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遠的《漢武帝經略邊疆譴使絲路》,廣廷渤的《撒馬爾罕人東遷》,俞曉夫的《馬可·波羅從西域進中國》,尼瑪澤仁、德西央金的《文成公主入藏圖》,胡永凱的《唐玄宗禮遇開元三大士》,回顧了“一帶一路”沿線波瀾壯闊的歷史;吳為山的《超越時空的對話——意大利藝術大師達芬奇與中國畫家齊白石》 、陳云崗的《鳩摩羅什》、項金國的《敦煌守護神——常書鴻》,不約而同地塑造了中外交流史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的不同風采;張道興的《趕海》、石齊的《新疆婚禮》、鄭劍的《西氣東輸之奮戰者》,則展現了“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今日的繁盛面貌;更有佛朗索瓦·拉瑞爾的《生命之樹》、羅伯特·哈特曼的《消失在出現之前》、羅伯特·華雷斯的《大馬士革》,充分展現外國藝術家眼中的“一帶一路”新景……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人類前途命運及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倡導沿線國家在平等的文化認同框架下,實現優勢互補、開放發展、和平交流、理解包容、互利共贏。2014年,中國國家畫院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啟動實施了“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吸引聚集了國內及“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的大批優秀藝術家參與。歷時多年創作與遴選,最終188位藝術家的197件作品入選并由中國國家畫院收藏。國際美術工程涵蓋的中國畫、油畫、雕塑、書法作品,從不同角度闡釋了“一帶一路”的文化深意,也彰顯了當代中國美術界的藝術水平與整體品格,表現了新時代主題性美術創作的史詩圖景與時代現場。
2023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8月16日至9月8日,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榮寶齋有限公司協辦、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承辦的“中國國家畫院‘一帶一路’主題美術作品展(首展)”在中國國家畫院國風堂、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兩個展區同時展出。展覽呈現中國國家畫院收藏的“一帶一路”主題美術作品138件,為豐富展覽內容,展覽還特別囊括了13位國內知名書法家的作品;首展結束后,其他作品將陸續亮相巡展。展覽力求用藝術語言講好中國故事,以美術作品圖寫絲路歷史,展示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藝術闡釋“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刻內涵。
“新時代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成為造福世界的‘發展帶’和惠及人類的‘幸福路’。”中國國家畫院黨委書記燕東升認為,展覽中的美術作品從不同角度闡釋了“一帶一路”的文化內涵,彰顯了當代中國美術的藝術水準和整體風貌。
在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于文江看來,展覽亦是一種對國際美術工程的回顧,“從選題到創作,整理的史料非常充分,現場深入采訪寫生,藝術家們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創作了一大批優秀作品,此次展覽就較為全面地展示了這一美術創作的面貌”。他認為,畫院藝術家應該主動承擔這類創作任務,把更多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作品奉獻給時代。中國國家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青云希望通過本次展覽,能夠進一步弘揚絲路精神,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光明未來。
讓馮遠、張道興等參與此項工程的畫家印象深刻的,是參與“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的藝術家與組織者們,在創作過程中都對作品反復推敲琢磨,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藝術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本次展覽將為各國藝術家搭建交流平臺,促進藝術創新,為‘一帶一路’合作注入新的動力。 ”中國美協名譽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馮遠說。榮寶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榮寶齋畫院院長唐輝表示,展覽作品以弘揚絲路精神為創作核心,立足于中國式審美視角,已經形成多層次、多視角、多場景的繪畫與雕塑格局,基本上涵蓋了當今主流藝術的各種表現形式。
“藝術是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最直接的語言”,榮寶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趙東認為,十年來,“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著,碩果輝煌;而視覺藝術領域眾多藝術家的創作,則讓這條造福世界的“發展帶”和惠及人類的“幸福路”展現出更為迷人的藝術魅力,讓公眾得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一帶一路”倡議的廣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