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藝評論>評論要聞

      津味兒話劇的突圍

      時間:2013年04月15日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作者:
      0

        4月3日至7日,天津人藝創作于20年前的一部《蛐蛐四爺》在首都劇場上演,這也是該劇復排之后第二次進京演出。這是一部純正的津味兒話劇,你或許說不清天津文化,但看完一定會承認其津味兒的正宗和純粹。與此同時,更多的天津生產的話劇也在各地演出。作為一個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津味兒話劇是如何在這個城市生長和發展,并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其中的經驗值得總結。 ——編 者

        天津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歸哏兒”。意思就是生活當中遇到的苦事兒、難事兒、麻煩事兒、生氣事兒,都給它“哏兒”上,即最后都落實到幽默上。

        天津觀眾非常熟悉本地的文學、曲藝,感受語言的能力也非常強,因此天津話劇應該充分釋放語言魅力,用語言和觀眾交流,傳達天津特色。

      話劇《蛐蛐四爺》劇照

      《蛐蛐四爺》:一部津味兒話劇的20年

        1993年 把每個人物都寫得有戲

        話劇《蛐蛐四爺》的種子最早萌芽于20年前的一個不眠夜。當年,同是寫小說的天津作家許瑞生和林希隨中國作家代表團去黑龍江采訪,兩人同住一室,正處在創造力旺盛的年紀,他們徹夜長談自己正在構思的小說。那晚林希講了一個關于蛐蛐的故事,問當時在天津人藝任編劇的許瑞生,以后這部小說能不能改編成話劇?許瑞生覺得這個故事很不錯,可以琢磨琢磨改編的事兒。后來中篇小說《蛐蛐四爺》在雜志上發表了,許瑞生看了之后,甚至沒有和林希商量,就決定改編。

        整個改編過程用了兩年。許瑞生對記者講述當時自己的狀態,“像一塊兒心病一樣‘種’在心里,醞釀了六七個月才開始寫”。原小說的主要人物較少,有兩三個,要讓話劇的容量更大,就要再創造。最終他在話劇《蛐蛐四爺》里寫了12個重要人物,“每個人物都要寫得有戲,有自己的歷史,人物之間的關系要勾連起來”。

        著手改編后,寫第一幕時,許瑞生不斷制造著推翻和重寫的循環。“因為話劇的第一幕是最難寫的”。他說:“寫完一稿我會放一兩個月,再回看時覺得一點都不行,于是推翻再寫。”僅這第一幕他就寫了7稿,一年時間就過去了。長期的構思醞釀后,靈感是一下子被打通的,到了某一天,他一氣呵成,寫了24個小時,把第一幕寫完了。隨后整部話劇的劇本很順暢地完成了。

        許瑞生說自己一輩子自信。寫完《蛐蛐四爺》的劇本,他還寫了一個后記,對這部戲的前景進行了8個預測,包括:觀眾會喜歡這部天津味道的戲;要把全國所有的話劇獎都收入囊中,主演和編劇都要得最高獎;要到長江以南演出(那之前天津人藝的戲沒有到長江以南演出過);有機會要像《茶館》一樣到歐洲演出……

        1996年 首次南下,在上海創造奇跡

        許瑞生還記得當年《蛐蛐四爺》第一次在天津演出的場景,“觀眾像聽京劇時一樣,在臺下不斷叫好”。那是1995年,這部戲首輪演出,在天津演了十幾場。

        “成本其實很低。”當記者問起當年這部戲的制作成本時,許瑞生回答。1994年,天津人藝提供給《蛐蛐四爺》的資金支持是7萬元。“7萬元只能把景立起來,服裝都是湊合的。到了排練后期,照劇照的錢都沒有。”他說。捉襟見肘的困窘隨時都要面對。演員排練到晚上12點,劇組連兩塊錢的夜宵費也無法提供,許瑞生就自己掏錢請大家吃。一位演員飾演三少爺身邊的法國女人,需要一頂紅帽子,他又自己掏錢買了。大少爺出場時需要拿一個水煙袋,許瑞生就把自己家里的拿來了。

