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全:我是相聲一塊磚
2011年6月20日,第三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京舉行。大會授予54名同志第三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北京周末相聲俱樂部秘書長、中國煤礦曲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東城區曲協主席、煤礦文工團國家一級演員宋德全榜上有名。
相聲圈的人都知道,宋德全為北京周末相聲俱樂部所投入的心血。如今,相聲俱樂部已經成為培養青年演員、錘煉好作品的重鎮,更讓人驚喜的是,俱樂部成立以來,收到了大批群眾寄來的相聲作品,盡管這中間的許多作品還不夠理想,但參與者對相聲藝術的這份熱愛是可敬的。宋德全感言:“其實相聲的希望就在我們身邊?!?/p>
“我們那俱樂部在北京挺火的。每場演出7個段子,兩個半小時。感覺也不錯。再好的藝術,當沒人看了,沒人欣賞時,就不值錢了。”宋德全說。
“相聲是什么?相聲的魅力是什么?就在于說話。說話誰都會說,為什么要聽相聲演員來說?還得花錢來聽?;ㄥX了以后還得叫好,然后還要來聽?”宋德全說著,表情很嚴肅,瞪著眼。
“我們的宗旨是娛樂大眾,”宋德全說,“讓老百姓一看票價就先樂起來。不然,人家就不進來了。在北京,20元,是比電影票還低的價格?!?nbsp;
宋德全說著自己的觀點。他說:“老百姓的文化消費,占到收入的多少才正常?我認為占到收入的5%-10%是正常的,再高就不正常了。我們不能打著為大眾服務的牌子,為少數人服務,為‘小’眾服務?!彼f:“實行低票價,應該說,得到的比失去的多。馬季先生生前希望我們把這個票價堅持下去。實際上,對一個作品,演員每一次演出過程,都是一個打磨過程,觀眾在笑聲中享受,也在忍受著這個過程;演員觀眾一次次在反應中、在堅持中提高。這個過程,是演員和大家共同的。在這個過程中,演員得到的比失去的多?!?nbsp;
“曲藝要大繁榮大發展,這個‘大’是大眾的‘大’,不應該是大價錢的大。曲藝藝術要面向大眾,要‘三貼近’,如何貼近?”宋德全停下來,然后說:“我的理解是,演員要貼近生活、創作要貼近群眾、票價要貼近實際。”
說到目前的相聲演出、相聲隊伍,宋德全有些猶豫。他說:“曲藝是養老不養小。要讀書、學習,學習傳統文化是個慢功。我曾說過當今曲藝演員素質太低的話。以前的曲藝觀眾文化層次低,今天的曲藝觀眾基本都是文化水平很高的人??晌覀兊臉I內人士又是什么水平?中專水平的演員怎么能面對欣賞你的大學畢業生?曲藝工作者不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曲藝界不加強自己的教育,曲藝就不會再發展,甚至會衰亡。練好內功是最重要的?!?nbsp;
這就又回到了宋德全他們的周末相聲俱樂部。什么叫相聲俱樂部?宋德全說:“就是周末了,演員們忙完本職工作以外,到這兒來研討、實踐、切磋、提高。俱樂部的任務是多層面探討相聲藝術的發展,不是掙錢。到這兒來,受益的是大眾,是演員和相聲事業。修養的高度決定事業的高度。德之不厚,傳之不遠?!?nbsp;
在周末相聲俱樂部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來過的讓給沒來過的,老節目讓給新節目。他最高興的就是大家能夠不斷帶著新節目走上舞臺,這不僅是滿足于他個人的喜好,也更是為了將相聲創作一直保持在一種推陳出新的狀態,為百姓帶來更多的、更新鮮的歡笑。周末相聲俱樂部成立以來,受到了很多藝術家的鼓勵和幫襯。這里一直堅持著讓普通百姓都能在劇場里聽得起相聲的原則,長久以來一直以低廉的票價,為廣大相聲愛好者默默的進行服務。按宋德全的話說:咱不能讓老百姓看不起相聲?!翱床黄稹庇袃芍匾馑?。一是說,票價定得不能高,就是為百姓服務;再一個說的是,別讓老百姓“看不起”咱們。再忙活,只要老百姓開心,就是相聲演員應該做的。他還總認為,工作越多,原動力就越強,自己的視野也就越開闊,對創作也就更是一種促進。
有人覺得相聲應該解氣,別人不敢說的應該由相聲演員表達出來。宋德全認為,這也是一種誤區。認為電視毀了相聲的說法也不在少數,應該說這樣的說法偏激了一點。在宋德全看來,電視本身只是一個傳媒,它沒有罪過,實際上是我們一些業內人士的思維沒有跟上這個時代,這才是問題的關鍵。相反倒是應該感謝電視,“依我看,相聲有兩個最好的時期:一個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廣播時代,一個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電視時代。是電視的普及讓眾多的觀眾認識了相聲明星,讓相聲藝術普及到了全國,我們應該感恩。遺憾的是,我們業內的人沒有把握好這樣一個強有力的傳媒”。宋德全說:新中國成立初期,老舍先生幫助相聲演員改相聲,記得那時候還成立了相聲改進小組,此舉為相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為一個相聲從業者應該認識到,相聲藝術是一門與時俱進的藝術,從業者是不是與時代同步、與時代的節拍吻合,應該是相聲從業者認真考量的問題。
