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壽縣:“受限”的名城遭遇保護困境

      時間:2013年08月15日來源:《中國文化報》作者:李佳霖 喬國良

      古樸滄桑的古城墻馬道上加建了工藝粗糙的欄桿。李佳霖 攝

       

      密密麻麻的建筑矗立在北過驛巷。李佳霖 攝

        編者按: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典故出自于此,古城墻、孔廟、壽春城遺址坐落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化資源,讓處于江淮之間的安徽壽縣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然而,由于理念缺位,歷史文化城區的傳統風貌遭到破壞;由于空間受限,發展與保護的矛盾凸顯。壽縣,這一座江淮名城如今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保護壓力。

        進入安徽壽縣古城,古城墻為必經之道。而經過古樸滄桑、保存完好的古城墻,古城內的風貌卻讓人大吃一驚:狹窄的街道上擠滿了行人、車輛,密密麻麻的現代建筑矗立在兩側,老建筑淹沒其中,若不仔細尋找,很難識別。

        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壽縣成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今年初,因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不力,8縣、市被住建部、國家文物局通報批評,壽縣名列其中。名城檢查組成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規劃師張廣漢對本報記者說,在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上,壽縣明顯投入不足、保護力度不夠,“古城內的傳統風貌幾乎沒有了。”

        面對“黃牌”,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劉道成顯得有點沮喪,“壽縣各級文保單位都保護得不錯,此次被通報批評,主要因為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不力。”

        文保單位保存相對完好

        局部出現不協調建筑

        壽縣古稱壽春、壽州,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戰國晚期楚國遷都于此后,它就一直是江淮之間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壽縣目前擁有縣級以上文保單位330多處。

        提及壽縣的文保單位,壽縣文物管理局局長李鳳鑫有點自喜,“壽縣先后榮獲全國文物保護工作先進縣、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各級文保單位都保護得不錯。”

        而在名城檢查組提供給記者的信息中,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壽縣古城墻有一點瑕疵:在古城墻馬道上添加了粗糙的、與城墻整體風貌不協調的欄桿。

        壽縣古城墻是全國屈指可數的、保存完好的城墻之一,它是淝水之戰的古戰場,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等典故皆出于此。古城墻始建于戰國,后因戰亂、洪災,城墻幾經毀滅,也屢次重建。現留存下來的多為明清遺存。

        “壽縣城外是低洼地,1954年、1991年的兩次大洪災,古城墻將洪水抵擋在城外,使得城內幾萬老百姓得救。”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新中國成立后,古城墻幾次面臨被拆除的危險,都因為它仍然具有實用性,而幸免于難。現在城墻立面上還標刻著兩次洪水的最高水位線,分別為“公元一九五四年,最高水位線:海拔25.78米”“公元一九九一年,最高水位線:海拔24.46米”。

        記者看到,古城墻古樸滄桑、保存完好。然而,在城墻的馬道上,有著體量較大的青白色護欄。欄面上雕刻著蘭花、荷花、云紋等花樣,工藝十分粗糙。在用青石砌成的階梯上,雜草叢生。對此,李鳳鑫解釋,青石間不能用水泥封縫,長出雜草屬于正常現象。而馬道旁邊的護欄建于2007年左右,“每天早上、黃昏,有很多老人、小孩來城墻鍛煉。沒有欄桿作為扶手,老人登墻不方便,小孩很容易滑下去。護欄本身并不涉及對城墻文物本體的破壞。”

        記者還注意到,在城墻東門的內門洞,整個門洞立面都被水泥涂抹。李鳳鑫說,古城墻在公布為文保單位之前,因其長久以來的防洪功能,一直歸壽縣水利局管理。涂抹水泥,是因為水利局認為這樣做能加固城墻,抵御洪水。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張之平認為,水泥不是建筑古城墻的傳統材料,強度比一般古城墻墻磚的強度高,水泥涂抹墻面會導致城磚遭到破壞,一般不允許使用。“為了防止游人跌落,在無護欄的城墻上可以設置臨時的、可移動的警示性護欄,但不能破壞城墻墻體和景觀。”

        李鳳鑫表示,最近幾年,壽縣做了不少城墻整治工作,包括整治城墻周邊環境和拆除違法建筑。2012年11月,壽縣古城墻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單。為準備申遺,《古城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整治方案》、《壽縣古城墻維修方案》都在編制中。“古城墻的整治、維修,會按照專家會診、評估后的建議,采取相應措施。”李鳳鑫說。

