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畢業(yè)照:悄然蛻變的時代底片
六月十六日攝于大連海事大學 外語學院英語四班 單祥龍 攝
六月六日攝于東北大學 機械學院三○一實驗室 單祥龍 攝
6月7日攝于山東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舞蹈系 林小木 攝
6月6日攝于山東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舞蹈系 林小木 攝
6月6日攝于山東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舞蹈系 林小木 攝
6月9號攝于東北大學 機械學院1110班 單祥龍 攝
6月23日攝于中國政法大學 商學院212寢室 單祥龍 攝
白天,大四的穿著學士服到處亂拍,大三的紋絲不動地在自習室里考研,大二的在汗流浹背地復習期末考試和四級,大一的在追著老師屁股后邊要老師劃重點。晚上,大四的摔著酒瓶懷念青春,大三的看著理想在彷徨,大二的徹夜不眠打Dota聯(lián)盟,大一的一人一手機在聊扣扣。這就是六月的大學。
這是人人網上,一個署名“畢業(yè)照”的網友發(fā)布的文字。這段調侃式的校園剪影,恰如時下諸多擺拍的畢業(yè)照,有那么一點寫實,一點寫意,一點刻意,一點隨意,一點留戀,一點紀念,一點樸素,一點矯情,一點意識流,一點文藝腔……
一切,散發(fā)著畢業(yè)季特有的現(xiàn)實與浪漫、傷感與希望交集的味道。
“青春是場遠行,回不去了;青春是場相逢,忘不掉了;青春是場傷痛,來不及了。”
如這段臺詞,剛剛熱映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對青春的深切懷念,以及《中國合伙人》對夢想的真實剖白,像一波急速蔓延的“流感”,向正在校園門口張望社會的學子們預支了傷感、預演了痛苦,提醒著理想,強化著留戀。許是無心卻似有意地攪動著這個畢業(yè)季。于是,校園里上演的用圖像祭奠青春的畢業(yè)照儀式越發(fā)瘋狂了。
菁菁校園,青蔥歲月,誰的青春能離開光影的誘惑?用照片定格青春,用永恒記錄消逝,這本就是攝影技術走向大眾以來,每年此時畢業(yè)生可以托付的最好手段。
然而,年年相似,歲歲不同。
為領導擺上一排凳子,前排蹲下,領導坐著,后排站著,這種延續(xù)多年的傳統(tǒng)老式畢業(yè)照“可以有”,但也僅僅是“可以有”,遠非今天的主流。
“看鏡頭,喊‘茄子’!”這種攝影師主導的老土的拍攝方式早就只能作為懷舊電影中的一個鏡頭出現(xiàn)。
甩帽子、剪刀手,這種拍攝對象自擺的老套pose也早已不能滿足今天“主角”們的訴求了。
……
在這個數(shù)碼相機的價格堪比大白菜價,手機攝像頭基本不低于百萬像素,引發(fā)自拍泛濫的時代,在這個信息技術發(fā)達,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傳播者的今天,每年盛夏時節(jié)的“畢業(yè)秀”狂潮自然順理成章。
此時,不同于將自我隱匿和奉獻于崇高的價值訴求的上世紀初的理想主義主體一代,也不同于渴望自由卻循規(guī)蹈矩自我規(guī)范的上世紀中期一代,以“80后”、“90后”為時代領軍的青年主體自我意識不斷上升,張揚存在、表現(xiàn)自我的渴望日益強烈,集中兌現(xiàn)在畢業(yè)照這張?zhí)厥鈺r代底片上。在畢業(yè)時節(jié),他們用主宰自己身體的方式,用特立獨行甚至驚世駭俗的行為生成各式圖像,向世人宣告這個強化自我中心的群體的一個共有命題——“我的青春我做主!”
桀驁不馴、玩世不恭、求新圖怪等另類畢業(yè)照,隱匿著渴望出眾的這一代價值主體面臨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理想與現(xiàn)實,社會與自我之間的落差與失衡,裹挾著希望與失望、自主與無措、自信與自嘲、順從地抗爭等復雜心緒。
然而,僅從去年短裙、黑絲、美腿、高跟鞋、六道杠的“驚艷畢業(yè)照”,身著學位服“自掛東南枝”、擺拍“肉蒲團”、扮“偽娘”,集體擺拍“求包養(yǎng)”、“求私奔”,以及赤膊上陣甚至集體裸奔等層出不窮各種另類搞怪畢業(yè)照,到今年的被贊為“艷壓十三釵”的舞蹈系學生照、婚紗系列照以及“致青春”主題畢業(yè)照來看,雖然不一而足的“奇葩”依然存在,其中卻似乎潛藏一種理性的渴望出眾的走勢,與正向追求美的潛流。
也許正如轉型期的中國不可避免地遭遇種種陣痛,青春鐫刻在時代底片上的色彩,同樣也在悄然蛻變著……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