綜觀相聲的發展,眼下是相聲從業者最感困惑、也最為模糊的時期。因為老一輩的相聲藝術大師,他們確實把握住了相聲的精髓,他們在語言藝術方面最大程度地達到了極致。可是現在很多從業者沒有把握住語言藝術這一重要環節,相反他們的語言不精彩,不精辟。尤其沒有提煉出那些在群眾中喜聞樂見、生動活潑,而且能夠牽動百姓情感的語言精髓。 一部好的相聲作品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宋德全認為,相聲的存活首先是它的群眾性,過去常說這樣一句話,叫做“出乎意料、在乎情理”。其二是它的娛樂性,喜劇的定義不是有這么一句話,“把虛偽的東西撕破給人看”。其實當下該撕破的東西有很多,只是其中的分寸難以把握。但不可否認,現在的創作環境比過去已經寬松了許多,說到底還是從業者在文學藝術修養上略有欠缺。
對相聲的繼承與創新,宋德全也有自己的見解:“其實對待傳統相聲就是兩點,即繼承和創新的問題。迄今為止相聲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傳到我們這一代相聲演員已經是第八代。應該說傳統相聲有不少經典,不過保留下來的,比較經典的也不過三五十段。這些經典段子經歷了歷代相聲藝人的打磨和錘煉,已經有了自己固定的套路和格式,而這些套路已相當科學和嚴謹,包袱的設計也非常巧妙,達到了完美的程度。這正是我們要繼承的,因為只有繼承了,才知道我們的相聲從何而來;繼承了,才知道我們的相聲向何處去。”
“以客觀態度對待傳統相聲也是十分必要的”,宋德全坦言:“有些東西距離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已經很遙遠了,充其量也不過是欣賞而已。比如《白事會》說的都是怎么辦喪事,現在已經移風易俗了,再把它拿出來說,年輕人不懂,更沒有這樣的生活經歷,所以也不會覺得好笑。這里面就牽扯到一個整理傳統的問題。第三步才是創新,創新當然包含對現實生活的體會和觀照。任何藝術都是一樣,你不去關心現實生活,生活就不會關心你,最后有可能就會淘汰你?!?nbsp;
關于相聲創作,宋德全以一句前輩藝術家的話對觀眾說,“尤其要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創作。一個好節目能做到八九分好就應該鼓掌;對新作品如果能做到六分好更應該鼓掌,因為它是我們未來藝術的必經之路”。但宋德全對眼下新創作品存在的問題并不諱言,他言之,新創作品也確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一些命題晚會,常要相聲完成一些不適合相聲表現的內容,其結果是“笑料不夠腕兒來湊”。
對如何成為一個好的相聲演員以及今后相聲的出路,宋德全表示出特別的關注。他認為相聲是娛樂大眾的,作為一個好的相聲演員除了具有相當的幽默感之外,第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善良的心,要熱愛生活,不能太急功近利。對于作品的要求,他反對速成,速成的結果只能害人害己。他舉例,莎士比亞的作品為什么可以做到不朽?侯寶林的有些段子為什么能夠令人百聽不厭?相反,有些人的作品為什么一旦人故去,作品也隨之消亡。為什么有那么多的相聲作品最后都成為垃圾?這些無一不告訴我們,急功近利只會導致藝術生命的過早完結。
宋德全
男,漢族,1957年5月生,民革黨員,中國煤礦文工團一級演員,中國煤礦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創作表演的代表作品有相聲《網友》《說諺聯》《酒的研究》《獻寶》《羅圈賬》《OK品味》,對口快板《曲藝搖籃天津衛》,快板書、快書聯唱《緬懷》等。曾獲中國曲藝牡丹獎文學獎,“迎客松杯”第三屆中央電視臺全國相聲大賽專業組二等獎,“立白杯”全國相聲小品大賽創作一等獎、表演一等獎等。
倡議成立全國首家民間相聲團體——北京周末相聲俱樂部,堅持公益演出,舉辦多次義演,培養了大批青年相聲演員。被評為中國曲藝家協會“優秀中青年曲藝家”、北京曲藝突出貢獻曲藝家,獲北京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等。
(編輯:歐陽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