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現實和新的任務——在中國文學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茅 盾
各位代表同志:
自從上次的代表大會成立了“全國文協”以來,四年中間,我們國家的政治、經濟、文教建設事業有了偉大的成就。三年來的抗美援朝、保衛和平的英勇而艱巨的斗爭,已經粉碎了美帝國主義的窮兇極惡的侵略計劃,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及其他有關問題創造了重要的條件。經過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等偉大運動的勝利成功,我國社會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本質的變化。
新中國到處充滿著生氣勃勃的新氣象,到處激蕩著轟轟烈烈的建設的熱潮。
反侵略戰爭的勝利,政治、經濟、文教方面的成就與發展,民主的社會改革工作的偉大的成功,人民物質生活與文化水平的提高,——這一切,使得我國文學在新的社會基礎上獲得新的成就和發展。這是我們國家制度的優越性的反映。
新的社會生活賦予文學以新的內容與形式,改變了文學與群眾的關系,培育了新的、命力充沛的文學隊伍。和過去想比,我國文學已同樣發生了顯著而巨大的變化。
這種變化和發展,和共產黨的領導與關心是分不開的,和毛主席的英明的文藝指導方針是分不開的,和全國的文學戰線上全體同志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這種變化和發展,首先表現在文學作品的內容上,在作品的題材和主題上,在新的人物形象的創造上。曾經長期滲透在我國文學中的各種反動的腐朽的文學思想,包括封建階級的和殖民地的文學思想,基本上被清除了。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為藝術而藝術的文學思想,已經從文學上喪失了它們的地位。新中國的文學,在共產主義思想照耀下,顯然生氣勃勃的,充滿著對于祖國建設和人類解放的無限信心與樂觀主義精神,由于這樣,文學的視野和其所反映的生活范圍,就比過去廣闊得多了。據我們初步的調查,四年來在全國主要雜志報紙上發表的兩千多種小說、散文、通訊報告和劇本,以及放映的電影中,以工業生產和工人生活為題材的約400種,以農村斗爭和農民生活為題材的約四百余種,以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為材的約三百余種,描寫部隊生活與軍民關系的約三百余種,描寫少數民族生活和斗爭的約七十種,描寫其他各方面社會斗爭和社會民主改革運動的約二百種。這些數字雖然還不完整,但顯然可以看出新中國文學和過去的相比,是發生了怎樣巨大的變化。我們作家從祖國豐富的、沸騰的人民生活和斗爭中,吸取了各種各樣的新的題材和新的主題,創造出各色各樣新的人物的形象,通過他們反映了我們國家各方面新的面貌和其遠景。這些題材和主題,在我國若干年以前的文學中是很少出現過,或完全沒有出現過的。
在近年來的作品中間,出現不少成功的和比較優秀的作品。如小說“銅墻鐵壁”,描寫了解放戰爭中農民和人民解放軍的親密合作、克服困難、支援前線的斗爭,創造出勤勞純樸、大公無私的農民干部的光輝形象;影片“鋼鐵戰士”和話劇“戰斗里成長”,表現了解放軍戰士在解放戰爭中的堅強勇敢、百屈不撓、對于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的高貴品質;如巴金的朝鮮通訊和魏巍的散文“誰是最可愛的人”以及許多反映朝鮮戰爭的優美的速寫、報告、人的英雄主義的崇高品質,獲得斯大林獎金的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暴風驟雨”和歌劇“白毛女”,深刻而生動地反映了偉大的土地改革和農村階級關系的變化,創造了新的農民的優美的形象。話劇“在新事物的面前”反映了企業改革中進步與保守力量的斗爭。這些作品,在藝術上都獲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人民群眾中產生了廣泛的教育作用。
還值得特別指出的,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以少數民族生活為材、以少數民族的勞動人民的先進人物為主人翁的文學作品。我國少數民族的團結、和睦、幸福的新生活,愈來愈多地在文學上反映出來了。其中有不少優秀的作品。少數民族優秀的青年作家已經出現了。
我們的作品中出現了大量新的人物:解放軍和志愿軍的戰斗英雄、工廠和農村的勞動模范、共產黨員、青年團員、新型的婦女和兒童。他們不像過去的作品所寫的那樣,以被壓迫、被剝削者的形象出現,他們是以生活的主人翁、新中國的創造者的形象出現的。這些人物的典型性雖然還不充分,但無論如何是在各種不同程度上顯示出新的社會的本質力量。從他們身上反映出中國人民的高貴革命品質和崇高的道德觀念,也反映出社會生活的變化,對于人民精神生活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和力量。
