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藝評論>評論要聞

      青春偶像劇中的“人”與“城”

      時間:2013年01月21日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作者:陳友軍
      0

      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海報

        發生在當代北京的愛情故事以及生活在當代北京的青年男女,他們的舉手投足都會烙上城市的文化印記、體現一代人生長的審美趣味。文藝作為心靈對自然實體有所感觸的表現,它所創造的精神文明是人生的一種表現。它不僅能使人生更豐富,也會使城市更豐富。

       

        在以北京為背景展示人與城市關系的電視劇中,不乏予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四世同堂》《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大宅門》以及諸多的清宮戲都離不開對北京城市文化的描述與再現,這些電視劇盡管呈現的北京城的年代、社會制度、風物景觀不同,但在揭示北京城的文化底蘊,表現一代又一代人與北京城相濡以沫的親近或“京都”、“城市”這些諸多文化內涵方面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電視劇作品準確地呈現城市的時代內涵和文化精神,是藝術家義不容辭的責任。

        《北京愛情故事》和“青春三部曲”《奮斗》《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是近幾年較為成功的帶有青春偶像色彩的勵志劇。在我看來,發生在當代北京的愛情故事以及生活在當代北京的青年男女,他們的舉手投足都會烙上城市的文化印記,體現一代人生長的審美趣味。文藝作為心靈對自然實體有所感觸的表現,它所創造的精神文明是人生的一種表現。它不僅能使人生更豐富,也會使城市更豐富。在民國時期北大校長蔣夢麟先生的眼里,“連北京飛揚的塵土都富于愉快的聯想”。北京的確稱得上是一本讀不完的書。

        這四部電視劇無疑包含著新的人與城市的關系,無疑又會賦予北京這座古老的都市一些新的文化蘊涵。改革開放30多年來,北京作為城市和作為首都的功能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當北京精神最為倚重的新的政治文化訴求出現的時候,政治北京、經濟北京、文化北京以至世界城市的北京本身就賦予了北京諸多切近現代性的當代要素,對于有著強大國際國內諸多政治、經濟、文化、生活訴求的北京城市意象的詮釋也就需要對于它的藝術表現達到一定的高度。

        城市意象中新生長的現代性文化內涵

        在這中產階級集中的北京東三環一帶,主人公房屋里考究、精致的裝潢以及各種現代化的陳設最能說明一個城市經濟的現代化,這與大雜院里堆放的雜物和老四合院里呈現的人間煙火顯然是截然不同的新的現代性符號。

        影視作品與文學作品一樣,都可能是一個時代生活的記錄,只不過影像記錄生活的方式更為直觀。以中國老電影對都市文明現代性的影像闡釋為例,其影像留給當代觀眾的時代印象常比文學作品中的文字描寫更直觀、更有說服力。電視劇對北京這座行進中的城市的描寫,顯然也在不斷賦予其新的現代性內涵,我們不妨將此視為城市意象中新生長的現代性蘊含。

        與一個階段北京城市意象以四合院為主的文化表達方式以及城市所指符號不同,這些電視劇都把林立的現代化高樓、川流不息的人群、奔涌的車流、夜晚閃爍的城市霓虹燈、城市青年時髦的扮相以及武裝到牙齒的各類高科技電子產品作為現代性表達的符號,強調了都市現代生活的多元景觀。它與傳統的天安門、天壇、紅墻碧瓦、四合院以及“文革”時期的機關大院等作為“北京”的能指符號形成極大的反差。很顯然,如果除卻一些地標性的現代建筑,像現代化高樓、忙碌的人群、奔涌的車流、閃爍的霓虹燈、城市青年的扮相等這樣的當代城市符號也同樣可以用來闡述現代化的其他城市,甚至可以拿來闡釋世界大城市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所發生的巨大變化。能指符號出現的這種同質化的傾向,有時會模糊對具體城市的所指含義。但是,我們也應該充分地注意到,在這些城市化的外在影像符號背面,包孕著一個城市在時代、環境、社會群體改變后所生成的新的含義。丹納在《藝術哲學》中闡述藝術作品生成的環境時,除了自然環境,也包含有社會文化觀念、思潮制度等社會環境,他所提出的有關“時代”的認知,也同樣包含了具體時代的精神文化、社會制度、政治經濟狀況等因素影響而形成的獨有的“精神的氣候”。具體而言,用這些符號來描寫現代化的北京,究其“時代”內涵,是改革開放30多年后的中國城市景觀的變化,表達的是改革開放賦予北京市民生活的新的現代節奏,以及北京人生活方式的漸變。

