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發展理念推動文藝評獎改革取得新成效
——2020年度中國文聯全國性文藝評獎工作綜述
2020年,對于中國文聯及各全國文藝家協會,是挑戰與實干并存的一年。一方面以藝戰“疫”如火如荼,一方面文藝助力脫貧攻堅不斷深入,文藝工作者歌頌英模、歌頌時代,凝聚起建設文化強國的時代強音。同時,文聯及各協會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文聯系統深化改革和中央巡視整改要求,在繁榮文藝創作、服務人民群眾、推進行風建設等方面持續守正創新,其中文藝評獎深化改革工作堅持一步一個腳印,在馳而不息、久久為功中取得新成效。
這一年,中國電影金雞獎恢復一年一評,以新發展格局展現新時代氣象;大眾電影百花獎開展多項配套活動,內容設置突出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等時代主題;中國曲藝牡丹獎首次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申報評選,參評數量達歷屆之最;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聯合央視頻發布的新媒體內容閱讀量超千萬;中國攝影金像獎實行72小時全封閉評選,堪稱金像獎史上評選紀律最嚴苛的一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推出《中國電視金鷹獎30屆·30人》短片,呈現金鷹獎伴隨電視行業繁榮發展的輝煌史,文聯及各協會文藝評獎深化改革從量變走向質變。各方配合共同努力,文藝評獎工作在加強頂層設計、強化系統思維、抓好關鍵環節、規范標準流程、優化輿情監管引導、用融媒體思維開展成果宣介以及建立完善評價標準體系等諸多方面,收獲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建議。為更好地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文藝評獎工作開新局謀發展,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的回顧總結和思考展望,有益于以健康的、正能量的評獎風向標,引導更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文藝作品,不斷為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提供思想支撐、情感支撐、文化支撐。
抓住關鍵,緊緊把握文藝評獎導向性、權威性和公信力
2020年,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要求,文聯及各協會積極籌劃,保證評獎工作如期舉辦,并嘗試創新工作機制、工作方式,推動評獎工作在新形勢下高質量完成。這其中,牢牢把握文藝評獎工作的導向性、權威性和公信力,是保證高質量的關鍵一環,也是深化改革帶來的有力成效。
加強文藝評獎的導向性,讓符合新時代要求、人氣口碑俱佳的作品涌現出來。以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獲獎作品為例,最佳故事片《奪冠》展現了近40年幾代中國女排歷經沉浮、不屈不撓、為國拼搏的傳奇經歷,為女排精神注入新時代的新內容;評委會特別獎《我和我的祖國》成為新主流電影范例,塑造了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7個偉大歷史瞬間中的普通人群像;最佳紀錄科教片《掬水月在手》講述了中國著名古典詩詞學者葉嘉瑩的傳奇人生,并跟隨葉嘉瑩在詩詞長河中追尋生命的價值;最佳美術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具有東方美學特質的視覺語言將中國特色動畫電影提升至更高層次。
加強文藝評獎的權威性,推動獎項設置更加科學合理。2020年,中國電影金雞獎恢復一年一評,大眾電影百花獎和中國電視金鷹獎的獎項設置,在總數不變的前提下實現優化。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優秀故事片名稱改為最佳影片、優秀影片,擴大了選片范疇、工作視野,符合當前電影事業發展的客觀需要。
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設立綜藝、紀錄片和動畫片三類評選,將愛奇藝、優酷視頻、騰訊視頻、西瓜視頻等網絡平臺納入報名受理單位,還對網絡投票系統進行技術升級并開展實時監測。去年9月24日,金鷹獎投票系統建設方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在后臺監測中發現金鷹獎投票數量非正常突增,經過梳理、分析,判斷部分候選人使用虛擬號段違規投票。金鷹獎組委會、監委會等緊急召開聯席會,確認了違規刷票的事實,做出了清理違規投票的決定,零容忍的處理態度確保了評獎公平公正。組委會就清理違規投票公開發表聲明,迅速得到新聞媒體、廣大電視觀眾的一致認可和好評。這次成功應對刷票行為的標志性案例,帶來一股清正之風,有效維護了獎項權威性,確保了評獎的公信力。