        1996年,許瑞生已是天津人藝的院長。天津人藝的戲在那之前從未到過長江以南演出,他下決心帶《蛐蛐四爺》去上海演。但這個講述上世紀20年代天津軍閥家庭生活的故事,上海觀眾會不會喜歡?他們能不能聽懂演員說的天津話?許瑞生心里沒底,他知道,“上海的碼頭不好闖”。這是個特別龐大的劇組,光運景車就好幾輛,還有全劇組六七十個人的吃住行、勞務補助、演出補助,以及上海的演出場租,當時一場場租是兩三萬。“我手里得有錢。”他對記者說。

        他讓當時的副院長測算了一下赴上海演出的成本,如果一張票都賣不出去,得花多少錢?算出來是32萬。許瑞生拿出了40萬,有一種破釜沉舟的勇氣,“寧可賠錢,咬著牙也要到上海去”。

        沒想到,在沒有太多宣傳的前提下,《蛐蛐四爺》在上海火了。“很多觀眾買了站票來看,我都沒想到。”許瑞生回憶這件往事時,依舊難掩將近20年前的那份驚喜。那次在上海一共演了6場,不但沒賠,還賺了錢。也正是此次的上海之行,使得當時的中宣部和文化部領導參加在上海舉行的一個藝術節時看到了這部戲,并表示了高度認可。

        隨后,許瑞生就接到了該劇去北京參加中國話劇90周年新劇目交流演出的邀請。這次進京演出,《蛐蛐四爺》獲得了包括編劇、導演、設計、演員、道具制作等在內的9個獎項。也是憑借這部戲,張金元獲得第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上海戲劇“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獎,許瑞生獲曹禺戲劇文學劇本提名獎。

        2012年 復排啟用老版原班人馬

        復排《蛐蛐四爺》,是在全國范圍內的國有院團都在經歷文化體制改革之時。該劇的主演,飾演四爺的著名話劇演員張金元,在這股改革的大潮中成立了天津人藝金元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后的第一個大動作,就是復排《蛐蛐四爺》。“四爺”同時也是這部戲的制作人,他找到了這部戲20年前的編劇和導演之一許瑞生,邀請其再次執導該劇。20年前這部戲的另外一位導演,曾任天津人藝院長的著名話劇導演方沉,已經去世。“他是一個相當棒的大導演,當年他看完劇本后很興奮,我邀請他導演,并輔助他執導。”許瑞生對記者說。

        自去年復排,許瑞生重新執導《蛐蛐四爺》的過程,也是懷念方沉的過程,用他自己的話說,“一邊排一邊懷念方導”。為了恢復這部原汁原味的津味兒話劇,劇組選用了老版的原班人馬。故事里這個軍閥家庭中同父異母的四個兄弟,老母親吳氏,都由原來的演員出演。

        但經過20年的時間跨度,依然有物是人非之感:老版中飾演余家三太爺的演員去世了,飾演小蛐蛐把式噶三的演員40多歲了,有些動作做不了了,就都換了新演員。時代改變了,技術也在進步,當年只能想象的調度和呈現,都能達到了。比如燈光,許瑞生介紹,“一個場景,燈光可以做到幾個層次,冷調和暖調,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調節和變幻”。老版的打擊樂用得比較少,都是劇院自己的演員在現場敲鑼打镲,這次增加了七八處強調情緒的打擊樂,邀請的是專業戲曲團體的打擊樂演員。

        這次復排,許瑞生遵循了老版中方導對于人物的解釋,以及對這部戲的整體把握。他對記者說,他做的就是將這部津味兒話劇“恢復和還原”,“這個戲已經磨合了這么多年,要保持它的原汁原味,就像《茶館》一樣。這些老藝術家們也精雕細琢了這么多年,把一生的創作經驗,都擱在這些角色中了。這是這部戲的財富。”

