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龔琳娜新推“神曲”引發網友質疑
【觀點】轉行到大眾文化的競技場上雜耍一把賺些吆喝,從中獲益的是雜耍者而非藝術
《法海你不懂愛》的余音還未淡出耳際,龔琳娜又出了新歌《金箍棒》,為了歌名滿心好奇去聽,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俺老孫住花果山,尋得寶貝如意金箍棒巴嘎棒巴嘎棒巴嘎咦嘎棒……”聽后耳邊自動開啟循環模式,不勝其擾卻揮之不去。這首歌被媒體和網友譽為“忐忑2”,一場“神曲”的“全民洗腦”運動又開始了。
有學者說《忐忑》是以人聲為樂器的實驗性音樂小品。然而,當龔琳娜眉飛色舞的演唱視頻在微博上瘋傳,抑揚頓挫的聲腔被翻譯成“阿姨壓抑帶個刀”,并冠以“神曲”美名時,她的創作還能在多大程度上和音樂有關?這個與音樂關系可疑的音樂人是以何種面目呈現于大眾的?
她是精英嗎?貌似。畢業于知名音樂院校,青歌賽獲獎者,一曲《忐忑》以戲曲鑼鼓經為唱詞,融合老旦、老生、花旦等多種音色,沒有高超的聲樂技巧無法演唱。然而,她走到閃光燈中心,走到娛樂節目上,以吹胡瞪眼、手舞足蹈的表演引起嘩然,在她的藝術雜耍中,看不到精英的堅守。
她是草根嗎?貌似。她倡導快樂歌唱,一曲《法海你不懂愛》在搜狗音樂熱歌榜上名列前五,旋律、歌詞通俗直白到清湯寡水。然而,她樂于被眾人環繞,像幼兒園老師面對一群無知的孩子一樣,把她的看家本領一字一句教給大家來唱,在故作平易近人的誨人不倦中,看不到草根的立場。
是啟蒙還是愚弄,是先鋒還是媚俗,每個人心里都有桿秤。前者和后者的根本區別在于創作者的態度,在于一個或晦澀或古怪的外觀之下,是否有一顆無限趨近于藝術的純粹與精神之永恒的非功利之心。啟蒙者和先鋒藝術,或許人們真的一時不懂,但會感知創作者的心血而肅然起敬。
別對人們說《金箍棒》又采擷了多少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身為民族歌唱藝術的佼佼者,卻以一種異質文化立場在做著傳統文化的他者更傾向于做的事:有意無意的拆解與誤讀,陌生化的淺表呈現。別對人們說你要在世界上發出屬于中國的聲音,卻熱衷于出口轉內銷,專業領域未必獨樹一幟,卻到非專業的受眾面前來大放異彩。
試想,以后誰在藝術的探索之路上跋涉累了,都轉行到大眾文化的競技場上雜耍一把賺些吆喝,無疑將是藝術的“杯具”,因為從中獲益的是雜耍者而非藝術,為某些聲稱有技術含量實則賣弄花哨的作品敞開大門的傳播平臺也難辭其咎。大眾可不是傻子,逢年過節圖一樂罷了,誰又會長久地為一個缺乏誠意的音樂傳播者捧場。下次再遇上她,不妨客氣地說一句,我不懂音樂,你莫忽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