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的提出,是對我國發展目標及發展路徑的高度概括。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文化的力量是中國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文化的力量,必將為“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產業支撐正能量。近年來,湖北隨州堅持“文化強市”,在以文化的力量推動特色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實踐。
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充分釋放“資源紅利”
文化作為一種戰略性資源,源遠流長,能帶來不竭的“紅利”。經濟與文化相互滲透、日趨交融,文化已成為區域競爭的核心元素。
隨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處鄂豫要沖,扼漢襄咽喉,黃河流域文明與長江流域文明在此匯融,形成了悠久而厚重的地域文化。這里既有以炎帝神農為代表的民族精神旗幟,又有以曾侯乙編鐘為代表的音樂藝術巔峰,還有以曾隨城邑文化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名城印記、以大洪山曹洞宗“中興之地”為代表的佛教文化光環、以春秋時期隨國大賢季梁為代表的民本思想源頭。近年來,隨州將“工業興市”與“文化強市”有機結合,大力促進文化與經濟、文化與旅游、文化與新型城鎮化的融合,充分發揮文化在經濟社會建設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特別是自2009年以來,隨州連續5年成功舉辦“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既固化了炎黃子孫對炎帝神農故里的記憶,增強了中華民族凝聚力,又塑造城市品牌,促進隨州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形成了“拜炎帝始祖,聽編鐘神曲,游靈山秀水,享隨州神韻”的文化旅游名片。據統計,2012年隨州全年國內旅游人數1202.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3.2%。文化旅游的發展帶來了顯著的協同效應,全市GDP過去5年的平均增速為13.97%。
6月4日(農歷四月二十六),以“四海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為主題的癸巳年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隆重舉行,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人華僑共萬余人齊聚拜祖,同時舉辦了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論壇等一系列活動。癸巳年尋根節隨州經貿洽談會上,現場共簽約項目111個,投資總額519.8億元。隨州堅持以文化的力量凝聚發展正能量,留下了又一個堅實的腳印。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充分釋放“改革紅利”
隨州市委、市政府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黨的十八大精神,以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體制改革的先行先試,使隨州獲得了“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地區”榮譽稱號,促進了文化生產力的釋放。
深化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在整合文化、新聞出版、版權管理職能(三局合并)的基礎上,成立隨州市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局,進一步理順文化管理體制,實行文化市場統一綜合執法;深化經營文化單位的轉企改制,加快公益性事業單位機制改革,提高了文化市場經營活力和公共文化服務水平。2012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2.2%。
確立文化旅游產業支柱化發展戰略。明確提出將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發展,借助炎帝和編鐘兩張世界級文化品牌效應,將文化旅游產業鏈條延長做壯,加快實現由文化旅游資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強市跨越。制定出臺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支柱化培育行動計劃,出臺系列政策措施,建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組織領導機制,加大投入保障,將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納入各相關部門年度考核。力爭到2015年,文化旅游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8%。
創建湖北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實驗區。隨州作為全省首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實驗區,將在產業發展體制機制方面先行先試,重點突破路徑包括創新文化旅游發展市場化運行體制,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健全文化旅游市場體系,大力培育文化旅游市場主體;創新區域合作機制,堅持互利共贏的原則,深入推進省際城際文化旅游產業合作,實現基礎設施和文化旅游市場的跨區域對接;創新文化旅游產業投融資機制,加大政府引導性資金投入,引進各類股權基金社會資本發起設立文化旅游產業投資基金;創新體系化的政策支持機制,在財稅、土地、金融、市場準入、人才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實驗區將重點打造炎帝故里文化品牌示范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中國編鐘音樂之都文化創意園區、大洪山文化旅游經濟特區、擂鼓墩曾隨文化國家大遺址保護區等若干個核心功能區。
探索文化旅游與新型城鎮化相融合的體制機制。文化旅游產業規劃與城鎮化體系規劃同步,重點文化旅游項目建設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同步,積極推動“神韻隨州”建設。神,繪山水之美;韻,塑文化之魂。在城市建設中尤其注重文化傳承與提升,著力加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開發的各項制度建設和項目實施,著力培育一批生態旅游明星鎮和生態旅游明星村。
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充分釋放“思想紅利”
隨州大力推進文化建設,堅持民建民有民享,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和文化消費水平,激勵創新創造,激發創業熱情,釋放“思想紅利”,促進人和城市的共同成長。
一直以來,炎帝神農的偉大功績激勵著隨州這方熱土,弘揚其堅忍不拔的開拓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天下為公的奉獻精神,與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一脈相承,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這為隨州發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從去年底始,隨州用6個月時間完成了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以之為突破口優化投資發展環境,同時大力實施全民創業工程,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
始終將“以人為本”的思想貫穿于文化發展的全過程。近年來著力推進文化場館、文化公園、博物館擴建等一批文化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先后出版《文化隨州》等系列叢書,拍攝《精衛填?!返扔耙晞∽髌罚幯荨毒庣娗闷饋怼?、《炎帝大歌》等精品曲目;多次舉辦文化論壇、名家書畫展、攝影展、尋根行等大型特色主題活動;開展文化創建活動,隨州廣水市被命名為中國書法之鄉、中國詩詞之鄉、中國楹聯之鄉。與此同時,大力實施“教育優先發展工程”,以人力資本開發的理念優化各類教育發展,大力推進“三館一站”全覆蓋和免費開放工作,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全民閱讀活動、全民健身運動,讓隨州成為一座書香飄溢和健康向上的城市。通過這些舉措,人民群眾既共享了文化發展成果,又全面提升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同時提升城市的品位品格。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爸袊鴫簟笔菄覊簦褡鍓?,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彰顯文化的力量,讓其給每個人、每座城市實現自己的夢凝聚正能量,必將匯聚為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
?。ㄗ髡邽楹笔‰S州市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