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件紅山文物從何來?專家稱有記載出土僅百件
記者探訪遼寧古玩市場發現 “紅山文物”隨處可見且價格便宜 文物專家稱從未見過私博藏品
三萬件紅山文物 到底是真是假
人類人文龍壇博物館3萬件“文物”究竟從何而來?到底是真是假?記者采訪黃康泰時,他曾表示過:“北京不批,我在沈陽省級單位批過的,一樣開。”
那么,沈陽黃康泰的博物館是否經過批準?又展示了哪些內容呢?
帶著諸多問題,記者遠赴沈陽、錦州、朝陽等地,看到的情形和黃館長說的差距很大。
記者探訪
沈陽龍根源博物館 已變汽車維修店
記者到達沈陽之后,首先查閱了“沈陽人文石玉器龍根源博物館”的資料,注冊地點是和平南大街120號,主管單位是沈陽市文物局。
和平南大街120號,是一個居民小區的底商裙樓,現在是華晨汽車的售后服務機構,有修車的還有租車的。在物業公司辦公室,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龍根源博物館在這里確實待過,但是沒有開館,只是放了一些展品。
記者在院子里問起一位保安:“文物到底值多少錢?博物館是否看上去安保森嚴?”可這位老兄說,根本沒什么保安措施。
沈陽市文物局證實 龍根源博物館未過年檢
在沈陽市文物局,一位姓張的處長接待了記者。張處長介紹,黃康泰的博物館注冊時間是2004年前后,那時候博物館管理法規還沒出臺,所以沒有強制性的條款限制民間博物館開辦。
2006年1月1日《博物館管理辦法》頒布實施,對民辦博物館有了具體要求,在法定代表人、場所、資金和藏品方面都有了詳細規定,這個龍根源博物館就沒有通過年檢。
記者問起:“是什么原因沒有通過?”
張處長回憶說,他們自己向上匯報時,省文物局沒有通過。記者又問起沈陽市文物局是否對其文物進行過真偽鑒定,張處長說,以前沒有規定一定要鑒定,有了新規之后博物館就不辦了。
遼寧古玩市場 “紅山文物”很便宜
在沈陽,一位搞古玩流通的商人說,曾經聽說過黃康泰的藏品:“他們的東西都是從遼寧朝陽弄來的,好像在阜新那里展出過,不過當時可是叫‘紅山工藝品展’,怎么到北京就成了文物了呢?你們到那些地方去看看,這東西古玩市場有的是!”
在錦州古玩市場,記者向一位攤主詢問C龍、玉雕龍和太陽神分別都賣多少錢?(這三款被稱為紅山文化代表作品)。攤主稱:“咱這兒批發,您自己買著玩,也給批發價,100元。”記者又問三個一起買怎么批?攤主稱:“一共給150元吧,弘揚紅山文化。”
前幾天,在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記者又見到了玉雕龍,攤主開價就要5000元,而且堅持說:“我這兒都是‘老東西’!”當記者將從錦州古玩市場以150元批發來的3件“紅山文化”工藝品給攤主看時,攤主低頭不語。
專家觀點
紅山文物 有記載出土的不過百件
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遼寧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郭大順先生,從事紅山文化發掘研究幾十年,被稱為“紅山文化第一人”。
在沈陽的家中,郭老接待了記者。當看到記者呈上北京人類人文龍壇博物館的宣傳冊時,郭老先生說,“很好看,我沒見過。”
記者問:“這些文物是真的嗎?”