由于這樣,文學和群眾的關系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我們的文學日益廣泛地取得了工農兵群眾的關懷與支持,文學普及的范圍更擴大了。文藝成為他們生活中重要的思想武器。文學書籍的發行數量達到解放前的十倍到二十倍。一九五二年電影觀眾達到了六億人次以上。工廠、農村、部隊普遍展開了文藝活動。許多作品被群眾改編為通俗的戲曲和戲劇,群眾也編寫許多的曲藝,快板和歌曲。過去和文藝作品沒有接觸或很少接觸的勞動人民今天已成變文藝的基本讀者和觀眾了。廣大讀者不僅熱情地關懷和支持作家的創作活動,并且認真地監督了我們的文學活動。來自讀者的意見不但很快,而且非常熱烈的尖銳。我們的作家和各個文學刊物的編輯部經常收到大量的來信,對于作品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工廠、部隊、機關、學校的讀者,用座談的方式討論一部作品的情形,已經愈來愈多。熱烈地擁護凡有教育意義的、反映了社會發展的本質、表現了具有勞動人民高貴品質的新人物的作品,反對那些歪曲現實,或者沒有具體地反映現實、枯燥無味的概念化的作品。群眾還經常提出意見,要求我們給他們怎樣的作品。
我們還應當看一看,在我們的隊伍中間,發生了怎樣的重大的變化。
四年前,我們對于“為工農兵服務”這一文藝方針的認識還很不一致;一部分作家的認識并且還有錯誤,因而還發生了工農兵是否必須作為作品的主人翁和正面人物的爭論。作家思想不純、立場不穩的現象,還很多。一九五一年結合著對于反動的“武訓傳”的批判,展開了全國范圍的創作思想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熱潮;在這基礎上,一九五二年開始的全國范圍的文藝整風運動,更進一步批判了文學上的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思想。與此相結合,進行了作家們深入生活、改造思想的工作。各地最近展開的對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學習,也有一定的收獲。這一系列的學習,批評與自我批評,促進了我們隊伍的思想、目標和步調的一致,也加強了我們的隊伍的團結。新作家以其蓬蓬勃勃的朝氣推動了老作家,老作家以其創作經驗幫助新作家。老作家都認識到必須站到工人階級立場、深入群眾生活、改造思想、努力為人民服務的重要性;認識到工人階級的利益和民族利益的不可分。不論黨與非黨的作家,不論工農出身的作家與小資產階級出身的作家,不論青年作家與老年作家,經過了文藝整風和思想改造運動,我們的目標更一致了,因而我們的團結也更緊密了。
四年來,我們的新戰士逐漸增多,到今天,已經成為我國文學蓬勃燦爛發展的依靠。
根據不完全的統計,四年來全國出版的單行本小說共256種,詩歌共159種,劇本共265種,散文及其他共896種。如果再加上已在各種刊物上發表而還沒有單行出版的作品,那總數還要大。這樣大量的作品,其作者絕大部分是新進作家。值得注意的工農作家,他們的作品受到群眾的歡迎。文學戰線上新隊伍的形成與發展,說明了我國文學的潛在力量的深厚。這些新進作家,極大部分是青年,他們的作品雖然還不大成熟,但他們是從工農群眾中來的,經過斗爭的鍛煉的,熟悉并勞動人民的,對新事物新人物有銳敏的感覺的,對祖國的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必須勝利抱著無限的信心的。在共產黨和人民的培養之下,他們的前途是遠大的,我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文學,主要將依靠這一新的隊伍而成長,因此對于他們的幫助和教育,成為當前重要任務之一。
四年來,文學上這些成就,深刻而巨大的變化,首先是說明了工人階級的先進思想,已經在我國文學事業上取得了確定不移的領導地位,共產黨和毛主席對于文學運動的關心和指示,特別是1951年黨中央關于批判“武訓傳”的指示,對于近年來中國文學的發展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文學運動只有在工人階級思想領導之下,在共產黨政策指導之下,方能取得它正確的發展。
但是,四年來我們文學上的這種巨大的變化和新的氣象,還僅僅是開端。和我們國家的政治、經濟建設的速度相比,和人民生活的日新月異相比,和人民生活的日新月異相比,和群眾對于文藝的要求相比,我們的文學工作還遠遠地落在現實的后面。最多只能說,我們是為更好地完成新的任務,打下了一個初步的基礎。
