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簡稱“中國文聯”)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以來的五年,是黨和國家事業極不平凡的五年。我國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在國家蓬勃發展的大潮中乘勢而上,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民間文藝、文藝評論等各個藝術門類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整個文藝界呈現出積極向上、創新發展、繁榮興盛的喜人景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五年工作回顧(2016—2021)》是中國文聯十大以來中國文聯及各團體會員重點工作和活動的圖文資料,用于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等。我們摘選其中理論評論部分,以饗讀者。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五年工作回顧(2016—2021)》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評獎評論工作
五年來,中國文聯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制定出臺《中國文聯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實施方案》,開展文藝理論座談研討、文藝評論推優評選,編撰年度《中國藝術發展報告》,推出理論宣傳專欄專題等。強化文藝創作引導和扶持,中國文學藝術基金累計投入資金6.36億元,扶持項目1200余個,推出了800多部文藝作品。
持續推動文藝評獎制度深化改革,不斷提升中國文聯所屬各全國性文藝評獎的公信力影響力。切實完善文藝評獎制度機制建設,努力構建全面系統科學的評獎評價標準體系,全力打造文聯全國性文藝獎項的行業權威示范效應。持續推進“互聯網+文藝評獎”建設,加大獲獎成果傳播力度。
△2021年4月,中國文聯加強改進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
五年來,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強化理論武裝,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評論工作的重要論述及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國文聯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實施方案》。努力發揮文藝評論引導創作、引導觀眾、引導輿論的重要作用,加強學術研究和基礎理論建設。高度關注建黨百年、脫貧攻堅等領域重要作品、熱點現象、代表性人物并組織研討。開展重點文藝作品、文藝現象專題研討,增強文藝評論的在場性、實效性。高度重視理論建設在評論工作中的基礎地位,圍繞“文化自信與世界眼光”“現實主義與中國傳統”“網絡文藝與時代審美”等重要論題舉辦系列研討會。以“文藝理論與當代文藝繁榮發展”等為主題,連續召開中國文藝評論年會。持續舉辦西湖論壇、中國文藝長安論壇,舉辦全國“民族文藝論壇”,開辦“蘇州論壇”“北戴河文藝峰會”和全國“文藝評論兩新”錦江論壇等。
△2018年4月,第四屆中國青年文藝評論家“西湖論壇”寧波峰會在浙江寧波舉辦
2021年7月,2021全國“文藝評論兩新”錦江論壇在四川成都舉行
五年來,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共發展會員1879人,團體會員28家。目前,各級評協組織發展到216個,全國各級評協會員總數達到2.4萬余人。成立 9個專業委員會。與北京大學等共建首批22家“中國文藝評論基地”。壯大網絡文藝評論隊伍,構建良好網絡文藝生態,舉辦“優秀網絡文藝評論的評價標準”研討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參與“文藝進萬家健康你我他”網上文藝志愿服務公益大課堂活動。
中國評協、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五年工作綜述
(2016.11—2021.10)
在中宣部、民政部的有力指導下,在中國文聯的直接領導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評論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實推進“文藝評論工程”,圍繞國家大局,堅持正確導向,聚焦文藝現象,開展專題研討,認真履行職責,努力發揮黨和政府聯系文藝評論界的橋梁紐帶作用,團結引領廣大文藝評論工作者為推動全國文藝評論事業繁榮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01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評論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輿論導向
五年來,數次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會,召開中國文聯加強改進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座談會(點擊查看)。組織全國會員大培訓6期。在《中國文藝評論》雜志策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筆談”欄目;在中國文藝評論網上開設“政策理論”專欄、專題。五年來,高度關注建黨百年、脫貧攻堅等主題重要作品、熱點現象、代表性人物并組織研討。持續打造“藝見”發聲平臺(點擊查看),及時組織評論家撰寫文章,并通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藝術報》和中國文藝網等報刊網站廣泛傳播,在中國文藝評論新媒體開設“藝評戰‘疫’”專欄(點擊查看),為奪取疫情防控斗爭的勝利貢獻了評論力量。
