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鼓樓故宮永定門天橋百貨鼓樓先農壇天壇地安門百貨
現存舊城南北中軸線被譽為古都北京的“脊梁”。然而市政協委員在調研中發現,這條“脊梁”現在有點“受傷”。部分重要歷史建筑缺失或被占用,一些體量高大的現代建筑影響中軸線傳統風貌……昨天,市政協常委會通過《關于加強北京城中軸線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建議案》,委員疾呼:該拆的要拆,該降低高度的要降低高度。
現狀 建筑缺失風貌受損
今年3月以來,市政協組織委員及有關專家學者進行了17次調研考察,幾乎踏遍了中軸線周邊每一處古跡。委員們在調研中發現,中軸線及周邊區域曾經排列著40余座古建筑,由于各種原因部分建筑被先后拆除,如天橋、地安門等。同時,因各種歷史原因,一些古建筑被長期占用,如天壇外壇內被天壇醫院等多家單位占用,先農壇被先農壇體育館、育才中學等單位占用。
委員們還指出,幾十年來逐步出現在中軸線兩側的體量高大現代建筑,也影響了中軸線的傳統建筑色調和景觀環境。目前,中軸線沿線有多個正在進行和即將開始的建設項目,部分項目對歷史風貌地段進行超大規模的拆除式改造。另外,一些地段沿街的建筑普遍采用新式建筑材料和現代形制的門窗、匾額,有的仿古裝飾使用高規格的描金彩畫,五花八門,現代商業氣息過濃,影響了歷史風貌。
建議 該拆就拆該減就減
針對中軸線保護存在的問題,委員們在建議案中建議,要盡快制定中軸線整體保護發展專項規劃,啟動中軸線整體保護立法程序。對中軸線上被占用文物的騰退、違規現代建筑的拆除做出明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規定和要求。
建議案還建議,應探明缺失建筑的地下遺址的位置,不得在原遺址上再建新的建筑。有復建條件的地方,可依法申報恢復已缺失的歷史建筑。
對于那些嚴重破壞和影響歷史風貌和傳統特色的建筑,委員們在建議案中疾呼,該拆的要拆,該降低高度的要降低高度,該減小體量的要減小體量,該改變外觀的要改變外觀,有計劃、有步驟地恢復中軸線沿街的歷史文化和傳統風貌特色,全面提升中軸線厚重的歷史感染力和連續完整的文化氛圍。
聲音 專家:要整體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今年專門提交了推動北京中軸線申遺的提案。單霽翔建議,北京市政府要加大傳統中軸線的整體保護力度。進一步擴大傳統中軸線的保護范圍,將傳統中軸線兩側的歷史河湖水系,棋盤式道路網骨架和街巷格局,傳統四合院民居建筑群,以及傳統中軸線兩側平緩開闊的空間形態,城市天際線和重要的街道對景,傳統建筑色彩和形態特征等,均納入北京傳統中軸線的保護內容。
部門:不會大拆大建
北京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中軸線申遺絕不是把老百姓都搬出去,關鍵是要整治有礙文物安全、嚴重影響中軸景觀的部分。未來5年,北京的文物保護將緊緊圍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中軸線申遺,年均投入將達到1.5億元。以中軸線的保護,帶動整座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超過100處名勝古跡將在5年內修繕。
北京市規劃委有關負責人也表示,對中軸線的保護不“大拆大建”,歷史文化名城的底蘊也應包含原住居民。對中軸線周邊居民的搬遷,要結合實際情況,遵循自愿原則。
晨報記者 王歧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