文學工作落后于現實,自然有其客觀的原因,如全國解放初期,由于國家工作的需要,許多文學工作者,參加了政府及其他部門的行政工作,因而減弱了文學戰線上的力量。但是主要的應該說是我們工作中還存在著許多主觀上的缺點。首先表現在我們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一般還不夠高。我們若干作品中雖然也描寫了新的人物,但是這些人物往往缺乏強烈的藝術感染的力量,和現實生活中每天在出現著的那些光輝的英雄人物相比,我們作品里的英雄,不是更鮮明,反而顯得減色。還有一些作品中的人物,只能說是作者的概念的化身,而不是生活本身的形象,由于這樣,這些作品就很難做到憑藉藝術形象去表現出作品的政治思想力量,和有效地發揮以社會主義精神去教育和改造勞動人民的作用。我們許多作品雖然也描寫了新的生活,但是往往只是現象的羅列,而不是把這些生活現象按照毛主席所說的“集中起來,把其中的矛盾和斗爭典型化”。我們許多作家還不能大膽地去表現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矛盾,深入到矛盾的內部,去描寫新的形勢下復雜的階級斗爭的動態。他們往往不是從這些矛盾斗爭面前輕輕滑開了,就是用主觀的方法把矛盾輕易地“解決”了,因而復雜的、豐富的社會現象,在作家筆下簡單化了,片面化了,變成了干癟的公式。這就是普遍被指責的概念化和公式化的傾各。
文學工作的缺點,還表現在文學形式的單調和粗糙,對于語言和結構的不重視;表現在理論和批評的落后。我們許多作家和批評家還不善于熟練地和謹嚴地去使用我們文學的武器。
文學工作者協會對于上述一切缺點的基本責任,就是缺乏對于文學思想的領導,這就使得上述缺點不能得到及時的和適當的克服。
對于這些缺點的分析以及克服的方法,我將放在后面去討論。這里應該指出的,即是這些缺點的存在,使我們絕無理由可以對于上面所說一些工作成績感到自滿(自然也不能和不應該自餒)。這些缺點曾經使我們的工作和我們的任務不能相稱,而現在隨著革命的發展,新的歷史任務又擺在我們面前了。這新的任務是更加艱巨和復雜的,如果我們不是大家努力地積極地來克服這些缺點,改變這種情況,那么文學工作落后于現實的狀態不僅將繼續下去,而且其距離將武來越大。這次大會的任務,就是要來討論和解決這樣的問題。同志們,我們相信這些缺點和困難是能夠克服的。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來估計我們已有的成績,吸取已往的經驗,同時毫不遲疑地堅決地克服缺點,改進工作,滿懷信心來迎接我們國家新的歷史時期的新的任務。
什么是我們新的任務呢?我們國家現在是處在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的時期,無論哪一部門工作,無論哪一方面戰線,都應該為完成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這個總的政治任務而斗爭。
這個斗爭是艱巨而復雜的,但是一定會勝利的。在這個過渡時期中,我們要繼續和國外的帝國主義作斗爭,和國內殘余的潛伏的反革命分子作斗爭。在人民的內部我們還要進行對于資本主義工商業的逐步改造,也就是在聯合的條件下對資產階級進行斗爭,并且還要對于幾萬萬農民和手工業者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教育。在這樣的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我們社會的階級關系將產生比過去更深刻的變化,在社會的精神生活上也將反映出這種錯綜萬狀的變化。
文學的任務不僅要從作品中去真實地反映這些錯綜萬狀的變化,而尤其重要的,是要以藝術的力量推進社會主義的改造工作,就是說,要以社會主義的思想去教育、改造千百萬人民,用勞動人民的高尚品質和英雄氣概去鼓舞他們前進的勇氣和信心,同時,要堅決地對殘余的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思想影響作斗爭,要對資本主義的思想作斗爭,要對于社會主義改造的抵抗的各種思想作斗爭,對人民中間的各種怕困難、保守自私等落后意識作斗爭;這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我們的工作就是要以文學的真實描寫去教導廣大人民不僅正確地認識今天的現實,并且認識明天的現實,教導他們在這種復雜的階級斗爭中,改造自己、克服障礙,擔負起建設祖國,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歷史任務。
要實踐這樣的任務,那么我們的文學就首先不能不是以社會主義思想為內容的文學,我們的作家就不能不是社會主義者或努力把自己改造成為社會主義者。我們要教育人民正確地認識現實,使他們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就必須要求我們的作品能夠真實地具體地反映現實,不但表現出人民的今天,并且要展望到人民的明天,要照亮他們前進的道路——一句話,要通過文學作品給人民以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