郭老說,他是干考古的,不負責鑒定工作,他見過的都是考古隊實際從遺跡中發掘出來的,都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他并不能確定。
郭老稱:“我們考古隊在遼寧牛河梁發掘出來的,總共100多件,臨近的內蒙古赤峰發掘出來幾十件,是有記載的,還有一些文物在文獻中有記載地點,也有少量出土。但是民間藏品都是來自什么遺址,我不敢斷定。”
“龍壇博物館的紅山‘文物’最高有一人多高,一個胖子撞上去都紋絲不動,而看您資料中出土的文物,個頭都不大。”記者說。
郭老稱:“我們發掘出來的,最大的28厘米。”
從郭老說話的口氣里,記者聽出,他其實心里早就知道這些文物的真假,只是出于“行規”,他不方便明說罷了。
對話人物
黃康泰:誰說藏品是假的!他們不懂文化
“中國是人類文明起源的最初境地。”所有華夏子孫聽到這句話都會被其感染,操著濃重的東北口音,黃康泰就是經常用這句話開始與人交談的。
FW:黃老先生為什么如今在門口外面工作?
黃:他們現在跟我要幾千萬房租,使用暴力手段把我的人趕出來,強占了博物館,霸占了文物。在之前,我們簽訂了一個《股權轉讓協議》,我用所有文物作抵押,買了張繼文(麟鉑雅宣公司法人)的大樓,后來發現他不是房主,也沒有房票兒(房產證)。
FW:您這些文物值多少錢?
黃:我這些文物無價,中華民族值多少錢,我這文物就值多少錢!
FW:有人說您的文物不是真的,您怎么看?
黃:我給他們錢讓他們造假,誰能造得出來?在科學技術不能鑒定的情況下,只能靠經驗鑒定。說我藏品是假的人,都是不懂文化的人!
FW:您的博物館賣票了嗎?
黃:賣了。50元、100元、300元的都有。
FW:市文物局批準開館了嗎?
黃:北京是沒批,但是我在沈陽的人文石玉器龍根源龍壇博物館經過批準了,北京不批我們也能開。
張繼文:黃老先生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
FW:黃老說您沒有“房票兒”把房子賣給他,有這么回事兒嗎?
張:我有股權轉讓協議。這里面根本就沒寫把房子賣給他,我本來也是租戶,從開發商手里承租了20年,協議里都寫著呢!
FW:您估計3萬件展品值多少錢呢?
張:他說有3萬件,我還沒有仔細數過,應該只有一萬多件。其中確實有一些有收藏價值,但是很多都是“新東西”。黃老為展品講的故事也很有迷惑性,一些展品也是一邊編故事一邊臆造出來的,容易引起誤導。
FW:您和對方的糾紛導致文物丟失和破壞怎么辦?
張:已經丟失了不少。我將公司交給他的時候,我原來的藏品也價值2億元之多,簽約的時候作價1.5億給了黃老,但是這部分真品現在流失不少。留下博物館的那些展品,“新東西”太多。
法律解讀
地下埋藏文物 個人不得私自發掘
東城檢察院陳濤檢察官告訴記者,根據我國《文物保護法》規定,一切考古發掘工作,必須履行報批手續;從事考古發掘的單位,應當經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批準。而對于地下埋藏的文物,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都不得私自發掘。
如果是明知埋藏有文物或可能埋藏有文物而私自開掘,屬于違法行為,甚至可能觸犯刑法,涉嫌盜掘文化遺址、古墓葬罪,從而受到刑事處罰。
陳濤檢察官說,《文物保護法》中對文物的有關規定適用于任何時代的文物,如果是在文物保護法出臺(1982年)前私采地下文物,其行為違法,但不做刑事處罰,文物則歸國家所有。
陳濤檢察官說,個人持有非法開采的文物的,屬于非合法途徑獲得的文物,持有人沒有所有權。“紅山文物”屬于出土文物,文物歸國家所有,任何個人以及私人單位不可私自持有,未經國家有關機關批準也不可買賣。
關于“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間一個在燕山以北、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流域活動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因最早發現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郊的紅山后遺址而得名。
紅山文化主要出土的是極完美的玉石刻器具。1971年,內蒙古赤峰一帶意外掘出一件大型碧玉雕龍,有人稱之為“天下第一龍”,從此揭開紅山文化的面紗。
據悉,紅山文化的出土文物也受到文物界的高度關注,市場上打著紅山文化出土文物名義的仿制品也越來越多。
本版文/特稿記者 蔣舉
記者 汪紅攝/蔣舉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