        另一處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壽縣孔廟,現為壽縣文化館使用。孔廟建筑保存完好,其內干凈整潔。記者到時,七八個老人正在空曠地帶下棋,而其中正在進行的壽縣非物質遺產陳列展和古城墻展覽,更是使其文化韻味凸顯無疑。然而,孔廟門口兩側的建筑多被開辟為小商店。李鳳鑫說,下一步孔廟的維修中,會根據專家意見,對其進行整治。

        張之平建議,對文保單位的保養和修繕都不能改變原狀,也不能有不合理、不協調的添加。如果改變原狀或者隨意增減構建,就是以假亂真,不但會破壞文物的價值,還會貽誤后人。

        街區保護不力

        老城擁擠不堪

        2008年國務院出臺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規定: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范圍內應當有2個以上的歷史文化街區,且歷史文化街區應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并具有一定規模。

        張廣漢向記者解釋,歷史文化街區正確的保護方法是保護其歷史的真實性、風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續性。“真實性就是保護延續至今的、實際存在的歷史文化遺存,完整性是指在一定范圍內,保持歷史文化街區的格局和風貌基本一致,而生活延續性,就是要留住原住民,并且要改善街區的基礎設施,提高原住民的生活水平。”

        劉道成告訴記者,在2012年安徽省政府批準實施的《壽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06—2020)》中,留犢祠巷—狀元巷歷史文化街區和北過驛巷歷史文化街區為壽縣的2條歷史文化街區。

        留犢祠巷—狀元巷又名留犢池巷—狀元巷,因東漢縣令時苗留犢于此而得名。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壽縣清真寺、安徽省級文保單位大夫第、壽縣文保單位西十房等古建筑群坐落其中。然而,走進這條老街,新建的白色現代房屋卻比這些珍貴的古建筑更加醒目。

        記者看到,街區西頭的自建房屋已經占到了街道范圍的1/3。西十房古建筑群淹沒在白色的現代平房中,需要經人指點,才能覓得蹤跡。記者走進街內一戶居民家,狹小的屋內亂七八糟地擺滿了東西,院子已被大大小小的屋子占據,僅剩一條只能一人穿過的小道。在屋內吹著風扇的大爺說,現在是正午,大家都在屋里歇涼,涼快了到巷子里活動,那才是人多!

        在北過驛巷,目之所及不僅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和密密麻麻的現代房屋,“美發店”“尋租”等招牌還掛了一路。保存完好的安徽省級文保單位劉少海故居等建筑群讓人依稀感到老街的韻味,然而,老街風貌已難尋覓。

        而這2條歷史文化街區是整個老城狀況的縮影。行走在古城內,街道的擁堵狀況讓人震驚,低矮的高密度建筑讓人透不過氣來。

        “老城的建筑面積僅312萬平方米,住著近13萬人口,人均占用面積不到24平方米。除了各級文保單位的占用地及其建設控制地帶等非建設用地,實際的人均面積還不到這個數字。”這是劉道成提供給記者的信息。

        空間受限發展與保護矛盾凸顯

        “一些民居確實沒留下來,多數因為產權人為改善生活條件,私拆亂建。壽縣古城沒有經過大拆大建的階段。”提及各地日益興起的古城改造運動,劉道成說,現在老城內幾乎沒有高樓層建筑,這說明壽縣政府并沒有開發古城,而大大小小的現代房屋,多是老百姓為了解決人口日益膨脹所帶來的問題,自己出資修建。

        “以前對名城保護認識不到位,特別是對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理解有偏差,同時缺乏管理和引導,造成本就十分擁堵的古城更為擁擠,形成了惡性循環。”劉道成反思道。而另外一個原因,卻讓他非常無奈。

        “建設新城本應該是一個解決方法,但由于受到法律法規約束,多年來壽縣新城發展同樣受限。”劉道成說,壽縣古城南側為國家重點文保單位壽春城遺址保護區,東側為瓦埠湖蓄洪區,西側為壽西湖行洪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十七條規定: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不得進行可能影響文物保護單位安全及其環境的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屬于集體所有的防洪工程設施,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規定,劃定保護范圍。在防洪工程設施保護范圍內,禁止進行打井、取土等危害防洪工程設施安全的活動。

