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木府無完整屋墻相連 被譽為凝固的麗江古樂
時間:2011年12月26日
來源:
作者:
麗江歸來,木府似一曲雄渾壯闊的古樂,久久回蕩在耳旁,讓我不能有片刻忘懷。
木府位于云南麗江古城東南角,原系麗江世襲土司木氏衙署,“略備于元,盛于明。”1998年春修復重建的木府占地46畝,坐西朝東,“迎旭日而得木氣”。殿枕獅山,以聚元氣;坊迎玉水,生太極之脈;北列玉龍,南嘯神虎,布秀成奇,一派祥和景象;恢弘大氣,光彩照人,被譽為“麗江紫禁城”。中軸線長369米,依地勢建有忠義坊、儀門、前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配殿、閣樓、戲臺、過街樓、家院、走廊、宮驛等15幢建筑,大大小小計162間房。衙內掛有幾代皇帝欽賜的11塊匾額,上書“忠義”、“誠心報國”、“輯寧邊境”等。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于公元1381年派出30萬大軍征討云南,滇西大理段氏地方政權被一舉擊潰。遠在滇西北麗江的納西族土司審時度勢,于次年“率從歸順”,舉人臣之禮。朱元璋喜出望外,欽賜其木姓,從此納西傳統的父子連名制得以改從漢族姓名。木氏土司為了保持其統治集團姓氏之高貴,推出了“官姓木,民姓和”制度,并延續至新中國成立。
麗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墻的古城,據說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筑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同樣原因,木府也沒有完整的屋墻相連。木氏土司家族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一共因襲相傳22代470年。由于歷代土司對儒家文化的崇敬,使其在文化上同中原保持著難能可貴的一致性。特別是在明代,深得朝廷信任和倚重的木氏土司開明善學,廣泛吸取中原漢族地區的生產技術和文化教育,大力引進文化、醫藥、教育、建筑、開礦、工藝制作等各方面人才。一時間,百業興旺,疆土拓展。史稱其“土地廣大,富冠諸土郡,知詩書,好禮守儀”。
我觀木府,發現有四大特征:
一是文化底蘊深厚。萬卷樓珍藏有千卷東巴經、百卷大藏經、六公土司詩集、眾多名士書畫,集兩千年文化之精粹。
二是家國管理有方。前議事廳專門辦理政務;護法殿又稱后議事廳,才是土司議家事之所。
三是宗教兼容并包。木氏土司在尊崇儒家思想的同時,對其他宗教不盲目排斥。三清殿就是推崇道家精神的產物;而獅山古柏深處,還有其祭祀天、祖、大自然的場所。
四是建筑藝術精湛。譬如光碧樓乃后花園門樓,素有“稱甲滇西”之譽。
木府渾身散發著明代建筑古樸粗獷的流風余韻,但又有機地融入了納西、白族各地工藝風格,同時還薈萃了納西古王國名木古樹與奇花異草,將大自然的清雅之氣與王宮的典雅富麗融為一體,充分展現了納西族廣采博納多元文化的開放胸襟。
一座木府,凝聚了麗江這座世界名城的千年文明精魂和各族人民的博大智慧,讓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盡情地領略納西族曾經的輝煌。有人評價道:“木府是凝固的麗江古樂,是當代的創世史詩。”妙哉斯言!(肖智群)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