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遺產日:各地非遺展示異彩紛呈
8日是中國第八個“文化遺產日”,恰逢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頒布十周年,一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活動在中國各地展開。
記者司曉帥沈陽報道:沈陽8日舉行了以“人人都是文化遺產主人”為主題的系列活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烏丙安表示,“盡管中國非遺保護起步晚,但隨著中國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投入,非遺保護已上升為國家意識。加之社會各方的廣泛參與,非遺保護步伐已走在世界前列。”
中國迄今已有2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7項列入聯合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入選聯合國《優秀保護實踐名冊》,其總數居世界首位。
記者張道正天津報道:天津市8日為五大道近代建筑群等13處重要文物舉行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授牌儀式。天津薊縣白塔、天后宮等4處古建筑,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塘沽火車站舊址等9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當日都掛上“國寶”標志。
記者張遠西安報道:《考古工作者手札:2009—2012秦始皇帝陵考古紀實》展覽8日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展,首次展出包括百戲俑坑中新出土的3號(泡釘俑)、4號百戲俑、“球形青銅器”等,以及秦兵馬俑一號陪葬坑出土的“將軍俑”、“御手俑”。
此次展覽是該院在2009年至2012年間,對秦始皇帝陵區內重要歷史遺存進行考古勘探、發掘所取得考古成果的集中展示。
記者呂子豪河北保定報道:匯聚120項非遺項目的第六屆河北省民俗文化節當天在保定開幕。500多名民間藝人現場秀“絕活”,向民眾展示傳統的吹糖人、捏糖塑等“草根”技藝。該文化節還將舉行包括民俗踩街表演、傳統藝術展演和特色名吃展銷等活動。
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正式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首次明確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開啟世界范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浪潮。目前,全球已有153個國家成為締約國,中國于2004年加入《公約》,是第六個加入其中的國家。(完)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