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為民足跡,傾聽大地回聲
——中國文聯文藝助力鄉村振興原創歌曲專場演出在京舉辦
3月16日,“大地回聲”——中國文聯文藝助力鄉村振興原創歌曲專場演出在北京歡樂谷·華僑城大劇院舉行。 圖為演出現場。
3月16日晚,“大地回聲”——中國文聯文藝助力鄉村振興原創歌曲專場演出在北京歡樂谷·華僑城大劇院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主辦,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承辦,集中展示2022年中國文聯文藝助力鄉村振興的創作成果。
從中國共產黨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江西井岡山,到吹響“脫貧攻堅號角的”河北阜平;從迎來祖國第一縷陽光的黑龍江撫遠,到西南邊陲的獨龍族貢族村落云南貢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察細微處、關枝葉情,腳步踏遍大江南北、聲音回響在遼闊大地,激勵著廣大干部群眾砥礪奮進、開拓前行。
2022年全年,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以習近平總書記基層考察足跡為主線開展原創作品行動,推動“做人的工作”與“創作生產優秀作品”有機統一,赴12個?。▍^、市)開展采風調研,創作了14首反映鄉村振興成果、城市品格風貌,凝聚群眾認同的音樂作品。
本次專場演出的15個精彩節目中,有14首歌曲是2022年車行、孟文豪、劉暢、譚旋、王平久、趙佳霖、春和、楊啟舫、孟衛東、王曉嶺、李凱稠、梁芒、王曉鋒、付廣慧、戚建波、何沐陽、葉茂、陳曦、董冬冬、屈塬、王備、李勁、焦東、亢竹青、宋青松、董穎達、陳維東、楊一博等一批優秀的詞曲作家沿著習近平總書記基層考察的足跡采風創作的歌曲。
演出以“追隨總書記為民足跡 領航新時代新征程”為主線,分為“向著幸福出發”“譜寫奮斗之歌”“攜手開創未來”三個篇章。張凱麗、劉勁、徐濤、春妮、丁柳元作為情景講述者。他們用豪邁的激情展現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勇毅前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繪就幸福生活新畫卷的時代精神。
圖為徐濤、春妮作為講述人,主題講述第一篇章“向著幸福出發”。
圖為張凱麗作為講述人,主題講述第二篇章“譜寫奮斗之歌”。
圖為劉勁、丁柳元作為講述人,主題講述第三篇章“攜手開創未來”。
演出既突出表現文藝志愿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不斷追求,對簡潔高雅的舞臺表現風格的創新思考,又充分彰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戮力同心、踔厲奮發向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目標努力奮斗的決心。
演出充分融合現代舞臺技術與傳統藝術,將歌手演唱與情景表述、器樂演奏、舞蹈演繹相結合,提升舞臺表現力。結合直播特點,以2022年各地采風調研收集的地方資料為基礎,制作了突出考察代表地人文特點、民族特色以及脫貧攻堅偉大成就的視頻內容。
圖為靳大忠進行情景表演。
演出還特別邀請了榮登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和央視春晚舞臺的河北省阜平縣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赴京參加演出,他們以朝氣蓬勃的少年形象、用宛如天籟的歌聲為觀眾帶來溫暖人心的力量。
圖為胡夏與河北省阜平縣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合唱歌曲《月亮舞臺》。
圖為單依純與河北省阜平縣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合唱歌曲《月亮舞臺》。
李丹陽、呂繼宏、師鵬、李玉剛、降央卓瑪、王傳越、周深、周筆暢、汪正正、烏蘭圖雅、郁可唯、王喆、云朵、胡夏、古麗米娜、龔爽、張赫宣、單依純、馬佳、靳大忠、李小露等20余位藝術家、青年演員為觀眾帶來了《足跡》《又見青蒼》《月亮舞臺》《阿里郎 回家鄉》《山高水長》《你好,老區》《春暉燦爛》《一路陽光》《要是你還在》《情滿山水間》《一步千年》《星火沐春風》《綻放的笑容》《日出東方》等原創作品。
圖為王喆(右)與馬佳(左)演唱歌曲《豐收中國年》,古麗米娜(中)舞蹈。
圖為云朵演唱歌曲《足跡》。
圖為周筆暢演唱歌曲《又見青蒼》。
圖為胡夏與單依純合唱歌曲《月亮舞臺》。
圖為李玉剛演唱歌曲《阿里郎 回家鄉》,李小露伽倻琴演奏。
圖為呂繼宏演唱歌曲《山高水長》。
圖為烏蘭圖雅演唱歌曲《你好 老區》。
圖為汪正正演唱歌曲《春暉燦爛》。
圖為李丹陽演唱歌曲《一路陽光》。
圖為師鵬演唱歌曲《要是你還在》。
圖為郁可唯演唱歌曲《情滿山水間》。
圖為降央卓瑪演唱歌曲《一步千年》。
圖為張赫宣演唱歌曲《星火沐春風》。
圖為周深演唱歌曲《綻放的笑容》。
圖為王傳越與龔爽合唱歌曲《日出東方》。
他們用高昂的熱情、動人的歌聲表達了文藝工作者聚焦鄉村振興主題,積極投身到以人民為中心的藝術創作中,把高質量的文藝精品奉獻給老百姓的至誠之心。
演出前,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召開了原創歌曲創作座談會,原創歌曲創作實施地代表、詞曲作家代表等在會上交流發言。
圖為中國文聯文藝助力鄉村振興原創作品創作座談會現場。
據了解,近年來,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深入開展文藝奔小康志愿服務行動,在送文化、種文化、傳精神中,充分發揮文聯系統“兩個優勢”,將“做人的工作”這一任務和“創作生產優秀作品”這一中心環節有機結合,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組織百余位知名詞曲作家深入基層,創作了60余首優秀作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