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中國藝術研究院發布的《〈講話〉精神照耀下——百部文藝作品榜單》,3部舞劇入選;2020年和今年連續兩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評獎中各有3部舞劇摘得文華大獎;近年來,《永不逍逝的電波》《只此青綠》等劇目票房火爆不斷刷新紀錄,“電波迷”“青綠粉”追著作品到不同城市“二刷”“三刷”甚至“N刷”形成觀演狂潮;舞蹈綜藝《舞蹈風暴》《舞千年》《這!就是街舞》網絡刷屏強勢“圈粉”;《唐宮夜宴》《洛神水賦》《龍門金剛》和《只此青綠》等系列作品掀起“國潮”形成“破圈”話題;街舞遍地開花、廣場舞如火如荼、線上舞蹈方興未艾……多維共進、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令中國舞協主席馮雙白歷數起來欣慰中難掩激動,在他看來,新時代中國舞蹈的新面貌足以用一個詞來形容——蔚為大觀!
中國藝術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文化藝術各領域各展新貌,您如何評價中國舞蹈界這十年來的發展?
馮雙白:可以用一些關鍵話語來形容:思想進步明顯,創作成績突出,人才涌現不斷;舞蹈教育質量提升,舞蹈研究領域大幅拓展;新媒體與舞蹈互動非常活躍,舞蹈新文藝群體蓬勃興旺;舞蹈社會關注度很高,百姓普遍比較滿意。特別值得驕傲的是,在攀登創作高峰的路上,舞蹈界的成績單很突出、很搶眼,可謂“風景這邊獨好”。連續兩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評獎中,都有3部舞劇獲得文華大獎,就是最好的證明。
中國藝術報:十年間,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精神給文藝界新的遵循和指引,您認為舞蹈界因此有哪些突破?
馮雙白:十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系列重要論述精神的指引下,中國舞蹈藝術事業發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績。最突出的變化是有了明確的方向,即以人民為中心。換句話說,舞蹈藝術為人民服務,從理論倡導變成了很多舞蹈工作者最主要的實踐任務,變成了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發力點。毫不夸張地說,舞蹈工作從任務設計到具體落實,都主動思考以人民為中心。因此,才有了“深扎”系列采風活動、采風創作匯報演出,以及系列研討會和工作總結等。可以說,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成為舞蹈藝術發展的邏輯起點。這是近十年來最重大的變化。正是在這個邏輯起點上,舞蹈創作才非常明顯地將藝術目光投向了現實題材,在時代火熱生活里發掘創作的肥沃土壤和甘甜泉水,并播下一顆顆藝術種子,經過辛勤耕耘,長成茁壯青苗,甚至長成參天大樹,豎立在藝術蒼穹和大地之間。
中國藝術報:在您看來,作為引領文藝工作者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核心著力點,中國舞協組織舞蹈界開展的“深扎”有何收獲?對舞蹈界有哪些意義和影響?
馮雙白:在中宣部和中國文聯的強有力指導下,“深扎”已成為深入人心的工作理念和品牌活動。十年來,中國舞協組織引領“深扎”的突破和收獲,一是更加注重在深入基層時投入真感情,將自己與人民大眾聯系在一起,設身處地體會新時代人民的愿望與呼聲。二是更加尊敬生活中的文化元素,面對非遺等優秀文化傳統時,有了更多的敬畏和尊重,更虛心地向人民的藝術學習,向傳統學習,在“深扎”中提高自己。三是更加關注汲取生活中的創新力量,更加關注當代人民大眾的喜聞樂見,努力捕捉最新的審美取向,從中找尋新的創作靈感。四是更加多元的舞種進入了“深扎”的活動規劃,更多舞種的編導加入了“深扎”隊伍;原本對于民族民間舞最熱門的采風活動,已經有古典舞、當代舞等舞種開辟了新的戰場;采風,已經從采擷鄉村田野之“風”更廣泛地轉向了博物館文物之風、都市新民風、青年時尚之風。在中國文聯的指導下,中國舞協連續組織了西藏、內蒙古、新疆、廣西、江西、青海、河南等地多次多批“深扎”活動,推出一批高質量作品,對青年編導有深刻影響。一句話:“深扎”已經成為在年輕舞蹈創作者中有著很高地位和巨大感召力的活動,從而對中國當代舞蹈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力。
中國藝術報:近年來,《唐宮夜宴》《只此青綠》等一系列被稱為“國風”“國潮”的舞蹈形成了舞蹈“破圈”的文化藝術甚至社會話題,也讓人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成為舞蹈創作的一種自覺探索,您如何看待這一趨勢以及“兩創”之于舞蹈藝術發展?
馮雙白:今年央視春晚,《只此青綠》的一段女子群舞一炮而紅,引發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其實,這一方面得益于作品的巨大魅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十年來中國文化自信的宏大張揚。沒有中國社會整體的巨大進步,沒有共產黨人在各條戰線上與全國人民攜手奮斗的偉大進程,就不會有“國潮”“國風”的風起潮涌,也就不會有舞蹈藝術領域里的“國舞”興起。因此,上述“國風”類舞蹈作品的成功“破圈”,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蓬勃態勢,也呼應了中國人民的心理愿望。當然,中國當代舞蹈編導們踔厲奮發、發揚蹈厲、勵精圖治,努力做出最好的自己,也是“國舞”興旺的重要驅動力。毫無疑問的是,“兩創”理念的提出,起到了提綱挈領的巨大作用,為攀登藝術高峰提供了思想武器,指明了創作方向。
中國藝術報:在加強創作,用舞蹈藝術觀照社會、書寫時代,攀登藝術高峰方面主要有哪些亮點和成績?
