項127項,市級獎項53項。寇雅玲介紹,西安演藝集團每年會召開選題策劃會來儲備優秀選題,作重點編排,同時兼顧盈虧平衡。此外,還注重復盤經典劇作以及對經典劇作的再創排演繹,“貼近市場喜好的劇目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我們還培養了一批年輕的編劇著重在這方面的創排,同時還會關注兒童劇市場的演出。”寇雅玲認為,編劇在創作時應該滿足觀眾的需求。
楊俊從藝幾十年,和老中青編劇都合作過,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堅守”。她認為:“目前的主題性創作是時代發展的選擇需求,作品的好與壞關鍵看我們編劇是站在什么樣的位置,用什么眼力和筆力作為切入口去選擇我們的舞臺藝術,我們劇作家的眼光、筆落在什么地方?找準切入點考驗我們的智慧。”楊俊認為,好的編劇一定要走向生活,扎扎實實創作。
谷好好結合自身經歷表達了所思所想。這些年來,上海戲曲藝術中心以深化文藝體制改革為契機,不斷探索符合當下文藝發展道路的途徑,推出了革命題材、紅色題材等系列劇目,也有現實題材劇目,同時更加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題材劇目的培育,造就了一支戲曲創作隊伍。谷好好認為,衡量一個劇目是否成功,院團團長、編劇、導演當然重要,但市場衡量也是一個標準,一定要重視你的戲有沒有觀眾。
“編劇之所以能把戲寫好、寫生動,因為他有深厚的人生積淀、生活積累,這一切都來源于他對生活的仔細觀察,演員也一樣。我是做戲曲表演的,觀察生活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柳萍介紹,寧夏注重編劇人才、音樂人才以及演職人才的培養,也希望日后能夠在這方面日益精進。
學員朗加旦增是西藏自治區藏劇團編劇,他為大家介紹了藏劇的特色及在此次研修班的收獲。“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想浪費。”朗加旦增說,從第一節課開始他就認認真真地聽,一些老師的課準備得豐富充實,他聽起來有些困難,這讓他更加意識到練好基本功的重要性。
湖南省藝術研究院編劇李薇薇說,當年她到研究院工作時29歲,是當時最年輕的編劇,現在10年過去了,還是院里最年輕的編劇,所以編劇隊伍培養的問題非常值得關注。“此次研修班為廣大青年編劇提供了提升藝術品格、拓寬藝術思路、提升編劇技巧的機會,讓我們對題材、對人物、對編劇這個職業保持敬畏之心。”李薇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