由于這樣,每個作家就必須嚴格地要求自己遵照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去進行工作,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更好地學習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要求自己成為馬克思及列寧主義的好學生。
曾經有些人懷疑:這個要求是否過高?我以為這種懷疑是不必要的,這種懷疑是由于有些人對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不夠了解。事實上,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在我國文學上并不是一個新的問題,“五四”以來中國革命的文學運動,就是在工人階級思想領導下沿著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方向發展過來的。特別是從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講話以后,更明確的奠定了中國文學上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理論基礎,因而把“五四”以來的工人階級領導的中國文學運動推進到一個新階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講話中,所指示的關于創作上的原則,包括作家的立場與觀點,服務的對象,作家與群眾的關系,作家對于生活和學習的態度,對于接受文化傳統的態度,以及關于典型的創造,關于批評的方法等等,難道不就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原則嗎?許多年來,我們大家努力為毛澤東的文藝方向而奮斗,很少聽見有人說過這是“過高”的要求,為什么現在對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口號,就覺得是“過高”的要求呢?
應該指出,我們中間還有些同志,對于共產黨和毛主席的文藝方針,還沒有能夠很深刻地體會,因而產生了一些人的這種懷疑。正因為如此,我們就應該加強對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學習研究和宣傳,應該著重地提出這一問題,把它作為我們創作和批評實踐上的共同方向和目標。
人們中間也許還存在這樣一個錯誤的想法,以為我們國家現在還沒有進入社會主義的社會,為什么要強調文學上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呢?
這樣的錯誤想法是必須澄清的,要知道,第一,即使并不描寫社會主義社會,一個社會主義作家的創作方法仍然應當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例如阿·托爾斯泰之寫“彼得大帝”或者高爾基之寫“母親”,都是如此。第二,我國今天并不是還沒有社會主義,相反的,在今天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社會主義的強大的領導力量,都是早已經存在并且正在迅速地發展著的。今天我國的現實生活中不但已經有巨大的社會主義企業,而且已經有大批的英勇的先進者正在為社會主義的實現而創造條件,已經涌現了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具有社會主義者的高貴品質。一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作家必須要求自己善于覺察出生活發展的方向和新事物的萌芽,善于從革命發展中去表現生活;一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作家的職責正是必須要把在今天看來還不是普遍存在,然而明天必將普遍存在的事物,加以表現。不會正確地看到今天和明天的現實,就不能正確地表現今天和明天的現實,這樣的作家就不可能成為好的現實主義者。
為了能夠很好地擔負起我們的任務,我們必須明確肯定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方法,必須堅定不移地向這個方向去努力。
但這也并不是說,今天就要求每一個作品都能夠達到高度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水準。這樣要求是脫離實際的。要使我們的文學沿著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道路健全地發展和成長,必須有學習和鍛煉的過程,需要從創作實踐中一步一步地去提高我們的水平,并且充分發展作家的風格的多樣性。因此,如果脫離作家的實際,以一種教條主義的方法,向任何作家要求某一特定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標準”或“規格”,這是要不得的,這種批評方法,本身就不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而是主觀主義的。
