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潮汕八十高齡藝人傳承百年民間藝術香稿塑
中新社汕頭12月29日電 題:潮汕八十高齡藝人傳承百年民間藝術香稿塑
作者 李怡青 陳妍
借助白天外面走廊的自然光,80歲的香稿塑藝人黃斯毅正在全神貫注地塑造著手中的“二十四孝”造型。有著百年歷史的粵東潮陽獨有的香稿塑,是黃斯毅的父親黃星閣獨創的一門民間藝術,在中國獨一無二。香稿塑采用獨特的香稿樹的木質層碾成粉末狀作為原料,汲取紗丁、陶塑、泥塑的藝術精華,創出立體人物香稿塑,由于工藝精美、比泥塑更堅固而深受歡迎。
據黃斯毅介紹,上世紀70年代是香稿塑市場相對繁榮的一段時間。那時,黃斯毅與父親所在的潮陽縣工藝美術廠,來自各地的訂單總是絡繹不絕。尤其是他創作的“偶戲頭”、“粵式臉譜”等玩具都供不應求,產品行銷歐美及東南亞各國。
黃斯毅說,當時訂單絡繹不絕,僅僅依靠父子兩人純手工的工作,每個月還做不到10件作品。于是他陸續吸收了12名學徒,并改造了香稿塑工藝,利用石膏模讓學徒迅速掌握了香稿塑的制作。
回憶起以往的時光,這位80歲老人的眼中流露出年輕人的神氣。可惜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香稿塑藝術如今卻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局面。
“現在香稿塑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四個字:藝盡人窮。”黃斯毅對此毫不諱言。香稿塑產量低,而且往往花費創作者極多的心血和時間,他原來所收的12名學徒漸漸忍耐不了這種清貧的手工藝人生活,全部轉行去了。這門潮汕民間特有的藝術已在人們的視線中漸行漸遠。
黃斯毅告訴記者,他制作香稿塑多年,最深的體會是要“有心無性”。所謂有心,就是全心全意,投入到這個藝術世界中;而無性,就是戒掉俗人都有的“貪”、“嗔”之性,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或誘惑,對藝術的態度永不改變。
“現在這個浮華的世界,要做到‘有心無性’談何容易啊。”八旬老人感慨道。
談到應如何解決香稿塑藝術后繼乏人的問題時,這位老人家坦誠地說,要將這瀕臨失傳的藝術傳承下去,個人的力量還是比較小的。但他準備寫一本書,較系統地介紹香稿塑的起源、制作工藝,談一下自身的創作體會,并配上作品照片。他希望可以讓后人知道什么是香稿塑,讓更多的人認識、喜歡這門潮汕獨有的民間藝術。
黃斯毅的家中,除了幾件簡單家具外,全部是他多年的作品。記者在他家墻上看到一副自書清光緒翁同龢的聯句:“老驥思千里,鷦鷯足一枝。”黃斯毅說,這聯句是對自己的安慰、勉勵,他要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對藝術鍥而不舍,永不停步。(完)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