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成立70周年。為深刻反映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在傳承、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奮斗實踐,展示中國民間文藝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激勵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砥礪前行, 12月8日,中國民協主辦的“大美民間——中國民協七十華誕展覽”開幕式在中國文聯文藝家之家展覽館舉辦。
展覽分“跋涉”“溫暖”“傳承”“足跡”“心痕”“聚焦”“燦爛”“薪火” 8個板塊,以時間為主線,用200余幅圖片、 3萬余文字勾連起自1950年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成立(中國民協前身)以來所取得的發展成就,涵蓋了新民歌運動、搶救三大史詩《江格爾》 《格薩爾》 《瑪納斯》 、編纂民間文學三套集成、中芬聯合考察、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調查民間故事民歌項目、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以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民協新承擔的兩大國家重點工程——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國民間工藝傳承傳播工程。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前光,中國文聯黨組成員胡孝漢,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董耀鵬,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張雁彬,以及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潘魯生,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邱運華,中國文聯相關部門、各全國文藝家協會相關負責人,中國民協第八、九屆主席團成員,中國民協顧問,民間文藝領域的專家學者,中國民協退休老干部等共計100余人出席開幕式。李屹、張雁彬、潘魯生以及中國民協顧問白庚勝、羅楊啟動展覽,開幕式由邱運華主持。
張雁彬在開幕式上講話。他表示,民間文藝蘊涵著豐富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資源,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繁榮強大的文化基因寶庫,要珍視我們擁有的文化財富,科學發掘其中穿越時空的當代價值,讓民間藝術走近現代生活,讓民俗文化融入現代文明,讓優秀傳統文化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步伐歷久彌新再現輝煌。
70年來,中國民協致力于組織、規劃、指導全國性民間文學、民間藝術及民俗文化工作,通過考察、采集、研究、保護、傳承等方式,持續推進中國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開展了包括旨在獎掖各種民間文藝的“山花獎”評獎等在內的一系列民間文化學術交流、展覽展示、民間文藝表演活動,積極維護民間文藝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全方位推動中國民間文藝事業的發展繁榮,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作出了巨大貢獻。潘魯生在開幕式上表示,中國民協一定以推動民間文藝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為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再鑄輝煌。
許久未見的民間文藝界老朋友們在此相聚,共話民協工作和民間文藝記憶。大家分別從自身工作的角度暢談民協發展,充分肯定中國民協取得的成績,并對民協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和美好的期許。老藝術家代表張锠在開幕式上致辭。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首次展出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部分珍貴文獻、信函等資料,如中國文聯批準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為團體會員的批件、顧頡剛寫給林山關于民間故事整理的建議的手跡等,透過泛黃的紙張,讓參觀者再次感受開拓民間文藝事業的老前輩們的赤誠之心。
在展覽館的核心區域,中國民協還特別以“薪火”為題,向獲得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終身成就獎的9位獲獎者致敬。另外,展覽中還展出了32件由全國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協推薦的民間文藝作品,集中反映當地的民間工藝特色和民間文藝風貌。惟妙惟肖的面塑、栩栩如生的繡品、難得一見的民族樂器……包涵25個民間藝術門類的展品讓參觀者大開眼界。
“70年,是中國民間文化輝煌燦爛的70年,是團結奮斗,以傳承弘揚發展民間文化為己任的70年,更是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70年。 ”參觀完展覽,中國民協副主席、廣西文聯一級巡視員、廣西民協主席韋蘇文說,自己在民協隊伍中已經有35年的時間,擔任中國民協副主席14年,經歷了一系列重要時刻,“我成長的一點一滴都離不開中國民協, 70年既是個歷史總結,也是一個新開始,我將與同志們一道,扎根基層中,花開生活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