        日新月異的城市生活本身就在不斷賦予北京這座城市意象新的現代性要素。要探討某部影視作品賦予城市的現代性內涵,除了厘清附著在主要人物身上的現實生活外,還要回到現實生活本身,現實生活中不同階層的文化視野常常會賦予城市現代性不同的內涵。國家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副司長王丹彥針對《北京青年》發言時說:“這部戲用北京青年詮釋北京精神,體現了我們首善之區的藝術家如何回應時代命題,如何把我們北京精神里面的‘愛國、創新、包容、厚德’不是用口號式的形式,而是能夠用滋潤心靈的方式,形成和青年人腦電波共振的形式來進行解讀,進行弘揚。”這番話我們不妨理解為對北京城市意象政治現代性訴求的表達;除此之外,理應有北京城市經濟現代性、文化現代性的訴求。以《我的青春誰做主》為例,作為主人公活動背景的是東三環一溜整齊的現代SOHO商品房,經濟現代性這一可能予以多重闡釋的主題,融化在電視劇所表現的百姓日常生活的起居中,呈現為居住環境的變化。在這中產階級集中的北京東三環一帶,主人公房屋里考究、精致的裝潢以及各種現代化的陳設最能說明一個城市經濟的現代化,這與大雜院里堆放的雜物和老四合院里呈現的人間煙火顯然是截然不同的新的現代性符號。這些經濟符號還可以進而折射出時代的變遷、市民生活的演變以及人的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的變化,要在電視劇中找到這樣的能指符號并不困難。以電視劇中帶有商業目的的植入式廣告為例,《我的青春誰做主》還包含了諸多國際品牌服飾,肯德基、星巴克、必勝客等餐飲場所,以及把玩在時尚青年指尖上的手機、平板電腦等數碼產品;在《奮斗》《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里我們還能看到引領時尚的主人公出行和兜風的名牌汽車,這種種都市文化的通用符號也一樣成為北京新生長的經濟“現代性”蘊含的所指,也反映出有著濃郁鄉村都市特色的傳統北京向商業文化的“華麗”轉型。

        年輕人城市生活的碎片與現代性悖論

        將北京這一國際化大都市作為一代都市青年在現代轉型中角逐的戰場來給予表現,其可能具有的對北京城市現代化的反省為當代北京城市意象增添了新的文化內涵,但是整個劇情的設置沿著偶像劇的思路推進,也就稀釋了人物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建構能力。

        電視劇《奮斗》《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和《北京愛情故事》表現的多是一群“80后”青年,電視劇對于他們生活的描寫主要集中在職場、婚戀以及建立小家庭等方面。由于他們大多是受過系統教育的新的知識群體,加上這個群體本身所具有的青春印記,因此,在受眾的眼里,很容易將其視為城市現代性的風向標或象征物。但是仔細閱讀這些文本,我們又會發現,這些青年人的都市生活與現代性的蘊含相距甚遠。“現代性是什么”是一個難以界定的范疇,但我們從一部電視劇中至少可以發現“什么不是現代性”。在我看來,人的現代性固然包含對傳統文化要素的顛覆與否定,但是現代性同時也包含著對文化傳統中那些有利于人的健康本質張揚諸要素的繼承,同時也包含建立在西方人文主義哲思基礎上的個性主義的汲取。一方面,在關注人的現代性中包含著傳統現代性的題中應有之義;另一方面,在人的現代性上體現為建立在法律、信仰基礎上的對于他人的尊重,在世界工業化浪潮的進程中,還擴展為對自然與環境的尊重。如果從中西文化比較的視野對上述表現當代北京城市意象的幾部電視劇做粗略的分析,我們很容易看到,要描寫具有現代質素的城市青年,我們的電視劇做得遠遠不夠。以《奮斗》為例,電視劇所表現的年輕一代奮斗的目標是什么?是陸濤根本不考慮北京城市發展的歷史現實在生父徐志森的庇護下完成他的設計理想?還是在愛情上為了和夏琳“一見鐘情”的愛情而在北京城里“瞎折騰”?《我的青春誰做主》這個極富現代性訴求的片名最后講述的現代年輕人的生活其實不是“個性主義”的生活,而是一種“任性主義”的生活,其中還不乏一群患上現代“城市病”的青年男女。《北京青年》倒是可以看到對前兩部電視劇的超越,出于對按部就班的辦公室生活的不滿,試圖開辟能張揚人性的理想生活,對于那些忙于在北京打拼拘囿于都市物質生活壓力的諸多年輕人,呼喚他們重視自身的內心需求,在都市變換的節奏中,將視角對準一代青年遭遇的人生困境,將北京這一國際化大都市作為一代都市青年在現代轉型中角逐的戰場來給予表現,其可能具有的對北京城市現代化的反省為當代北京城市意象增添了新的文化內涵,但是整個劇情的設置沿著偶像劇的思路推進,也就稀釋了人物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建構能力。

        此外,電視劇所表現的種種人物應該是城市意象最生動的名片,在上述表現當代北京城市青年人生活的電視劇中,由于對細節的疏忽,使觀眾常常過多地看到年輕人的生活中非理性的生活態度,類似于開車打手機、隨意將愛車停在應急車道親熱,公眾場合毫無顧忌地抽煙、大聲喧嘩等鏡頭,都暴露出電視劇的主人公在現代社會所缺乏的基本的法治與道德觀念。叛逆的生活并非是青春的內涵,也不都是現代性的內涵,青春的叛逆其實與文化的取舍以及城市的現代性沒有必然關系,過多的這種場面描寫以及大量都市年輕人非理性的生活碎片出現在電視劇作品中,就會構成與城市現代性的悖論,很難讓觀眾在浮皮潦草的表象下洞見生活的本質。 

