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這一重要論述,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新時代衡量文藝繁榮發展的重要標尺和根本遵循,更是向廣大文藝工作者吹響了投身創作、集合進發的響亮動員號角,注入了強勁精神動力和火熱情感活力。
“春發其華,秋收其實”,躬耕之樂,莫過于滿園碩果、歲物豐成。廣大文藝工作者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期盼和諄諄囑托,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重要時間節點,以高昂的熱情錨定文藝創作,在各藝術領域潛心耕耘、創新創造,在從“高原”邁向“高峰”的文藝登攀中,持續推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精品佳作,用汗水和智慧澆灌出新時代的文藝園地繁花錦簇、碩果累累。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以舞蹈、音樂、朗誦等多樣化藝術語言,氣勢磅礴地把中國共產黨的輝煌百年呈現在現代舞臺上;巍然矗立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前的《旗幟》《信仰》《偉業》《攻堅》《追夢》五組主題雕塑,氣勢恢宏、震撼人心。從電視劇《覺醒年代》《人世間》《山海情》《大江大河》《三體》,到電影《長安三萬里》《流浪地球》;從民族歌劇《沂蒙山》、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只此青綠》到雜技劇《戰上海》;從話劇《蘇堤春曉》到網絡動畫短片合集《中國奇譚》……一大批內容精彩紛呈、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好作品在厚重的傳統文化、宏闊的社會實踐和迅猛的技術變革共同孕育下應運而生,深深觸及人們的靈魂深處、引起人民群眾強烈的思想共鳴,在推動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實踐充分證明,只要廣大文藝工作者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緊緊抓住創作這個中心環節,不求熱鬧花哨,不作表面文章,靜下心來搞創作,精益求精搞創作,文藝的百花就能姹紫嫣紅,文藝的燈火就能熠熠生輝,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就能日新月異、欣欣向榮。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征程上,廣大文藝工作者應準確把握當代中國文藝的歷史方位,立足中華大地,在奔涌的時代大潮中抒寫,在火熱的人民生活中創作,迎著未來的召喚,向著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昂首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