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長江文藝論壇成功舉辦
江漢炳靈,世載其英。12月24日,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湖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江漢大學人文學院、武漢語言文化研究中心承辦的首屆長江文藝論壇在江漢大學學術交流中心舉行。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徐粵春,湖北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士軍,江漢大學副校長夏松出席開幕式,湖北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一級巡視員肖偉池主持開幕式,湖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武漢大學教授李遇春作論壇學術總結。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和中國藝術研究院、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50多位專家學者以線上和線下方式參加論壇交流和研討。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徐粵春致辭
徐粵春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他表示,長江文藝論壇的創辦,是文藝評論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以及文藝評論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文藝評論的方式保護、傳承和弘揚長江文化、助力長江經濟帶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保護、傳承和弘揚好長江文化對于探源中華文明歷史根脈、研究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文化邏輯具有重要意義。形成于長江流域的長江文化,是“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中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主體文化之一,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離不開對長江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弘揚,也是科學把握傳統與現代、打通歷史與現實,把探源中華文明歷史根脈與研究人類文明新形態文化邏輯統一起來的必然選擇。保護、傳承和弘揚好長江文化對于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長江經濟帶建設如何在新征程中實現更高發展目標,迫切需要更好地利用長江文化豐沛的文化資源為經濟發展賦能。保護、傳承和弘揚好長江文化,不斷提高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文化參與度和文化影響力,可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長江“樣板”。保護、傳承和弘揚好長江文化對于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推出更多增強精神力量的優秀文藝作品具有重要意義。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與當代中國的時代主題結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梳理盤點好長江流域的傳統藝術寶庫,把握傳承和創新的關系,推出更多展現和反映長江題材、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文藝作品。
湖北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士軍致辭
張士軍在致辭中指出,首屆長江文藝論壇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和中宣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旨在聚力打造交流平臺,深入探討、研究和發掘長江文化內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他表示,荊風楚韻、山水形勝、歷史悠久、文脈深厚,湖北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是浪漫主義文學藝術的土壤。荊楚之地的文學發展不僅體現在文學創作的繁榮上,還表現在湖北文人學者對于中國及本地的文學傳統形成了高度自覺,建立了成熟的審美趣味、批評系統,體現為湖北文藝理論、文藝批評與文學創作的共同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們傳承荊楚文脈,挖掘長江文化,聚焦長江主題,持續組織湖北文藝家開展寫長江、攝長江、畫長江、唱長江等系列文藝創作,努力做好長江文章,打響長江文藝品牌。要以此次論壇的舉辦為契機,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文化建設的新部署,進一步貫徹落實湖北省委加快文化強省建設步伐的新要求,整合長江流域文化資源,打造廣泛聯動的文藝評論平臺陣地和跨區域交流互動的融合創新發展模式,推出長江流域多樣性文化文藝研究的創新成果。
江漢大學副校長夏松致歡迎辭
江漢大學副校長夏松在開幕式上致歡迎詞。他對首屆長江文藝論壇在江漢大學舉行表示熱烈祝賀,對出席論壇的各位領導和專家學者表示誠摯的歡迎和感謝。他表示,長江文藝論壇圍繞推進長江流域文化建設展開深入探討,以保護、傳承和弘揚長江文化的生動實踐,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文藝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進行不懈探索和大膽創新,為推進長江文藝創新發展貢獻卓越力量。
湖北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一級巡視員肖偉池主持論壇開幕式
湖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武漢大學教授李遇春主持主論壇并對整個論壇進行學術總結
首屆長江文藝論壇旨在從以“長江”為主題的文學、美術、音樂、舞蹈、影視、攝影等作品中“論”出長江文化的精神底蘊與當下價值,打造合作平臺、探索協同發展機制,并從文藝評論層面開展系列理論探討與建構。本次論壇分主論壇和分論壇,與會專家學者以“長江文化的審美精神與當下價值”為主題,圍繞“長江文化的審美精神與當代發展”“楚文化、楚藝術的審美特征與現代性轉換”“長江流域文藝的繁榮與發展”“長江流域的文藝生態與生態文藝”“新時代鄉土文藝創作”五個論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
首屆長江文藝論壇線下與會嘉賓合影
長江文藝論壇擬每兩年舉行一次,論壇將立足長江流域,輻射全國,對深入挖掘長江流域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特色及當代價值,推進長江經濟帶文化建設,傳承長江流域文化,創新新時代文藝發展方式起到積極作用。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論壇將打造為同類全國文藝論壇一流品牌,建設成兼具智庫性、創新性、地域性、融合性的高端論壇。
論壇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