馮雙白:為新時代鼓與呼,是當代舞蹈工作者們的共同責任。中國舞協在工作中非常清晰地認識到這種責任,緊跟時代步伐,敢于擔責,不斷創新方法帶領舞蹈界努力工作,爭取創造好的業績。例如在中國舞蹈“荷花獎”評獎過程中加強了全程引導,形成了比賽前期的創作交流引導會,有力地落實思想引領、藝術指導、舞壇切磋的功能。再如,為了實現藝術高峰的不斷攀登,在每次“荷花獎”評獎過程中,都會舉辦學術研討會,促進舞者進步。在現實題材創作方面,中國舞協組織了系列主題學術研討會,并關注和提倡現實題材創作,起到真正的導向作用。十年來舞蹈界大力弘揚主旋律創作,配合黨和國家的系列重大主題活動,中國舞協積極組織創作,支持舞蹈家服務大局,多次擔任重要工作、提供藝術保證。中國舞協還大力推動“影像舞蹈”“環境舞蹈”發展,為新舞蹈創作群體提供新平臺,獲得認同和追隨,并多次舉辦充滿創意的大型舞蹈展覽,提升舞蹈藝術的社會影響力。如北京首鋼園區成為許多舞者積極參與的表演舞臺、云南大理提供了更多元的表演環境,吸引一些專業影視媒體加入,將環境舞蹈與影像舞蹈充分結合,創造新時代的舞蹈視覺形象。
中國藝術報:針對青年舞蹈人才培養及新文藝群體,舞蹈界和中國舞協收獲了哪些成果與經驗?
馮雙白:十年來,中國舞協在青年舞蹈人才培養方面非常下功夫,形成了工作亮點。例如, 2014年開始實施的“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計劃”至今已連續舉辦了七屆,共扶持56位青年編導,推出68部作品。其中一些編導已經成長為當代舞蹈創作的頂梁柱,其作品也產生了廣泛影響,甚至走向國際交流大舞臺。這是十年來中國舞協最重要最成功的工作之一。再例如創辦的“頂尖舞者進校園”活動,創造了舞者全舞種、全方位培養模式,完全突破了現有舞蹈教育常規做法,大大拓展了舞蹈人才培育渠道,并為年輕人提供了精準培養方案。至今,以表演和授課形式參與過頂尖舞者進校園、巡回課堂、海外巡演、成長計劃和中國頂尖舞者之夜的舞者、教師和編導共506人次。參加過培訓并獲得培訓證書的年輕舞者共15872人。又如,中國舞協推動當代中國街舞事業發展,成立了中國舞協街舞委員會,并由此舉辦多期專題培訓班,向街舞工作者宣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宣傳黨的文藝工作方針,帶領他們做了大量文藝志愿服務工作,并推動了中國街舞藝術作品的創作。當前,新文藝群體已經成為文藝創作生產的一支重要生力軍,新時代舞蹈新文藝群體的發展正在沿著健康道路茁壯成長,并引起了中央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和支持。街舞等舞蹈界新文藝群體也正在為中國舞蹈增添炫酷色彩。
中國藝術報:在舞蹈普及工作中又有何新成就?
馮雙白:十年來,中國當代舞蹈的普及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一是美育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舞蹈普及與中華美育工作相結合,提升到一個時代新高度,由此帶來了許多變化。二是舞蹈普及工作范圍大幅擴展,以百姓健康為目標的廣場舞發展迅猛,少兒舞蹈水平大幅度提高,中老年舞蹈日新月異并且向藝術性和舞臺表演性邁進,各種青年人愛好的舞蹈也有所開展。在方向上,“小荷風采”全國舞蹈展演導向性日益發揮重要引領作用,讓少兒舞蹈創作達到了全新的歷史高度。中國舞協推動的“新農村少兒舞蹈美育工程”,被譽為“功在千秋”的好工程,所到之處皆獲熱烈歡迎和盛贊,因為它給農村孩子帶來了真正的命運改變。中國舞協推動的舞蹈考級工作,推出了第四版新教材,突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寓教于樂,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中國藝術報: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努力奮進的歷史新征程上,舞蹈界應在哪些方面更加著力?
馮雙白:舞蹈界在未來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長的歷史時期,要更加明確自身歷史責任,即為人民大眾提供更多高質量的藝術作品,讓藝術的精神火炬越燃越旺;要努力攀登藝術高峰,在社會效益和市場效益方面取得雙豐收;要為全民普及舞蹈知識,讓中國當代舞蹈藝術更好地擔當起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做更多的開拓。
中國藝術報:在喜迎二十大的此刻,您有何期盼?
馮雙白:此刻,心情如此興奮,期待如此熱切,只因為中國舞界同仁心中都懷有一顆赤誠之心:愿鮮艷的黨旗引領中國舞蹈昂揚奮進,愿我們的祖國興旺發達,愿中華民族早日實現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