        京味的喪失與傳統文化的現代化

        電視劇用這對年輕夫妻倒便盆的尷尬以及手機掉在蹲坑里的生活情節,徹底解構了他們兒時對于四合院的美好印象。這是從生活起居上對傳統的否定,也是從文化立場上對傳統京味文化的否定。

        北京作為首善之區,歷來有重倫理親情的傳統,倫理親情所傳導的溫情常常呈現出濃郁的京味。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20多年里,從電視劇《渴望》到電視劇《北京青年》就可以看到,在北京這個文化集散地,藝術作品中所表現的傳統家庭倫理已經在時代的淘洗中發生了巨大的形變,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電視劇《北京青年》從何東、何西、何南、何北四位堂兄弟“重走青春”看似折騰的青春出走可以隱約發現:父輩們對他們不圖回報的關愛不知什么時候成了他們人生的重負;父輩們對于他們人生的設計不知什么時候成了他們創新與實現理想的枷鎖;傳統家庭倫理所呈現的溫馨場景不知什么時候成了需要應酬的負擔,這在東亞文化圈中似乎成為反思傳統倫理的普遍課題(在日劇、韓劇中都有體現),東方傳統倫理道德在提升人的素養上本來有諸多正面價值,繼承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也是中國城市發展的重要的文化動力,傳統與現代本身也是一對矛盾的組合體,尤其是在傳統與現代性的追求相遇時,它所生成的這種沖突尤其值得人文學者深思。

        電視劇《北京青年》中一群現代北京青年的出走,其實包含的還有對現代化北京生活與傳統北京生活的雙向逃離。在急劇變革的時代,北京青年對于北京正在成長的都市文明的不適應、逃離都需要對當代北京城市文化做進一步的全方位的深入思考。《北京愛情故事》涉及的也是“北漂”、“大齡未婚”等群體所患上的普遍的現代都市病癥。程鋒、吳狄和石小猛是編劇設計的不同類型的生活在北京的文化青年,在賦予不同人物不同品質的基礎上,編劇將不同出身、不同背景的三個青年納入北京這個現代職場來考量,家境殷實生活富足的程鋒、品德優秀的吳狄、勤奮努力的石小猛,這些具有各自優勢的青年,哪一種品格更能融入這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或者這三種品格能不能融入當代北京這個現代化大都市?電視劇將人物生活的場景設置在東三環CBD核心區。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川流不息的人群,這樣的現代都市背景已經很難讓觀眾感受到傳統北京的文化氣息和味道了。有意思的是,《奮斗》也有意表現了北京傳統文化的現代化遭遇,有意突出了四合院文化京味的消失。在向南與楊曉蕓結婚租房的過程中,租房前對北京四合院充滿詩意的回憶與想象與再次進駐四合院后生活的雜亂以及四合院的土老帽生活方式構成鮮明的反差。電視劇用這對年輕夫妻倒便盆的尷尬以及手機掉在蹲坑里的生活情節,徹底解構了他們兒時對于四合院的美好印象。這是從生活起居上對傳統的否定,也是從文化立場上對傳統京味文化的否定,從這種否定當中,我們看到的是現代性訴求中中產階級的立場,這種非大眾平民的文化立場所呈現的新的生活同樣需要新的倫理道德來規范。在我看來,傳統文化并非一股腦都是城市現代性的大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乏指向人的精神超越的優秀文化因子。從京味文化、大雜院文化或大院文化一路走過來的多元北京文化中,北京依然是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交流與碰撞的主要場所之一,因此,保持北京的京味,是傳統文化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總的看來,以北京為生活場景的青春偶像劇,為分析北京都市城市意象中的文化景觀提供了新的范本,尤其對于探索北京城市文化的現代性內涵、把握北京都市文化的當代脈絡具有多重價值和意義。如果電視劇的主創人員能在城市文化內涵提升和審美深度的提高上予以重視并在文化上有所開拓,不只是停留在城市的浮表來表現都市文化,自然是當代觀眾翹首以待的。

      (編輯:韓雪竹)
      會員服務
      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最近2019中文字幕一页二页|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 成人无码区免费A片视频WWW| 无码中文字幕乱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无码 | 在线播放无码高潮的视频| 久久久无码精品午夜| 无码av免费毛片一区二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熟妇人妻VA精品中文字幕|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浪潮AV| 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欧美| 无码夫の前で人妻を侵犯|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综合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 久久国产三级无码一区二区| 五月婷婷在线中文字幕观看|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yy| 天堂在线中文字幕| 日韩专区无码人妻| 色情无码WWW视频无码区小黄鸭|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伊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日本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在线中文| 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 内射无码午夜多人| 成人无码视频97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