        2013年 8個預期已實現7個

        今年4月初,在《蛐蛐四爺》作為“2013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的參演劇目,在首都劇場連演5場時,69歲的許瑞生坐在首都劇場對面的賓館里,對記者說:“20年前我的8個預期,除了歐洲巡演沒有實現,其他的全實現了。”言語間很自豪。

        長達兩個小時十分鐘的戲,結束時已晚上10點多。這5場演出,許瑞生每場都守到最后,在謝幕時上臺,向觀眾鞠躬致謝。接受記者采訪當日,是最后一場演出,他告訴記者,當晚演出結束后,整個劇組就連夜趕回天津。規模龐大的劇組陣容,多住一晚上,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話劇《蛐蛐四爺》中塑造的四爺形象,看起來是個悲劇人物,生在軍閥家庭,因為沒有名分,他和母親吳氏被趕出家門。但是,憑著養蛐蛐和斗蛐蛐的絕活,他闖出了一番天地,有了金錢和名望時,余家卻日趨沒落,于是三個哥哥心懷鬼胎地找上門來,要以余家花園為賭注,和他斗蛐蛐。一場關于親情、名分的糾葛就此開始,四爺終又陷入三個哥哥的陰謀中,重新被請進余家后又被趕出,錢財被剝奪,一只眼睛被打瞎……

        “四爺是多落坯的一個人。”許瑞生對記者說。他解釋,“多落坯”是天津話,是“很倒霉、很落魄”的意思。“但不管多落魄,他不認輸不服輸的精神勁兒不減。”劇中最后一場戲,三四年后,看起來很落魄的四爺重回天津衛準備復仇,面對噶三對他瞎了一只眼睛的痛心,說了一句話:“一目了然。”這樣的幽默和自我調侃讓劇場的觀眾都笑了。“這個時候他還在開玩笑呢。他用一種幽默的語言就把經歷的苦難給遮過去了。”許瑞生說。

        他向記者總結天津文化的特征時,用了一個詞——“歸哏兒”。意思就是生活當中遇到的苦事兒、難事兒、麻煩事兒、生氣事兒,都給它“哏兒”上,即最后都落實到幽默上。

        在他看來,《蛐蛐四爺》的津味兒,就是演員一上臺一張嘴就能體現出來的,但又很難描述清楚。這種像從天津的土地上生長出來的津味兒,許瑞生歸因于20年前《蛐蛐四爺》遇到了四個重要的人,“研究了一輩子天津的70歲出頭兒的方導;一直在小說中寫天津的60歲出頭兒的林希;在天津生活了半輩子的50歲出頭兒的我;從小生活在天津的40歲出頭兒的張金元,我們身上就帶著天津味兒。這4個人結合在一起,加上我們這臺幾乎全是天津人的演員,天津的味道就滲透出來了。換一臺外地的演員,肯定演不出來”。

        整部話劇敘事緊湊,尖銳的戲劇沖突在人物的對白中盡顯。第一幕一開場,正是四爺春風得意時,多年不來往的余家其他三位少爺一起登門造訪。四爺和二爺有這樣幾句對話,“哪陣風把仨哥哥都吹出來了?”“西北風。”“哈!”“哈!”“哈!”“哈!”兩人的這4個“哈”,語調均不相同。許瑞生說,這其實就是兩個人在較勁。

        天津話的這種特點在戲中隨處可見,再如四爺和二爺道別時,“請留步”!“您慢走!”雙方會說三遍。“這就是天津人,外地人說一句就行了,但天津人會重復三次。雖然看著是互相尊重,不罵街,但其實這是兩個人較上勁了,要打架。”許瑞生說。(本報記者 高艷鴿)

      (編輯:曉婧)
      會員服務
      国产aⅴ激情无码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在线aⅴ中文字幕不卡|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 日韩中文在线视频| 青青草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下载| 国产成年无码AV片在线韩国| 无码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人妻中文字系列无码专区| 国产午夜片无码区在线播放| 无码专区狠狠躁躁天天躁|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乱妇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日韩高清在线中文字带字幕|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免费视频蜜桃|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日本高清不卡中文字幕免费| 日无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欧美 亚洲 日韩 中文2019| av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