可是,在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應該以這樣那樣的理由,去拒絕沿著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方向前進;對于我們創作中那些違反工人階級和人民利益的思想,反集體主義的傾向和反現實主義的傾向,不能采取熟視無睹的態度。對于我們工作上的缺點,必須采取正確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去克服和糾正。因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原則,只有是從創作實踐中通過經常不斷的學習和思想斗爭,才能獲得勝利的發展。
前面我已經指出,在我們目前文學工作中,還存在著許多缺點,我們必須來分析這些缺點,來研究如何克服這些缺點,并為今后的努力指出具體的途徑。
首先是創作方法的問題。在創作上,我們好久以前就已經注意到,但直到現在還普遍存在著的,就是作品的概念化和公式化的傾向。
概念化和公式化都是主觀主義思想的產物。它們是一對雙生的兄弟。這種創作方法是違反現實主義的根本原則的,因為它忘記了“革命的文藝,則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忘記了現實的人民的生活是文學藝術的唯一源泉。它不是從客觀的現實出發,而是從作者主觀的概念出發,它把復雜而豐富的現實生活簡單化為幾個概念所構成的公式,其結構是所謂落后、對比、轉變三段法,人物形象則有一定的幾張“臉譜”,無論所寫的是工廠,或是農村,不論主題是增加生產,或是爭取婚姻自由,都可套用這樣的公式。這樣的作品當然就不可能有真實性和具體性,當然也不會被群眾所喜歡。這樣作品之所以產生,根本的原因是作家脫離了人民群眾的生活,用閉戶造車的方法去寫作。這種情況自然是最壞的,但一般說還不是最普遍的。更普遍的情況,是作家也經歷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也到工廠、部隊或農村里去了,也掌握了一定的實際材料,但是所寫出的作品,往往仍然給群眾一種概念的印象,而很少有藝術的力量,對于這種情況,我們是更需要加以分析和研究的。
首要的問題我以為是對于人物性格創造的問題。現實主義的真實性,主要是通過人物性格的創造而表現。恩格斯說:“照我看來,現實主義是除了細節真實之外,還要正確地表現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所以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根本問題。但是我們有些作家往往把這個根本問題忽略了,他們往往從生活中間抓住一些表面現象,抓住一大堆還沒有經過頭腦消化的材料,來不及等到人物在自己胸中醞釀成熟,就性急地預先為自己規定了主題,然后按照需要去找求人物,或者按照一種公式去填寫人物。這樣的人物性格特征,就是高爾基所說,是從外部貼上去的。這樣的人物,當然就不可能有明朗的個性和血肉的感情,也就不會產生藝術的感染力量。我們有些作家常常花了更多的精力去考慮主題是否正確,這自然是好的,可是他恰巧忘記了如何通過描寫人物性格以及性格與環境的關系去表現他的主題,結果使他的主題仍然不能很好表達出來。這樣的情況可以說是相當普遍的,今年電影創作會議上所討論的一些作品中,最主要的就是犯了上述這種毛病。
尤其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們的許多作品對于正面的英雄人物性格刻劃的乏力。在許多電影、小說、劇本中出現的英雄人物,特別是領導人物,往往是缺乏個性,缺乏感情,缺乏思想的光輝,這種人物常常是以說教者或演講者的姿態出場,高高地孤立于群眾之上,被偶像化了的,正如馬克思所斥責,“這種神化了的拉斐爾畫像,是失卻了一切描寫的真實性的”。這種情況之所以產生,主要是我們作家對于新的英雄人物還不夠熟悉,還沒有能夠去發掘出他們的高貴品質和典型的、正面的特質,因而也不能有意識地去萬張和凸出地去刻劃。我們作家雖然也還是訪問了、觀察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英雄人物,搜集了許許多多他們英雄事跡的資料,但是由于我們并沒有真正從內在生活中去理解他們,從斗爭中認識他們發展的過程,甚至對于他們還缺乏一種衷心熱愛的感情,因而在描寫他們的時候,仍然不免用自己主觀的概念去代替,或者用一種東補西貼的方法去描寫,結果英雄人物喪失了生活的光彩,成為毫無生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