△2020年11月,中國抗疫文藝創作的家國敘事和傳播策略座談會在湖北宜昌舉辦
△2021年4月,中國評協、中國曲協召開田連元《話說黨史》評書創作研討會
02
積極投身新時代文藝現場,注重理論建設、打造品牌活動,努力發揮文藝評論行業引領作用
相繼組織開展各類電視劇、電影、大型史詩歌舞劇和老藝術家藝術成就等研討會。堅持關口前移,樹立事前事中事后文藝評論全程跟蹤的意識。同時,針對文藝界出現的違法違規、失德失范現象,及時組織評論家撰文發聲。組織撰寫《新時代文聯工作概述》,撰寫2015—2020年《中國文藝評論年度報告》。從2015年起,每年舉辦中國青年文藝評論家“西湖論壇”(點擊查看),已連續舉辦6屆。從2016年起,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創辦中國文藝“長安論壇”,連續舉辦3屆。成功舉辦3屆全國“民族文藝論壇”(點擊查看),與地方文聯共同打造多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藝評論品牌。
△2017年9月,中國文藝評論傳播聯盟在京成立儀式暨第二屆“啄木鳥杯”年度推優發布大會嘉賓合影
△2020年10月,中國評協、中國影協主辦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研討會
03
大力加強組織機構建設,有效增強文藝評論家協會凝聚力
作為全國性文藝評論家組織,共發展會員1879人,團體會員28家。各級評協組織發展到216個,全國各級評協會員總數達到2.4萬余人。修改《主席團成員、理事會理事履職工作規則》《會員工作條例》等制度,制定《個人會員退出管理辦法》《團體會員服務管理辦法》等制度。成立理論委員會、藝術產業研究委員會、視聽藝術委員會、新文藝群體評論工作者委員會等9個第二屆專業委員會。經中國文聯批準,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江西省文聯、蘇州市文聯等高等院校和地方文聯共建首批22家“中國文藝評論基地”。
△2020年8月,全國文藝評論工作會暨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召開
04
持續打造文藝評論陣地,不斷增強傳播力影響力
2015年10月,《中國文藝評論》正式創刊。2017年,雜志刊發的文章入選第二屆“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2018年,雜志獲選2018年度“中國最美期刊”。2019年,雜志首次進入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2020年,雜志被評為“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2021年,雜志進入CSSCI來源期刊,再上新臺階。推動文藝評論新媒體建設,五年多來,共選載文藝理論評論文章兩萬多篇。從2016年開始,著重打造原創文章平臺,開設“原創首發”專欄,平均每年吸引來稿2000余篇,精選編發約200篇。建立約1200人的新媒體作者庫。
△2018年10月,“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文藝評論的回顧與前瞻”暨《中國文藝評論》創刊三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2020年10月,第二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啟動儀式暨新時代網絡文藝評論的凝聚力影響力研討會在京舉行
05
緊緊圍繞“做人的工作”根本任務,持續加強評論人才隊伍建設
相繼舉辦兩屆全國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自2015年以來,累計 160余人次參加研討培訓。舉辦3屆全國文藝評論新媒體骨干培訓班,以及全國民族文藝評論人才培訓班、全國文藝評論傳播專題培訓班等。自 2016年起,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每年舉辦“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年度推優活動(點擊查看),現已圓滿舉辦6屆,每兩年舉辦一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點擊查看)。積極開展文藝志愿服務活動,深入全國多地的社區、學校、企業等基層單位,舉辦文藝講座、互動演出、藝術交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積極參與“文藝進萬家,健康你我他”網上文藝志愿服務公益大課堂活動。在首屆中國文聯學雷鋒文藝志愿服務“時代風尚”先進典型活動中,評論中心獲得“最美文藝志愿服務組織”,3人獲得“最美文藝志愿者”“最美文藝志愿服務組織者”。
△2016年12月15日,首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年度推優活動發布儀式在京舉辦
△2021年1月,第五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年度推優暨第二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云發布典禮在京舉行
五年來,中國評協、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緊密聯系各團體會員,積極踐行“全國評協工作一盤棋”的理念,在理論研究、作品評論、陣地建設、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我國文藝評論事業的繁榮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