加強文藝評獎的公信力,還需要嚴格規范評獎工作機制。去年10月18日至21日,第13屆中國攝影金像獎評選在京郊偏僻幽靜的西御園賓館進行。來自全國各地的25位評委,在接到通知后的短短48小時內,響應召喚,改變計劃,調整行程,迅速集結,并在接下來的72小時內,完成手機全程上交、與外界完全中斷聯絡的全封閉式評選——這是中國攝協在金像獎評獎中邁出的重要改革嘗試,在金像獎31年歷程中,毫無疑問是最為嚴苛的一屆,而這種嚴苛旨在保證評獎的公信力。
為更好凸顯文藝評獎導向性、權威性和公信力,文聯和各協會繼續施行評委專家、參評人、評獎工作人員“三位一體”規范承諾機制,努力堵塞權力尋租、利益輸出等風險漏洞,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評獎氛圍,提升各獎項品牌形象。文聯評獎職能部門主動推進評獎標準化規范化,研究并制作了標準化流程“一表一圖”,列明評獎全過程工作事項和具體內容,詳細注明制度參考依據,并在此基礎上,繪制了相配套的流程圖,使評獎工作的流程和標準清晰規范、有據可循。
筑牢精品觀念,構建完善文藝評獎評價標準體系
講清楚什么是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好作品,什么是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文藝精品佳作,關乎文藝評獎是否能夠切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促進文藝創作實現高原向高峰邁進的新發展。2020年,文聯和各協會努力完善評獎評價標準體系,圍繞兼具中華審美精神的理論深度又有較強可操作性原則,對新時代優秀文藝作品、人才的具體評價標準進行系統梳理,致力于構建完善具體的量化評價機制,以提煉形成全面系統科學的文聯文藝評獎評價標準體系。
中國音協按照計劃,于去年11月份組織音樂領域專家、往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評委,召開第13屆金鐘獎論證會。會上專家對金鐘獎的章程制度、評獎流程、參賽曲目、報送通知、評判標準等關鍵內容做了細致討論,對報送通知中的每句表述也字斟句酌。大家紛紛表示,作為行業專業獎最高獎,金鐘獎要更突出引領性和標桿化,增加中國優秀作品在參賽曲目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中華審美價值在評價標準中的地位,增強參賽者、觀賽者的音樂文化自信。中國舞協自2019年創辦中國舞蹈荷花獎“作品創作引導交流會”,致力對參評入圍作品進行創作上的二次打磨、整體提升,該舉措得到了業內廣泛認可。為繼續加強舞蹈創作的引導扶持,提高參賽作品整體水準,中國舞協頂著疫情防控壓力,在第12屆荷花獎古典舞評獎期間,延續“作品創作引導交流會”,并特意增加一對一輔導時間,使編導能與專家做更為深入的闡釋、研討,碰撞新的思想火花,開拓新的創作維度。
中國劇協、中國曲協也把建立評價標準體系作為評獎深化改革重點,推動研究梳理總結。首先在基本表述中突出“以人民為中心”“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中國精神”“展示中華審美風范”“聚焦現實題材”和“堅守道德底線和高線”等根本性、原則性提法,同時對不同評獎子項再做標準細化。以中國曲藝牡丹獎節目獎評價標準為例,著力強調原創性,鼓勵創新創造,參評前必須在省級以上舞臺公演達到一定場次,突出故事性,引人思考,寓教于樂,具有良好的劇場效果,同時注重文本、表演、伴奏、導演、燈光音響大屏等各個環節的協同配合。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評價標準更加矚目現實題材創作,聚焦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風貌的戲劇作品,堅持有人、有事、有情,彰顯現實主義精神。
中國影協專門邀請近兩屆金雞獎評委,于去年底在京召開了中國電影金雞獎完善評獎標準體系專家研討會。有的評委提出,目前金雞獎的專家評委庫人數較有限,可否在嚴格把控評委資質基礎上,用多維度的衡量標準,與時俱進地擴充評委庫基數。此外,因評獎工作時間較為緊湊,應加強對評委的培訓,提前熟悉評獎章程細則,將“三精三有”“雙馨三養”等關鍵核心要素融入評選全過程。在完善評獎體系方面,不少評委建議打破片種界限,讓故事片之外的其他優秀影片也有機會參與單項獎甚至是影片獎的角逐。針對金雞獎新設立最佳外語片,評委們呼吁,應建立起一套適合我國文化屬性的評價體系,只有堅持好金雞獎的民族屬性,才能更好地放眼世界。
融合“互聯網+”,形成文藝評獎穩定增量
