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聯要聞

      現象、問題與展望:中國書協學術工坊研討2023年度書法展覽的創作動向

      時間:2024年02月03日 來源:中國文藝網 作者:賈巖
      0

        為深入總結年度書法創作情況,穩步推進書法事業高質量發展,1月30日,中國書協學術工坊“現象、問題與展望:2023年度書法展覽的創作動向”在京舉辦。 

        中國書協主席孫曉云,中國書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李昕,《中國書法》雜志原主編、鄭州大學教授李剛田,吉林大學教授叢文俊,中國書協副主席葉培貴、張繼、張建會,中國書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張瀟羽,中國書協分黨組成員楊偉華,中國文聯書法藝術中心主任王彥,《中國書法》雜志主編朱培爾,書家代表李一、王學嶺、解小青、劉洪洋、劉顏濤、楊小剛、李屹、霍翠、林坦等及海外漢學學者畢羅(Pietro De Laurentis),中國書協機關處室負責同志參加會議。中國書協主席團、理事會、專委會,各團體會員推薦代表,各高校書法專業師生代表等六千余人線上參會。學術工坊由中國書協副主席葉培貴主持。


        孫曉云致辭表示,專家學者與入展作者帶著問題意識,以2023年專業屆展和主題大展為研究范本,系統梳理書法發展的當代階段性特征,深入研究新時代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厘清困擾書法界的模糊認識,解決影響書法事業發展的問題,對創作實踐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廣大書家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上來,深入挖掘提煉更多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和內涵精髓,敏銳發現時代變革的風氣之先,以書法為載體,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李昕介紹了2023年度相關展覽舉辦情況。辦好展覽是協會重要工作,專業屆展是基本盤,主題展覽是風向標,主題創作是突破口。協會圍繞“做人的工作”這一任務,聚焦創作優秀作品中心環節,抓住展覽體系深化改革“牛鼻子”,以書法發展的現實問題為導向,以年度學術工坊為平臺,從學術視角觀照當代書法創作,探索守正創新的發展路徑。以專業屆展為觀測點,觀察創作動向的變化趨勢、創作群體的時代特征及創作理念的導向成效;以主題展覽為對標點,整合學術與創作資源,提供藝術發展現實方案。發展書法藝術應該體現傳統的深度與內涵,傳達新時代的回應與探索,為中華傳統文化繁榮發展貢獻書法人的時代求解。

        學術工坊設置四大議題,專家與入展作者代表從問題的提出、創作的回溯、議題與談三個環節,對2023年中國書協舉辦的全國第三屆手卷書法作品展覽、第九屆楹聯書法作品、第三屆書法臨帖作品展覽、第九屆篆刻作品展覽、承續:新中國新發現書法主題大展等展覽展開闡述、思辨和延展。

        第一個議題“藝文兼備:形式制約、同質化與內容的拓展圍繞全國第三屆手卷書法作品展覽、全國第九屆楹聯書法作品展覽展開。入展作者楊小剛依據不同歷史時期的銘文風格與文字演變特征進行金文創作,形成了辨析文字源流、利用考古新發現、避免過度形式制作、力避創作同質化現象的個人創作風格。王學嶺針對當今書法創作形制化和同質化現象,提出問題:如何在時下創作中最大程度保有其文化內在?如何在浩如煙海的作品中體現個性脫穎而出?他認為,對書法文化的深入理解,是進行有效創作,寫出經典筆意、時代內容、自身面貌的前提。李一指出形式化、同質化等問題歸根結底是未能做到藝文兼備,重藝輕文、重技輕道所導致。優秀的書法作品是文學與書法的統一,創作時更應注意立意、立言、立境,注重思想性、文學性、藝術性的統一。

