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向社會購買49項公共服務
近日,義烏市政府印發《義烏市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指導目錄》。《目錄》顯示,義烏將向社會購買居家養老、清掃保潔、綠化養護等49項公共服務,積極推動政府部門從“養人”向“管事”轉型。
49項公共服務列入首批目錄
義烏市財政局社保科科長金巧梅介紹,長期以來,公共事業主要由政府直接舉辦,不僅投入大,還可能導致職能越位與缺位并存、機構重復建設、財政資金浪費等問題。同時,與市場上的專業公司提供的服務相比,政府直接生產的公共服務存在效率偏低的現象。
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是通過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會公眾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務事項,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承擔,并由政府根據服務數量和質量向其支付費用。
這次義烏市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的范圍,涵蓋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社會事務服務事項、技術服務事項、政府履職所需輔助性事務四個方面,具體涉及社會福利、資源環境等15個小類。購買服務項目包括居家養老、清掃保潔、綠化養護等49項。
2014年義烏要重點推進10個項目,其中,一家公辦養老機構、一家殯葬事業機構、兩所公辦學校實行民營化運行,前兩項的實施主體為義烏市民政局,后一項為義烏市教育局﹔試點向社會購買增設機動車輛年審檢測線、機動車輛尾氣檢測點等服務,實施主體分別為義烏市公安局和環保局﹔試點由專業機構承接若干重大展會籌備工作,專業統計、評估機構承接會展統計和評估工作,實施主體為義烏市會展辦﹔其他還包括試點由專業的職業培訓機構承接職業培訓服務等3項公共服務。
記者走訪義烏市多個部門了解到,即將購買公共服務的各實施主體均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工作。義烏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義烏市怡樂新村是一家公辦養老機構,為進一步優化管理機制、提高服務水平,將于2014年嘗試實行民營化運營。目前,企業招選方案正在制訂中,預計5月底至6月初完成。
公共服務市場化已有多年經驗
金巧梅告訴記者,義烏市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的做法多年前已開始探索。比如,義烏市環境衛生管理處的垃圾焚燒、清掃保潔,義烏市園林綠化管理局的綠地養護等,均有多年的市場化經驗。
義烏市環境衛生管理處副主任吳高根介紹,早在2003年,義烏市的垃圾焚燒處理項目就開始由義烏華川集團承接,目前義烏市90%左右的垃圾處理業務已由該企業承擔。從2006年起,義烏市環境衛生管理處的清掃保潔和垃圾清運逐步推向市場。如今,承接這兩項業務的企業共有6家,工作人員300余人,灑水車、機掃車等設備22輛。目前,由義烏市環境衛生管理處負責保潔的區塊有54%已推向市場。
吳高根表示,公共服務市場化后,對市場主體的監管成為保障服務效率和質量的關鍵。目前,他們已制訂并實施一套量化考核制度,并據此對服務未達到合同要求的企業進行處罰。吳高根透露,僅2013年對未按要求履行合同的處罰金額就達19萬余元。
義烏市園林綠化管理局副局長陳小英介紹,隨著義烏城市建設發展,綠地面積逐年增加,而有限的人力物力無法滿足綠地養護的實際需求。2007年,他們正式將部分綠地養護業務推向市場。截至2013年底,義烏市共有727公頃綠地實現市場化養護,占整個綠地面積的85%。陳小英表示,義烏市的綠地養護或將于2015年基本實現市場化全覆蓋。
接下來,義烏市園林綠化管理局和環境衛生管理處的綠化工程、環衛設施建設職能,將移交義烏市城市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兩部門將逐步向純管理者的角色轉變。
政府部門從“養人”轉向“管事”
“保潔力量不足、招人難、管理難都是令人頭疼的問題。”吳高根說,義烏市的清掃保潔人員隊伍龐大,管理難度大。此外,由于政府招人存在較多限制,加之義烏生活成本較高等因素,清掃保潔人員不足也成為困擾他們的難題。部分業務推向市場后,企業靈活的招聘機制和管理機制,很大程度上化解了這一難題。
更重要的是,更多企業參與清掃保潔、垃圾清運等工作后,服務水平得到較大提高。另外,因員工作業時出現意外、勞資糾紛等引發的隱性支出也將大大減少。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好處還不止這些。義烏市財政局預算科副科長虞一青分析稱,隨著公共服務市場化的進一步推廣和成熟,服務效率和質量會越來越高,同時購買服務的成本也將呈下降趨勢。越來越多的部門將轉變觀念,逐步從“養人”轉向“管事”。
不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也面臨一些問題。吳高根在公共服務市場化實踐中發現,一些在合同中難以作量價規定的應急性清掃保潔服務,很難由企業提供。陳小英則表示,由于管理體制問題,承接綠地養護的市場主體均為園林工程企業,目前義烏還沒有具備綠地養護資質的企業。
虞一青認為,從整體看,義烏市具備推行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諸多優勢,比如,商業化氛圍濃厚、改革意識較強、市場接受程度較高等。義烏市財政局將在經費保障、財政制度設計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編輯: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