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元為千佛崖戴“保護罩” 高45米全球首創(chuàng)
時間:2012年02月10日
來源:
作者:
廣元文化建設揮出大手筆,全崖覆蓋的保護方式國際無先例
整個“保護罩”依山就勢,像一個橫放的“鍋蓋”將佛龕覆蓋起來
今年7月,千佛崖南側70米左右的崖面的“保護罩”建設將正式動工
春節(jié)前,封閉打造三年多的廣元千佛崖重新與游人見面,與此同時,一項更為宏大的保護工作也將實施——千佛崖龕窟外將用可逆的輕質材料修建一個45米高的“保護罩”,從此石刻摩崖將免受雨水和風的侵蝕!這種全崖覆蓋的石窟寺保護方式,在國際上也尚無先例。
位于廣元市郊的千佛崖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川規(guī)模最為宏偉的石窟群,也是“5·12”災后重建重點工程。
開先河
崖面整體覆蓋保護罩
“千佛崖的佛像歷經雨水和風的侵蝕,特別是1936年川陜公路在千佛崖鑿崖開路,至此,進出四川的車輛皆從千佛崖前經過,汽車產生的震動、尾氣、灰塵都給佛像造成了巨大的破壞?!?月8日下午,廣元市文管所所長羅宗勇介紹道。
2009年3月,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在千佛崖考察時,有專家提出了修建一座保護性建筑將崖體罩住的保護方案,該方案可最大程度地解決破壞千佛崖的兩大主因——雨水和風蝕。這一建議得到了廣元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隨后,廣元市文管所公開邀請設計單位參與論證。
最初,對裝不裝“保護罩”各方面也存在分歧。反對者認為,“保護罩”將影響千佛崖的美觀。羅宗勇說:“我承認‘保護罩’確實可能會破壞千佛崖的美觀,這是面子問題。但如果不保護,石刻摩崖很快就會風化消失,這可是命啊。如果命都沒有了,要面子又有何用?”
罩中游
保護罩、石崖成一體
羅宗勇透露,專家給千佛崖保護性建筑提出了四項基本要求:一是該建筑能有效地保護文物;二是能滿足游客參觀;三是建筑材料必須是輕質的、可逆的;四是建筑要簡潔、美觀。為慎重起見,國家文物局決定先對千佛崖南側70米左右的崖面進行了覆蓋試驗,測定科學數據,對比試驗效果。今年7月起,千佛崖南側的“保護罩”將正式動工。
在千佛崖景區(qū)辦公室,羅宗勇展示了“保護罩”的效果圖:“其實說‘保護罩’并不科學,科學的說法應該是‘保護建筑’?!闭麄€“保護罩”依山就勢,像一個橫放的“鍋蓋”將佛龕覆蓋起來,在“保護罩”外立面上,以窗洞模擬佛龕的形態(tài),反映出主要洞窟的分布?!绷_宗勇說,屆時游客也將在“保護罩”內游覽?!氨Wo罩”還將通過對建筑形式的處理,力求與整個摩崖融為一體。
多功能
保護罩也是博物館
“保護罩”的橫截圖顯示,它不僅僅具有保護功能,還在設計中加入了復合功能。羅宗勇表示,新建筑不僅是千佛崖本體的保護棚,也是一座現場博物館,“保護罩”將形成一座展示建筑,這是國外最先進和前衛(wèi)的博物館建筑形態(tài)。
“‘保護罩’表面材料,由灰色粗顆粒陶板干掛組成”,羅宗勇所長向記者介紹說,這與川北建筑風貌協(xié)調,具有地方特色。
目前設計的“保護罩”是一座半封閉的保護性建筑,覆蓋后的內部環(huán)境并不追求恒濕的狀態(tài),而是減小濕度的變化幅度,千佛崖巖體的裂隙依然可能會導致滲水,因此濕度在一定范圍內的平衡才是保護的最佳狀態(tài)。
文物保護
道路為文化讓路
羅宗勇所長透露,在川陜公路從千佛崖前改道后,他們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lián)合對崖前的川陜公路進行了發(fā)掘,經過近半年的發(fā)掘,清理出明清時期的古蜀道石板路、清代石欄橋、??住⒚鞔窳_漢像二十余尊,損毀的唐代佛像以及清代碑刻,考古發(fā)掘取得豐碩的成果。這些珍貴的文物在地下掩埋了70年后又重新與游人見面。
今年7月,這項舉世矚目的工程將正式開工,千佛崖在締造“公路、鐵路為文化讓路”的理念后,又將創(chuàng)造全球崖刻文物保護的新范本。羅宗勇表示: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廣元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遺產項目的保護、開發(fā)要有機統(tǒng)一,做到尊重歷史,尊重原貌,修舊如舊,建新不拆舊,并拿出最好的口岸給文化安家,公路、鐵路給文化讓路。
華西都市報記者胡曉攝影報道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