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端午節一不留神過成了假日,人們在感到遺憾的同時也應當反思:拿什么喚醒我們對傳統節日的重視?平心而論,端午節并不缺乏文化符號,除了粽子、龍舟之外,五毒、艾蒿、雄黃酒、王老虎等,都是端午民俗傳統中必備的素材??墒?,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這些符號已經遠離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變得陌生。換句話說,不是民俗節日沒了味道,而是我們多少已經不識傳統的滋味。
艾蒿無人識,五毒嚇煞人
端午節期間,陶然亭公園里開辟了傳統民俗活動互動區,請來售賣端午節慶用品的商家,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圍觀。雖然現場看著挺熱鬧,可年輕的顧客們一張嘴,就讓攤主們有些哭笑不得。
看見賣艾蒿的攤位前圍著不少人,有個小伙子興沖沖地擠了進去,開口就問:“大姐,你們這草怎么玩兒?。俊睌傊饕粫r還真不知道怎么回答:“這是艾蒿,端午節掛在門上,可以驅趕蚊蟲?!币宦犑沁@么回事,小伙子退了出來,邊走邊不解地嘀咕:“不就是熏蚊子嘛,家里都有電蚊香了,誰還用這個啊?!?/p>
再看不遠處的剪紙攤位,制作剪紙的老先生特地準備了幾幅傳統五毒圖案的剪紙。一位姑娘拿起剪紙仔細端詳,立即花容失色:“這上面怎么都是毒蛇、蝎子?貼在家里多嚇人?。 崩舷壬s緊解釋,端午節前貼五毒剪紙是老傳統,端午當天正午時分撕下剪紙,就算是祛病驅毒了。圍觀的顧客這才恍然大悟。
類似的插曲,在很多端午民俗文化活動現場都能看到。不少民間藝人抱怨,無論是剪紙、枕頭,還是布藝,賣得最好的居然是生肖圖案,端午主題的傳統作品反而少人問津。不過,很多市民也抱怨,過節買東西就想圖個漂亮吉利,可是就連普通的香包香囊,很多旅游景點賣的產品都是“很土很難看”,還沒有香味,令人失望。
傳統加時尚,顧客才買賬
別小看這些不起眼的民俗小商品,其實就是它們在點綴著傳統節日。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仲富蘭認為,“恰恰是商業化的激素,對保留和培育傳統節俗文化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笨墒窃趺醋屓藗冋J可這些民俗商品,卻是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北京已經是個國際大都市了,端午節的傳統文化消費品得變變,滿足當代人的審美才行?!北本┟耖g文藝家協會民俗委員會副主任王作楫感嘆,傳統節日是在一代又一代普通人的生活中傳承的,無論是習俗還是這些習俗的載體,只有緊緊跟隨人們的生活變化而變化,才有可能真正傳承下去。
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所所長王錦強也認為,民俗消費品是節日里的情感載體,如果消費者不能對其產生審美心理,自然很難對其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產生情感共鳴。他同時強調說,城市的消費文化是快節奏的,傳統消費品如果與今天人們的時尚生活方式不符,消費者就會敬而遠之。
培育市場難,商家不給力
這兩年傳統文化開始復興,不少時尚設計者從民俗傳統中發掘靈感,開發出了不少打著“民族風”旗號的時尚新產品。不過,要想找一個以端午文化符號進行時尚設計的代表,就連不少熟諳市場的專家都犯了難。對此有專家認為,這說明現在的民俗時尚化設計還處在淺層次階段,開發深度顯然還不夠。
其實,有些商家對端午文化消費市場也在觀望,之所以遲遲不動手,多少還是有些顧慮。北京福人福地文化公司曾開發了不少春節文化消費品,其銷售總監高峰透露,將民俗產品時尚化,設計和制作成本其實很高,“如果沒有大客戶訂購,能不能回本都是問題?!彼X得還是要等到大家有了過端午節的熱情,這一消費市場才能真正形成。
對此,專家們也承認,僅靠幾家小商品生產商去培育一個龐大的節日市場,從成本角度來考慮確實不可能。說來說去或許還是那句老話:也許當全社會對于傳統節日的熱情再高一些,認識再深一些,這個節日的整體面貌才會真的變得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