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過云樓藏畫亮相南京

      時間:2013年07月11日來源:揚子晚報作者:

      《過云樓藏畫》封面

      吳昌碩秋色映朝霞

      元代樵隱畫虎軸

        揚子晚報記者獨家獲悉,創下中國古籍善本公開競價世界紀錄的“過云樓藏書”拍賣,曾轟動一時,讓歷史上有著“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美譽的過云樓再度名揚四海。如今,一批多達50件的“過云樓藏畫”亮相南京。記者在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旗下鳳凰拍賣公司看到,這批“過云樓藏畫”中,有被張大千譽為“當代鑒畫第一”的顧麟士著錄于《過云樓續書畫記》的樵隱《猛虎圖》,有清末民初盛名于世的“怡園畫社”成員吳大澂、顧鶴逸、吳昌碩、顧若波、陸恢、金心蘭、倪田、吳谷祥、任預、費念慈等人作品面世,還有過云樓三代主人顧文彬、顧承、顧鶴逸祖孫三人的字畫真跡。業內人士認為,這批“過云樓藏畫”的價值遠超出其字畫作品本身,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是研究江南文化及“怡園畫社”史的珍貴實物資料。記者采訪整理了“過云樓藏畫”有關的史實,以饗讀者。

        過云樓收藏甲江南 

        歷史上的過云樓及蘇州顧氏一族,顯赫于江南。時稱“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是因為“樓內所藏唐宋元明真跡無與倫比”。

        清道光年間的江南地區,收藏風氣并未因“外患內亂”而沉寂。顧文彬、顧承、顧麟士祖孫以文人的地位從事收藏,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

        顧文彬晚年在其子顧承協助下,把廆藏書畫精選后每一始末,辨識真偽,不常見之畫家,多附以名氏爵里考證,編撰成體例嚴謹的書畫著錄《過云樓書畫記》,顧麟士沿襲其祖,著《過云樓續書畫記》。這兩本畫目為顧氏收藏從實物轉為文本的記錄。

        翻開《過云樓書畫記·續記》不僅可見顧氏三代篩選的藏品之精,而所著錄書畫絕非顧氏收藏全目,僅是一部分菁華。顧承在《過云樓初筆·再筆》手稿中共收錄由宋清初書畫計有199幅,而后著錄于《過云樓書畫記》中僅有35幅,從遴選概率推斷,所經手書畫應在千幅之多。顧麟士一代,“綜計過云樓所藏書畫,約有二三千件”。

        “溯道光戊子,迄今丁卯,百年于茲。唐宋元明真跡入吾過云樓者,如千里馬之集于燕市”。顧麟士此段文字表明了過云樓過眼書畫之富。過云樓藏畫一部分,現藏于北京故宮[微博]博物院,上海、吉林、蘇州等博物館,可見證時譽不虛。

        過云樓與元代書畫 

        元代書畫被稱作“價值連城的精神家園”,足見彌足珍貴。元代畫家們以“言志”為創作宗旨,用新的載體(生宣)及用書法性技巧作畫,創造出一種新型的書法性山水畫寫意風格。元代繪畫作品珍若拱璧,人們向來寤寐求之。

        據成書于光緒8年(1882年)的《過云樓書畫記》與刊印于民國16年(1927年)的《過云樓續書畫記》兩書記載,過云樓在冊各類書畫中,元代書畫有62件之多,其中不乏趙孟頫、錢選、黃公望等人的作品。一畫難求的元代書畫,為什么過云樓能收藏如此豐富?專業人士分析認為:

        一是過云樓三代主人皆為鑒賞大家。過云樓第一代主人顧文彬18歲初涉收藏:“道光戊子,有戚魏某攜此及院畫《上林圖》售余,是為收藏之始……”其父顧春江稱:“先子于真偽工拙,審之又審……”顧文彬開拓出顧氏鑒藏的成熟面貌。

        過云樓第二代主人顧承,過云樓收藏創建中的重要人物。同治光緒年間,顧承在江南收藏圈的名聲已堪比吳云、陳壽卿兩大藏家。

        過云樓第三代主人顧麟士,更集當時繪畫、鑒定第一人于一身,從收藏到臨習再反作用于鑒藏,互動之中,其繪畫的水準及鑒藏眼光、選件寬度都確立起獨到的標準。

        其二,過云樓主人的收藏態度及理念。顧文彬曾云:“必要至精之品,一無毛病,愛不忍釋者,方可收得,其余一概不收”,可見對入藏審定的精嚴。收藏《米題褚摹蘭亭卷》時,顧文彬寫道:“若褚卷是萬不可失之物,雖千金以外,亦必得之,斷無議價不諧之慮”。同治元年(1862年)顧文彬僑居上海欲“謀購之”《子虛上林圖》和《吳道元水墨維摩像軸》,但因“索價過昂而罷”。后在浙江又遇《上林圖》,雖“時已四十余年而價亦數倍于前”,仍“不惜重貨購歸”。