“互聯網+文藝評獎”是文聯和各協會文藝評獎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環,積極順應互聯網技術和傳播媒介技術的快速發展趨勢,創新整合融入線上申報、線上評選、線上展播、線上宣傳等新形式、新手段,為文藝評獎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實網上文章,不斷增強各獎項吸引力和凝聚力起到了扎實推進作用。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在推進“互聯網+文藝評獎”建設中提供關鍵技術支撐,積極協調做好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第11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第12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第13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等獎項的技術支持、在線申評、傳播推介等工作。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新研發推出的文藝評獎網上申評系統“恰逢其時”,而中國曲協成為各協會中率先“吃螃蟹者”。去年1月,中國曲協在下發第11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報送通知時,即同步啟用在線申評系統報名,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申報。疫情期間,網上申報和線下申報雙管齊下的方式,很好地解決了人員隔離、郵寄不暢、排演困難等疫情帶來的諸多難題,牡丹獎報名登記工作不僅未“停擺”,還收獲了網絡帶來的便捷紅利。例如,武漢未解封時,湖北參評節目視頻已通過網絡完成上傳,絲毫未影響初評。去年4月10日報名截止,中國曲協共收到48家單位報送的參評節目430個,數量較上屆多出了100余個,為歷屆牡丹獎之最。牡丹獎余杭賽區開賽前夕,北京疫情反彈,中國曲協采取現場演出與網絡直播同步、視頻會議與現場會議結合的方式,使賽區評委與在京評委、余杭工作組與北京工作組通過網絡技術在線互聯、隔屏相見,為牡丹獎向“云端”縱深發展探索了可行路徑。
高度重視輿情工作,積極加強輿論引導,使其最終成為契合公眾訴求、提升工作質量、營造良好口碑的有益因素。隨著信息技術、資訊產業的不斷發展,文聯和各協會的獎項越來越為大眾所熟悉和了解,有的還出現了即時響應、隨時互動的情況,這為文藝評獎持續提高知名度、影響力帶來了良好機遇。把握好時、度、效,切實用好新的工具和平臺,成為做好文藝評獎輿情引導的關鍵。2020年適逢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共同舉辦,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這兩場電影界“盛宴”,勢必引發廣大電影愛好者、普通觀眾的密切關注。為確保兩場“盛宴”順利舉辦,活動借助互聯網新媒體技術,加強了輿情信息深度分析和積極引導,更好地服務了宣傳報道工作,幫助兩場“盛宴”收獲了好口碑。
不斷推進多渠道、多平臺、多手段融合傳播評獎活動成果,也是實踐“互聯網+文藝評獎”的必由之路。中國攝協借助網絡助力第13屆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活動,同步在線推出以金像獎獲獎者作品展為主板塊的5個360°全景影像展,打造“永不落幕”的獲獎作品展覽傳播新模式,而金像獎獲獎者作品展上線一周瀏覽量就超過了18萬人次。中國舞協在第12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評獎期間聯合央視頻發布荷花獎相關稿件閱讀量累計超過千萬次,16家媒體渠道報道的微博站內閱讀600萬次,中國舞協開展的網絡同步直播,會同央視頻通過獨家訪談、移動直播等方式走進評審專家及參評隊伍,并嘗試開展網絡觀眾互動。2020年是中國電影金雞獎恢復一年一評的首度評獎,引發媒體的高度關注,各類話題的總閱讀超過200億次;中國日報、華人頭條等聯動廈門海外新媒體矩陣廣泛推送金雞獎報道約350篇,覆蓋歐洲、非洲、亞洲、北美洲,總點擊量超過800萬,產生了積極的國際影響。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文藝評獎持續不斷深化改革,以高質量態勢發展,是文聯及各協會的重要使命和責任擔當。新的一年,文聯和有關協會計劃組織開展第8屆中國戲劇獎、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第13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第12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現代舞、當代舞)、第13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第15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第7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第11屆中國雜技金菊獎(魔術節目、滑稽節目),評獎工作將繼續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堅持正確導向、嚴格評獎制度、完善監管措施、加大優秀作品和人才宣傳推介作為根本遵循,以建立和完善全面系統科學的文藝評獎評價標準體系作為中心任務,深耕細作,砥礪前行,讓各獎項在引導文藝創作生產傳播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