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花瑤婚俗“打三斗”
攔門酒
“打三斗”“打媒公”,是湖南省隆回縣花瑤人古老而富有情趣的婚俗,時至今日仍有年輕的花瑤新人在大婚之日沿襲這一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讓人大開眼界。
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居住著6000余名花瑤同胞。花瑤是我國瑤族的一個支系,大約有400多年的歷史。因女人所著服裝,如筒裙、腿綁、腰帶、衣袖、圍裙上都刺著桃花,故稱“花瑤”。結婚生子、族群繁衍在花瑤同胞心中是最值得慶賀的事,花瑤人的習俗是女兒出嫁到夫家,要待生了小孩之后,娘家才把嫁妝及賀禮一同送去,瑤族人稱之為“打三斗”,是他們最隆重的婚俗。
“打三斗”的禮儀繁縟而有趣,歷時兩天兩夜。一般是在新人婚后、頭胎嬰兒來到世上的第3天舉行。夫妻生了孩子,丈夫會立刻到妻子娘家燃放鞭炮報喜,娘家3天后組織親戚去祝賀。家庭條件富裕的娘家常準備牛羊、土雞數十只,稻谷數擔,家具數組,棉被數床,外孫服飾數擔,等等。這些東西都用“紅皮籮”(蓋著紅紙的籮筐)裝著,幾十人、甚至上百人,一人一擔挑著,浩浩蕩蕩往夫家而去。
“賀禮一擔,爆竹一頭。”來到夫家門前,娘家人會爭相燃放鞭炮,夫家人則會擺出攔門酒,攔門酒是花瑤人迎接貴客的最高禮儀。等這浩蕩的隊伍進入夫家后,當地鄉鄰就迫不及待地把手伸進大紅被子里找喜糖了,大伙邊吃喜糖邊將嫁妝賀禮抬進屋。凡來送禮的親戚和朋友都要到房里去看才出世的小寶寶,順便送上幾句吉祥話。娘家客人要在夫家逗留兩天兩夜,不能提前回家。
花瑤人在談婚論嫁時沒有“媒婆”,只有“媒公”,上門提親說媒的大多是一些能言善道、受人尊重的漢子。在瑤鄉,青年男女要到生下孩子才算結婚,雙方家長才會正式認可。婚禮上,媒公會手拿一把打不開的油紙傘,席上酒過幾巡后,媒公會突然奪門開溜。這時,守在酒席門外的姑娘們會一擁而上,將濕泥巴拼命地朝媒公身上亂涂亂扔,媒公被“打得”滿身稀泥,心里卻會樂開花。“打媒公”也稱“打泥巴”,是新娘子的閨中好友們因媒公“騙”走了她們的好姐妹而懲罰他的方式。媒公身上泥巴涂得越多,證明女方家里對這門婚事越滿意,以后也就會有更多的人請媒公說媒。這沾滿泥巴的衣裳是媒公的驕傲,穿回家后要保存三天三夜才能洗掉,而且洗的時候還要把水倒在墻角,表示把財喜保留在家,這叫“打泥還禮”。
每逢婚慶,花瑤人都會舉辦篝火晚會,載歌載舞,徹夜狂歡。“打三斗”的夜晚是不睡覺的,喜添新丁是寨子興旺的象征,村民都會前來祝賀。阿哥阿妹都會起來對唱山歌,從日落唱到日出。
從花瑤人結婚“打三斗”的風俗,我們不難發現,花瑤人非常尊重和珍惜生命。一個新生命的誕生,意味著一個嶄新的開始。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