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藝術品拍賣調整中收獲近3億
2013年,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盡管稱為“調整年”,不過面對出現調整的市場,四川藝術品拍賣公司積極應對,最終還是交出了較為滿意的答卷。據《金融投資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3年全年四川共舉辦了近30場藝術品拍賣會,總成交額接近3億元,基本達到了2011年川內藝術品拍賣的歷史最好水平,這表明藝術品市場經過近兩年時間的調整過后,川內藝術品拍賣市場已出現全面回暖。
全年成交近3億元
受2012年藝術品拍賣市場大幅調整的影響,2013年川內藝術品拍賣市場一開始就顯得信心不足,不僅各大拍賣行把春拍的檔期集體推后,甚至不少拍賣行還取消息了春拍。據了解,在2010年和2012年,四川藝術品市場表現較好時,川內春拍基本上都拋開了中國嘉德、北京保利這些“風向標”,將春拍時間提前到了3月底和4月初,然而受觀望情緒的影響,2013年川內春拍基本上放在了5月底后,部分拍賣行還罕見地將春拍推遲到了7月份。
記者發現,受觀望情緒以及部分拍賣公司缺席春拍的影響,2013年川內春拍成交總額出現了大幅下滑。來自四川省拍賣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3年7月份,四川春拍的總成交額還不到1億元,這一拍賣成交業績較2012年同期下滑高達69.09%。
不過進入下半年,隨著藝術品拍賣市場持續回暖,川內藝術品拍賣市場信心大增。據了解,在2013年國慶過后,四川秋拍就進入了高潮,并一直持續到了2013年12月底整個秋拍才結束,期間共舉辦了近20場藝術品秋季拍賣會。記者發現,由于秋拍檔期密集,2013年川內秋拍還出現了近年來罕見的兩場拍賣會同日“撞車”的現象。記者發現,由于受整個藝術品拍賣市場持續回暖的影響,2013年川內秋拍的表現也十分搶眼。記者根據各大拍賣行公布的成交數據不完全統計發現,2013年川內秋拍成交總額突破了2億元,創下了歷年來川內秋拍的最好成績。而從全年來看,2013年川內的藝術品拍賣成交總額更是接近了3億元,基本上達到了2011年的歷史最好成績。
新生力量涌入拍賣
在采訪中,多家拍賣公司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2013年川內藝術品拍賣市場能交出較為滿意答卷,除了藝術品拍賣市場持續回暖增強了整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信心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前曾經從事資產拍賣的拍賣公司等新生力量的加入,推高了川內整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成交額。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隨著川內藝術品拍賣市場快速發展,幾乎每年都有一些川內從事資產拍賣的拍賣行加入到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隊伍,但與往年相比,2013年這一現象表現得更為突出。像在2013年的秋拍中,四川國信合眾拍賣、四川重華拍賣等多家拍賣行就舉辦了公司成立以來的首場藝術品拍賣會,而從拍賣結果來看,這些新生力量的首拍也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像在2013年12月8日四川國信合眾拍賣行舉槌的秋拍,就取得了443.77萬元。
同時,記者還發現,2013年川內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總額大幅增長,還與一些拍賣行重新回歸藝術品拍賣領域有關。像2013年缺席春拍的四川嘉誠,在2013年秋拍出現回暖之后就再次回歸藝術品拍賣市場,并在2013年12月22日的秋拍一舉取得了772.91萬元的佳績。另外,有川渝藝術品拍賣“風向標”的四川夢虎在缺席春拍過后,也在2013年年底一口氣推出了長達兩天的藝術品秋拍。
另外,記者還發現,與以往不同的是,2013年川內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不少拍賣公司還推出了迎春拍賣會和夏季拍賣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2013年川內藝術品拍賣的總成交額。據記者了解,成都金沙、四川萬星、詩婢家、四川盛源等多家拍賣公司,在2013年均推出了迎春拍賣會或夏季拍賣會。
藝拍開啟精耕細作時代
記者發現,近年來隨著川內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川內藝術品拍賣市場也隨之進入了精耕細作的時代。那就是川內各大拍賣行不再像以前那樣以量取勝利,而是將主題拍賣作為了市場突破口,紛紛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專題拍賣專場。
像在2013年春拍,四川夢虎拍賣就推出了首個“童昌信書畫作品專場”,而且所有的書畫作品均以1元起拍。而在2013年秋拍,夢虎更是推出了“中華名人傳世書法精品”、“中國西部主題書畫精品(山水·人物篇)”、“大風堂同門書畫珍品”、“中國西部主題書畫精品(花鳥·工筆篇)”四個主題專場。另外,四川嘉士利拍賣行,在2013年春秋兩季拍賣會上,也推出了川內當代名家書畫保真拍賣專場。
四川萬星拍賣的鐵先生告訴記者,近年來川內各大拍賣行之所以熱衷推出主題拍賣,一個最大的原因是為了方便藏家,以此來吸引藏家的眼球。
“主題拍賣會之前,拍賣行都是經過長時間的市場分析,尋找出被市場忽視的價值洼地,這等于事先為藏家做好充分的價值重估工作,加上首度推出市場定價又比較合理,這相當于給藏家預留了較大的升值空間,因此主題拍賣會往往成交異常火爆。”鐵先生說,從全國整個市場來看,主題拍賣也是一種趨勢,所以川內藝術品拍賣市場進入精耕細作的時代也是一種必然。
(編輯: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