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一中學自建民俗文化展覽館 展品超2000件
時間:2013年04月15日
來源:
作者:
中新網無錫4月15日電(孫權 劉發明)為了讓學生們感受地方民俗文化,無錫錢橋中學的美術老師高波奔走無錫各處拆遷工地,把一件件老物件尋回校園,并在校園里自建了一個400多平米的民俗文化展覽館,實物展品超過2000件。15日,錢橋中學的這所民俗文化展覽館正式開館,讓學生們著實感受了一番無錫本土鄉村田園之物串聯起的無錫平民歷史。
據了解,無錫錢橋中學民俗文化展覽館位于該校圖書樓底樓,占地約400平米。展覽館設有“傾聽遠古呼喚”、“觸摸平民生活”、“感受舊時百工”、“體味先農辛勞”、“探尋無錫水韻”、“土與火的藝術”和“感悟江南營造”七個展區。
“這是繩車凳,前段時間,學校附近村子在轟轟烈烈的拆遷,我每天早上都要去轉上一圈,并且每天都會有所收獲,這張繩車凳就是人家遺棄的。”高波稱,撿到這個繩車凳后,他就把凳子上的草繩換了重新纏繞,只花了10來分鐘,凳子換了新顏,坐上去溫暖而舒服。
記者了解到,從2002年開始,高波就奔走于無錫的各個鄉村,收集了2000多件老物件,有老家具、老農具、老服裝,這些都成為了民俗館的實物展品。這些展品有的是村民捐贈給學校的,有的是象征性的付了點錢,而付錢最多的則是從江陰買回來的一架舊時水車,花了2500元。
2010年,錢橋中學民俗館擴容建成,以實物展示為主,展板和照片展示為輔。展覽館館舍分成日常生活用品展示、百行百業介紹、農桑器具、漁業器具、日用陶瓷、老建筑介紹等部分,每個部分都由在校學生擔任講解員,對于講解出色的學生,學校每年還評選出“星級”講解員。
“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觸摸民俗文化。”高波笑稱,錢橋中學雖是一所農村中學,學生也大多是農民子女,但他們基本上已經不曉農事,對于鄉土民俗物件也是基本不認識。自己去收集這些老物件,為的是讓為的是讓孩子們感受地方民俗文化,尋找到自己的根。
陸世凡是錢橋中學初二年級的“明星解說員”,他負責百行百業介紹。“我最感興趣的是木匠的器具,民俗館里展示了五花八門的木匠工具,錛、鑿、斧、鋸、刨……光刨子就有三十多種。”提及此,陸世凡頗為驕傲。他說,因為這個展覽館,自己已成了同學們中知名的“小專家”了。
據悉,與民俗館同日揭牌的還有“高波工作室”。這間工作室由惠山區多所學校的十幾位教師組成,他們執教的科目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對傳統民俗文化都非常感興趣。近幾年來,工作室開展了民俗文化大講壇活動,到無錫各個學校去宣傳吳地傳統民俗文化。(完)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