        圍繞全國第三屆書法臨帖作品展覽(簡稱“臨帖展”)展開的第二個議題與古為新:臨摹的界點”中,青年書家李屹介紹了個人臨書學習的常用方法和參悟體會,“臨習的過程不僅僅只是學習古人的技法和風格,更多的是迫使自己進一步地理解古人書法背后的哲學和審美觀,理解他們的思想和情感。”解小青表示,從臨帖展入展作品看,十年間創作的關注點發生了從外向內的轉變,對傳統經典的挖掘與吸收更為自覺。同時,她指出藝術最重要的是創造性,以深扎傳統的“古”成就今天創造的“新”,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真正做到以古開今、與古為新。 張繼指出,在書法臨帖與創作過程中,理性和感性是并存的。“與古為新”要在認知深、理解新、運用真的前提下靠感性、靠悟性、靠靈性達到“化境”,從而由“技”而入“道”,把藝術自身的法度與社會人文相融通作為藝術創作的畢生追求。
        第三個議題“印宗秦漢:形式化傾向的思辯”圍繞全國第九屆篆刻藝術展(簡稱“九屆篆刻展”)展開。入展作者霍翠從字法取舍、刀法變化、章法匠意、邊款刻制介紹創作體會,表示整個篆刻的創作過程就是制造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過程,是今日之我對昨日之我的不斷否定之否定。劉洪洋表示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篆刻作品在九屆篆刻展上得到了全面展示,同時指出當代篆刻藝術存在創作動機“功利化、短視化”、創作風格“趨同化、工藝化”、作取法“單一化、模式化”傾向,值得警惕。朱培爾認為,篆刻的創作審美不僅僅是“印宗秦漢”,還有以鄧石如等為代表的“印從書出”,以浙派、西泠八家等為代表的“印從刀出”,以趙之謙等為代表的“印外求印”等;篆刻藝術的發展向何處去,取決于對多種創作理念的圓融與貫通,比如高鳳翰、丁敬、鄧石如、黃牧甫、吳昌碩等人,除了“印從書出”“印宗秦漢”以外,他們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個性,融入了自己對于篆刻藝術在那個時代的表達。

        第四個議題“主題性創作:經典意識與當代立場圍繞承續:新中國新發現書法主題大展(簡稱“承續大展”)展開青年作者林坦回溯“簡牘的世界”湖北簡牘考察和承續大展的創作過程,分享了從自作詩文、篆法改造、臨摹訓練到主題創作的實際經驗,以當代視角重新審視范本,賦予范本以新的筆墨表現方式。在入展作者劉顏濤看來,以甲骨文字書寫古今完整的經典詩文是困擾和制約甲骨文書法創作的難題,寫好甲骨文除了必須具備小篆和金文的基礎,還要在甲骨的契刻與金文的鑿鑄比對中,更加深入地體悟甲骨書法本體語言和藝術精神。葉培貴表示,對承續大展策展理念的解讀不應該局限于對字面關鍵詞“新中國”“新發現”的理解。承續大展充分展現了書法的綜合性以及古今之間的特殊黏性,由此引發展覽在學術理論、遴選程序、策展邏輯等方向的進一步思考,讓展覽帶來的綜合性的成效更好地作用到書壇所有作者,從而更積極地參與到與時代同頻共振的發展大局中來。


        意大利漢學學者畢羅(Pietro De Laurentis)表示,承續大展不僅僅對中國本土的書法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它為中國書法走向世界指出一條必經之路:通過書法探索中國古代文明的真面目,并且讓這些藝術瑰寶重新綻放光彩,進一步豐富當代世界文明。張建會談到,承續大展對當代隸書的創作與發展帶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深刻的啟示。在古與新的歷史交匯坐標上,大展主題“承續”用現代視角與古人對話、交流和融合,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深入傳承和時代精神的深切感悟,激發創作靈感,注入新鮮的時代書風。

        針對年度屆展和主題展的現象與問題匯總,評議專家叢文俊談到,任何書體、書家都有其特定的風格,亦其獨特的審美價值所在。缺乏明晰的風格意識,書法是走不遠的。書法美絕非一技所能勝任,而書法之技的千變萬化皆由其心,“不由靈臺,必乏神氣”,關鍵在于書家的素質。書家要以提升素質為第一要務,以審美帶動技法,跳出功利性的域囿,才有可能使書法正本清源,有一個值得期待的希望。 


        評議專家李剛田認為,當代四十余年書法藝術繁榮發展身處以展覽為引領的歷史時期,要在肯定與拓展書法創作在技法與形式、創作審美氣象方面成果基礎上,增強書法創作中的文化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對傳統的深刻認識,從而強化展覽時代書法創作的文化性。喚回傳統文化精神、中華美學精神是時代給書法人提出的課題,在保持和發展當代書法在藝術形式、創作技法探索出新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礎上,強化傳統文化精神對書法的內在支撐力。 

      (編輯:高涵)
      會員服務
      人妻丰满?V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中文在线资源天堂WWW| 国产成年无码AV片在线韩国|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亚洲va无码专区国产乱码| 中文无码不卡的岛国片|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欧美 亚洲 日韩 中文2019| 在线精品无码字幕无码AV|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中文字幕av高清有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 欧美 亚洲 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 |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 蜜臀av无码人妻精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a级毛片无码兔费真人久久| 在线高清无码A.|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免下载 |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 无码 在线 专区| 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无码特级毛片|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色偷偷久久| 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中文字幕一区一区三区|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