        現收藏于北京故宮的元代王蒙《葛稚川移居圖》,上海博物館的元代張渥《九歌圖卷》、倪瓚《竹石喬柯圖》,蘇州博物館[微博]的元代吳鎮、柯九思等合作《七君子圖》,都堪稱鎮館之寶。

        這次亮相的樵隱《猛虎圖》,著錄于顧麟士《過云樓續書畫記》,有明代張辰升題識,顧麟士在書中花大量文字篇幅描繪及考證此幅精品大作:“墨筆畫猛虎,斑毛戟張,旋身獨立,四足支撐,雙睛閃爍,張牙掉尾,虓闞逼人。設非筆鋒勁利,哪得如許威猛精神?旁補一松,絕似梅花和尚《蒼松圖》筆意。其樹枝及苔草,往往長尺余,正如快馬斫陣,火氣磅礴,神品也……”顧麟士一代正是過云樓收藏的鼎盛時期,張大千稱他為“西津老人當代鑒畫第一”,此時“綜計過云樓所藏書畫,約有二三千件”之多,而被他收入《過云樓續書畫記》的僅113件,可見《猛虎圖》在顧麟士心目中的分量。

        畫壇盟主顧麟士 

        顧麟士這個名字,并不被今天的人們所熟知,卻是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的。其實,在清末民初全國畫壇上,顧麟士擁有公認的畫壇盟主地位。清代著名學者、金石學家、書畫家吳大澂有詩為證:“鶴逸翩如一鶴翔,耽思六法神蒼茫。圖書四壁皆琳瑯,怡園主人今文唐”。“文唐”指“明四大家”文徵明、唐寅。

        顧麟士,字鶴逸,生于同治4年(1865年),卒于民國19年(1930年)。以山水享譽畫壇,開創出清末正統派繪畫新變,精鑒賞,論畫獨具見解。1929年舉行的民國首屆全國美術展覽會,匯集了全國284位知名畫家,所出版《全國美術展覽會作品集》中,顧麟士高居首位、吳湖帆名列第二、張大千名列四十、黃賓虹名列六十、齊白石名列一百零六。

        從顧麟士對古畫的鑒定,可見其藝術的高度。《過云樓書畫記》以文獻考訂與畫學結合為方式,而顧麟士《續記》則更關注畫理筆法等風格因素的鑒定闡釋。

        顧麟士所論明吳門諸家的畫風特色,如對于仇英的鑒別有一段從筆勢角度提出“偃筆”的精辟觀點,足見其臨習揣摩之深:“十洲之畫,真偽至易別白。因其盤礴時,運力于筆穎用之耳。凡寫人物衣褶及山水樹石,樓臺界畫,曾不偶使偃筆,而清勁圓健,無體無方,雖細若游絲,仍堅可屈鐵,其縝密者如此:即渾具大意者,亦能不出此志,知得秘于宋賢者獨深也。……”。

        以顧麟士對前賢作品的精辟獨到見解,可見其在繪畫上達到畫壇盟主的高度確為時譽所至。當時已有大名的張大千、黃賓虹、吳昌碩等畫家頻繁往來于過云樓。吳湖帆少年時也曾在“鶴廬”門下學習。

        顧麟士的畫學和鑒賞,還聲聞域外,是當時日本國內最崇拜的中國畫家。顧氏去世后,日本友人向其后人討得生前遺物帶回日本,以表追思。

        一代畫壇盟主顧麟士為什么沒有延續其聲名?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五四”運動之后,以康有為為首的學者開始從根本上否定傳統文人畫,認為藝術應該為“社會現實”服務,畫壇風氣因而為之一變。那些作品能成為“斗爭”武器的藝術家開始成為畫壇主流,傳統具有中國人文精神的文人畫被徹底否定和批判。以至于到今天,當時的畫壇盟主顧麟士的藝術價值被輿論忽視,而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撥開歷史的霧霾,重新審視顧麟士的藝術成就,當恢復其在中國美術史上應有的歷史地位。

