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中國書協召開職業道德與行風建設工作推進會,并成立中國書協職業道德與行風建設委員會。
會議傳達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的批示。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李一,書法評論與文化傳播委員會秘書長張瑞田,職業道德與行風建設委員會副主任、職業道德工作部主任孟鴻聲,職業道德與行風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志愿服務工作部主任陳扶軍,草書委員會委員、2022全國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王乃勇等五位委員作交流發言。
中國書協主席、第八屆職業道德與行風建設委員會主任孫曉云代表協會提出四方面要求:要自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恪守職業道德,愛惜職業榮譽,注重人格修為,政治上明是非、做人上有底線、藝術上有追求;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守藝術理想,將自身藝術追求、學術研究和個人形象與社會效應緊密結合,講品位,重藝德;要心懷“國之大者”,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懷;要保持對藝術的真誠執著,遵循藝術規律,堅持傳承與創新,摒棄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充分發揮專業水準和特長,用優秀作品提升審美引領風尚。崇德尚藝、德藝兼修是立身之本,弘道養正、技道并進是創新之基,以藝立德、以藝化人是從藝之要,廣大書家和書法工作者要同心同向、凝心聚力,共同營造風清氣正、山清水秀的書法生態。
中國書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第八屆職業道德與行風建設委員會主任李昕就委員履職談到:作承傳“文道相貫”理念的引領者,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根鑄魂,深入學習習總書記關于文藝文聯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強學養修養涵養,守大道、求大成;作推動“德藝雙馨”發展的生力軍,潛心創作,以出精品力作為自身使命職責,重視積極健康的文藝批評;作講好“人書合一”故事的宣傳員,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更多貢獻書法人的智慧和力量,努力講好書法人的故事,書寫當代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會議印發了《中國書法家協會關于大力推進職業道德與行風建設的意見》。
交流發言摘編
學風體現學者的人品和道德
李一
書法作為濃縮的東方美學,作為充分體現中華文化人文精神和審美意蘊的藝術,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無論是歷史文脈傳承,還是現實發展需要,都有諸多需要深化研究的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绷暱倳浀闹v話為我們研究書法藝術指明了方向,開啟了思路。
書法發展到今天已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我們應該立身學術,從學科建設的高度,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研究書法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發表有建設性的意見,用學術來推動書法學科化建設。
加強學風建設非常重要。學者的學風好壞,體現了學者的人品高低和道德素質優劣;學術界的學風好壞,體現了學術界的道德水準的優劣。研究書法的學者,應該從嚴治學,嚴格遵遁學術規范,堅持學術操守,重視學術自律。研究書法應實事求是,嚴謹認真,有的放矢,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睉撋钊氲綄W術前沿觀察分析問題,辦章學術,考鏡源流,以認真負責的學術態度,以優秀的科研成果,回報社會,回報人民。
把好書法批評的方向盤
張瑞田
書法創作的繁榮離不開書法評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文藝批評褒貶甄別功能弱化,缺乏戰斗力、說服力,不利于文藝健康發展”。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并貫徹落實到具體工作中。
網絡上出現的一些所謂的“批評”,往往背離了文藝批評的初衷。專曝隱私、抓小辮子、捕風捉影、無中生有、夸大其詞,搞人身攻擊,突破文化人的基本底線,文風不正,文德不在。雖屬個別現象,但危害性極大,容易誤導社會,要旗幟鮮明地予以摒棄。媒體應“打磨好批評這把‘利器’”,以公正、客觀的立場,對書法界出現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進行有理有據的藝術分析,杜絕把批評公器變成文化角斗場。藝術論辯、學術爭鳴,要有法制觀念,相互尊重,在平等的學術氛圍里探討藝術的真諦。
要“把好文藝批評的方向盤”“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敢于表明立場,倡導說真話、講道理,營造開展文藝批評的良好氛圍”。要堅持歷史的、社會的批評方法,繼承中國古典文論的精粹,借鑒西方文藝理論,“尊重藝術規律,尊重審美差異,建設性地開展文藝評論”,提升當代書法評論的社會影響和學術品質。同時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和理論修養,警惕“紅包厚度等于評論高度”的論調,弘揚書壇正氣。
職業道德與行風建設連著你我他
孟鴻聲
書法界行風建設是書法界整體精神風貌的體現,關系到民心民意,關系到書法界整體社會形象,關系書法事業健康發展。
作為職業道德與行風建設委員會副主任,要強化理論武裝和思想引領,組織職業道德與行風建設委員會各位委員,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強化學習自覺,增強學習內生動力,把握時代方位,增強歷史主動,明確職責定位,牢記莊嚴使命;要立足崗位強化履職服務,根據工作安排,團結帶領委員們在主題活動、行風建設、志愿服務、文化惠民等工作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走在前列,干在實處;要帶頭明德修身遵規守紀,充分認識使命擔當,堅守道德底線,不越法律紅線,不碰紀律高壓線;共同維護書法生態,面對違反職業道德、背離公序良俗的言行和現象,堅持標準說真話,抵制歪風邪氣。
職業道德與行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職業道德與行風建設委員會在營造風清氣正、山清水秀的書法生態上,義不容辭,責無旁貸?,F實社會與網絡世界都有法律監督規則約束,線上線下概不能外。
把文藝志愿服務活動當“考場”
陳扶軍
堅持把文藝志愿服務活動當“學校”,自覺在服務人民中當好人民小學生。文藝為人民,是一條從延安出發貫穿新中國文藝的精神脈絡和歷史主線。開展書法志愿服務活動的生動實踐一再證明,文藝創作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只有甘當人民小學生,才能更徹底地放下藝術家的架子、更真誠地服務人民,才能走進人民心中、了解人民情感、激發創作靈感、提升藝術造詣,創作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
堅持把文藝志愿服務活動當“舞臺”,自覺在歌頌人民中展示藝術新氣象。既要堅持在宣傳人民中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也要傳承文化傳統血脈、扎根中華文化沃土,注重從時代的脈搏中感悟藝術的脈動,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喚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從中華文化書法藝術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創作出更多反映時代進步、展示國家成就、書寫歷史進程的作品,更好鼓舞人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堅持把文藝志愿服務活動當“考場”,自覺在凝聚人民中接受人民檢閱。文藝志愿服務活動,既是文藝工作者以文化人、以藝通心的重要載體,更是接受人民檢閱行風德藝的重要考場。要通過書法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廣大書家更加自覺地把人生追求、藝術生命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愿望緊密結合起來,摒棄浮躁,抵制低俗、庸俗、媚俗,鍛造一支重道德、富學養、講傳承、彰個性的書家隊伍。
書寫正大氣象
王乃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書法是中華文化瑰寶,包含著很多精氣神的東西,一定要傳承和發揚好。推動書法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擺在委員們面前一項極其復雜艱深的學術課題。
當前,書法創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良風氣,這是書法界開展行風建設必須搬開的“絆腳石”。書法藝術從高原邁向高峰,要靠審美導向指路,靠作品說話,靠人才實現,靠行風助推。
專委會委員要遵循藝術規律,守正出新,精研書法傳統,繼承先賢之道,實現形式與內容、意境與意蘊和諧統一,成就書法藝術的大視野、大情懷、大境界;秉持學術精神,堅持藝文兼備創作理念,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創作和學術共發展,藝術與人文相融會,提升書法學術性,堅守書法藝術的純潔性;追求正大氣象,彰顯雅正書風,深度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堅守人民立場,書寫時代精神,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作為創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社會的廣泛認可作為創作成功與否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