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李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與會代表委員特別關注到農村文化建設方面的內容,在他們看來,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振興作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是解決中國鄉村文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關鍵環節。
文藝志愿服務大有可為
“當前,我國正處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進程中,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而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支撐,要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真正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比珖f委員、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副主席張凱麗今年提交了一份聯合提案便是聚焦文藝志愿服務之于鄉村文化振興的作用。張凱麗認為,鄉村文化振興,文藝志愿服務大有可為。當前,文藝志愿者參與鄉村文化振興服務較為集中,“活動化”“節日化”較多,需要增加服務時長,需要鼓勵和支持均衡化、持續化文藝志愿服務。還需大力支持建立與完善適配文藝志愿服務駐村下鄉機制,持續提升文藝志愿服務的工作成效,科學協調文藝志愿服務的供需,建立文藝志愿者“駐村到鄉”接力工作機制,積極發揮文藝志愿者的作用,切實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持。
“鄉村文化振興的主體動能嚴重不足,亟需召喚新的主體介入?!痹谌珖舜蟠?、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一君看來,鄉愁記憶可以激發主體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個體情緒轉化為投身鄉村文化振興和建設的實踐動力,從而吸引他們積極投身到返回家鄉、回報家鄉、建設家鄉的具體實踐,與留守村民一起,共同匯聚成新時期鄉村振興的最強音。
“由于種種原因,農村文化工作發展不平衡,存在文化設施少、資金投入不足、缺少領軍人物、缺乏核心產業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協副主席王丹表示,振興鄉村文化建設,要強化各級黨政干部特別是鄉鎮干部的政治擔當和責任意識,造就一支講政治、搞經濟、懂文化的鄉村干部隊伍。同時積極培養一批熱心致力于鄉村文化振興的人才隊伍,制定獎勵政策,鼓勵高等院校、科研單位、文化團體的在職和退休人員,社會文化名人到農村“文化支農”,吸引高校畢業生到鄉鎮當文化助理?!班l鎮政府在發展鄉村文化產業的過程中要積極招商引資,在結合鄉村發展現實的基礎上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產業,如鄉村旅游業、鄉村特產、特色傳統美食銷售業、鄉村特色美景相關的文創產業等,以特色文化產業帶動優秀鄉村文化的傳播與弘揚。”王丹說。
滿足鄉村高質量文化需求
“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是希望以文化之力從根本上達成觀念上的振興共識,同時借助文化的力量推動形成價值轉化和內心的共鳴。”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劇協主席、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表示,“廣東粵劇院一直以來都非常關注鄉村的演出市場,尤其粵西地區的鄉村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他們都期盼著看到足夠專業、足夠精彩的粵劇演出。所以當我們每次下鄉演出,都會看到萬人空巷的熱鬧場面。今年春班,我們從開年一直演到3月底,基本是駐扎在鄉村。我們也一直希望用好的作品助力鄉村文化建設,從精神層面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在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北京市委文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藝術委員會副主任郭蓉看來,文化振興是鄉村“五大振興”之一,具有標志性意義。郭蓉認為,要多組織文化藝術工作者開展文藝“進村”活動,通過鄉村采風,帶動鄉村文化藝術愛好者的創作積極性,幫助他們提升綜合素質的同時、策劃各種具有鄉村文化獨特屬性的節目或活動,推動鄉村文化建設的發展?!爸腥A優秀傳統文化源頭在鄉村、主體在鄉村,因此,保護好鄉村文化資源也是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工作的一項緊迫任務。”郭蓉說。
保護利用好美麗鄉村的“魂”
在全國政協委員、杭州歌劇舞劇院院長崔巍看來,保護農業文化遺產是助力鄉村文化建設、是“美麗鄉村”的根與魂,“我們經常會下鄉演出,當我們來到的農村基層,在灶頭前面吃飯,會去關注我們所了解的香榧、香菇,還有楊梅等,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對于發展美麗鄉村建設非常有意義”。崔巍認為,要推動農業文化遺產展示館等的建設。深入挖掘農業文化遺產歷史、文化、技術、生態資源等,建設農業文化遺產展示館,系統展示農業文化遺產傳統智慧與現實價值,“文化遺產就在我們身邊,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專業來進入到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中”。
“對非遺的傳承和保護可以大力推動鄉村文化建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湖南省湘繡研究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成新湘認為,非遺是中華傳統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以湘繡為例,清末民初,湖湘女子大多擅長刺繡,一是可以美化生活,再是可以補貼家用,提高家庭收入。“從歷史汲取靈感,我認為用非遺推動鄉村文化建設,可以從精神和物質兩方面入手。一是以豐富多彩的非遺體驗活動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梢蚤_展非遺宣講、非遺體驗,將非遺項目與傳統節假日融合,打造豐富多彩的非遺活動,激發鄉村文化的活力。二是將非遺與鄉村產業融合,推進非遺工坊建設,加強非遺與當地鄉村的地域特色與風土人情融合,打造特色鄉村旅游,推進鄉村振興,從而反哺鄉村文化建設?!背尚孪嬲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