        劉道成說,1989年修編,1993年安徽省政府審查通過實施的壽縣總體規劃確立了向北發展的目標,“但是北面緊鄰著八公山,又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限制,發展空間極為有限。”

        然而,“不得”建設并不是嚴禁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十七條、十八條規定: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進行其他建設工程,必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在批準前應當征得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經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后,報城鄉建設規劃部門批準。而直到2007年,《壽春城遺址保護規劃》才得到國家文物局批準,壽縣南側才規劃出了建設用地。

        對于城市發展空間由于文保受限的問題,李鳳鑫說:“考古是一個需要謹慎對待的事情,也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如果為了經濟建設,急于求成,可能會導致文物破壞,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劉道成則認為,正是因為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嚴格遵守,才導致壽縣城市建設處處受限。而壽縣對老城“傳統式”的保護,還限制了壽縣招商引資的機會。“壽縣的老城保護是為其他文保單位等的保護讓道。”

        重新編制規劃

        尋找名城發展突破口

        張廣漢認為,壽縣名城保護法規體系極不健全。“壽縣1986年被批準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但是直到近幾年,才制定了一系列古城保護和建設管理的相關規定,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辦法還未制定。”

        城市總體規劃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依據,其內容包括確定城市性質和方向、選定城市用地等。“名城保護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的一個專項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又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對名城整體保護的規劃;二是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規劃,此規劃具體內容可以詳細到對建筑立面的保護、基礎設施的完善等。”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規劃師趙中樞說,相關法律法規缺失,會使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缺少必要的依據和保護理念。

        《壽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從1986年后就開始編制。“當時對名城保護的認識不足,側重點在保護文保單位,而且由于客觀原因,實施也并不到位。”劉道成說,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檢查歷史文化名城之前,壽縣已經意識到古城保護中存在的問題,也一直在想辦法破解其中的難題。

        “從2008年開始,壽縣老城基本處于凍結式狀態,老城內的任何建設行為必須經過壽縣住建局、文物局、房產局、檢查局、拆遷辦等7部門聯合審批,建筑材料都嚴格禁止入城。”壽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金德平說。

        2005年,壽縣啟動了《壽春城遺址保護規劃》,此規劃是在26.5平方公里的保護范圍內,根據2000年至2005年考古發掘成果,將保護面積縮小,規劃出建設用地。2007年,《壽春城遺址保護規劃》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后,《壽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開始編制,并于2012年經過安徽省政府批準。《壽縣古城保護控制性詳細規劃》正在編制中,已經初步具備了評審條件。

        在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提供給記者的“歷史文化名城整改情況”的材料中,壽縣確立了4項整改目標:重構古城格局,充分展現“山、水、城”城市格局;修復歷史街區,對街區內的危舊歷史建筑進行修整,對破壞街區風貌的違章建筑進行拆除,對街區的基礎設施進行改善;再現古城風貌,在多樣性、活態化保護的基礎上,統一古城總體風貌;優化古城功能,通過新城建設和古城企事業單位及人口出城,對古城植入新的適合古城保護與發展的業態。

        其中,壽縣將“推動人口出城,拓展空間促保護”作為工作的重要內容。2008年開始,壽縣企事業單位率先出城。2012年出臺的《壽縣古城區自愿出城居民住宅房屋產權置換辦法(試行)》,已經吸引部分居民出城。此份材料顯示,除部分必須保留的學校、服務等單位外,到今年底前,古城區內所有企事業單位將全部出城,到2015年,古城內常住人口降至5萬人左右。

        “壽縣老城不會變成‘鬼城’,因為我們沒有那么多資金安置13萬人口。”劉道成說,而“名城保護投入巨大,地方財政難以承擔”“專業人才稀缺,制約名城保護”是劉道成在壽縣名城保護難題中不斷提及的內容。國家級貧困縣的老城保護工作將如何開展、保護之路走向何方,劉道成還是顯得有點茫然。


      (編輯:單鳴)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中文| 天堂无码在线观看| 久草中文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无码精品第一页| 蜜桃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xx中文字幕乱偷avxx|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一本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BBBBXXXX |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四虎| 中文字幕在线资源|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av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2019|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日日麻批免费40分钟无码| 日韩AV高清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成人无码区免费A∨直播|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a级理论片无码老男人|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高清在线|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嫩草影院无码av|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中文高清| 国产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性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十八禁无码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