        一門博學數代丹青 

        從來書畫皆為詩文之余事,學養高而書畫格調自高。擁有“過云樓”和“怡園”的顧氏一門,博學多才,數代丹青,世屬罕見。

        父輩顧文彬,從政之暇“喜鑒藏、工倚聲、善操琴、尤愛文詞”。一生治學嚴謹,著述不斷。其中書畫類有《過云樓書畫記》,刻有《過云樓集帖》;詩賦類有《過云樓詩》、《眉綠樓詩》、《眉綠樓詞》、《可自怡齋試帖詩注釋》;琴曲類有《百袖琴言》、《跨鳳吹笙讀譜》等。

        兒輩顧承,協助其父顧文彬編訂《過云樓書畫記》,自己著有琴曲《坡仙琴館隨筆》、《畫余盦印譜》、《錢譜》等集。顧承畫作被吳云、何紹基諸家推崇備至。

        孫輩顧麟士,著作頗豐,書畫類著作有《過云樓續書畫記》、《鶴廬集帖》、《甄印閣印譜》(吳昌碩另題為《鶴廬印存》);畫論、書論著述亦較多,存有《鶴廬畫贅》(兩卷)、《鶴廬題畫錄》(兩卷)、《鶴廬畫趣》以及未完稿的《因因庵石墨記》等;民國時出版《顧鶴逸山水冊》、《顧鶴逸仿宋元山水十二幀》、《顧西津仿古山水冊》(上下)和《顧鶴逸中年山水精品》等。

        《民國書畫匯傳》描述顧麟士子女“皆擅書”。顧氏一門“治學以畫以藏”,數代之中藝術家輩出,風雅盛事,莫過于此。

        “怡園畫社” 

        怡園是蘇州顧氏私家園林,以小巧勝,更因在怡園首開晚清江南地區第一個現代意義的書畫家社團組織——“怡園畫社”而聞名。

        “怡園畫社”成立于光緒21年(1895年),作畫場所在怡園牡丹廳,以“研習六法、切磋藝事”為集社目的。主要成員有吳大澂、顧麟士、吳昌碩、陸恢、金心蘭、倪田、顧沄、胡三橋、鄭文焯、翁綬祺、吳谷祥等12人,社中核心成員號稱“怡園七子”。后來又有費念慈、任預等加入畫社,這次首次面世的“怡園畫社”成員顧鶴逸、吳大澂、吳昌碩、任預、陸恢等作品十七件,張張精絕,盈尺間現宏宏巨制,正是他們每每聚集活動的見證。

        顧麟士創立“怡園畫社”,成為清末民初諸多藝文社團的翹楚。怡園清幽,顧氏“善結納賢豪長者”,來者又可觀摩“過云樓藏畫”,因而成就了“怡園畫社”。

        “怡園為勝流所集”,群英畢至。在光緒中后期,“怡園畫社”的活動已超出畫社社員交往,輻射擴展至整個江南地區的人文交流。顧麟士以地主之誼,在與各地士紳名流雅聚會集當中,顯示出其人文聲望。“士夫裙屐恒萃于怡園”。吳昌碩好友浙江人蒲作英曾到訪怡園;武進人黃山壽慕名前來,與金心蘭研討畫梅技法;從蕭山來吳寓居的任渭長是怡園中常客。張大千寓居蘇州時常為怡園坐上賓,黃賓虹也曾往來過云樓請益。不善書畫的文人學者也參與到怡園活動中來,如學者冒廣生、費念慈等,費念慈素不擅長繪事,在“怡園畫社”得到熏養,致信給顧麟士言:“鄙人欲習畫,將以公為師,以廉夫、心蘭為友。日來畫得,當呈政術教也”。由此可見顧麟士及怡園畫社的社會影響力。

        “一處園林的名聲并不從它‘自身的景致’中來,而是從它所具有的文學、藝術財富中來”。“怡園畫社”作為清末民初江南文化再度興盛的象征和標志,實至名歸。

        記者得悉,這批“過云樓藏畫”將于7月18日至19日在南京丁山花園酒店展出,7月20日舉槌拍賣。


      (編輯:黃遠)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喷水|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无码色情三级播放| 蜜臀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麻豆|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5566| 免费无码中文字幕A级毛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dvd|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App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看电影|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天堂在线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人妻夜人多侵犯18|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男男| 人妻中文字系列无码专区|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 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东京热|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 avtt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无码毛片|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XXXX| 亚洲激情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最新无码专区|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红桃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AV|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天堂亚洲国产中文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