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艾媒咨詢發布《中國微短劇市場及出海市場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達373.9億元,同比上升267.65%,預計2027年微短劇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大關。微短劇是近年網絡文藝的新形式和新熱點,它將傳統網文中經典的“爽感”情節以視覺化方式呈現,帶來欲罷不能的觀看體驗。然而在“短平快”的生產模式下,短劇呈現出大量刻板、雷同的套路化傾向,逐漸成為流水線制造的商品。
所謂劇情的“套路”和“公式”實質上是迎合流量的最低程度惰性思維。例如提到“職場”,一定會出現霸道總裁、明里暗里使絆子的反派同事;涉及“婚戀”,一定會出現刁蠻的公婆妯娌、一觸即發的婆媳大戰。這種刻板的套路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現實,在過度娛樂化的視頻中,容易致使觀眾模糊現實和娛樂的界限;“反轉”“打臉”“逆襲”等套路劇情在給觀眾提供快感方面屢試不爽,卻也有縱容負面情緒泛濫的可能。
短劇“套路化”現象緣何存在?相比于傳統“作品”,短劇的存在更像是“商品”,遵循著電商和市場邏輯。在短劇市場競爭逐漸白熱化的階段,各方出品商競相搶占觀眾的注意力,作品生產的時間被極大程度地壓縮。由于有先前成功的作品,沿襲和模仿已經被市場肯定的短劇是制作的捷徑,其中關鍵的吸睛要素被提煉為相仿的套路,在不同劇中反復出現。
這種套路化看似踩中了觀眾的“爽點”,博得滿堂彩,實則存在著精神層面的負面作用。戲劇化的情節構筑了無限放大欲望的烏托邦,誘導著觀眾進行無意識的情緒宣泄。“拒絕精神內耗,有事直接發瘋”是近幾年網文、短劇踐行的風向。在當下充滿壓力的都市生活中,我們難以直接宣泄的情緒,在短劇快狠準的“發瘋”情節中得以紓解。比如,夸張暴力的打臉情節在短劇中屢見不鮮。《我在80年代當后媽》中,反派妹妹裝可憐說“要不你打我一下吧”,女主便果斷地一巴掌招呼上去。反派陰險隱秘的計謀和主角絕不內耗、敢愛敢恨的行為讓觀眾直呼過癮。然而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先不論生活中是否有如此極端的“好壞”二元對立,好人打敗壞人的策略就是以暴制暴嗎?自恃善良卻踐行暴力,試圖走反派的路讓反派無路可走,是否本身就是對“壞人”或者“反派”的肯定和默許?
短劇應從迎合觀眾的基本快感向引導觀眾精神走向發展。要達成這種轉變,制作者需具備引導意識和責任意識。當下短劇取得的成果固然喜人,移動端數據破億如同家常便飯。然而我們需要意識到,如此龐大的數據背后,蘊含的不僅僅是短劇市場的經濟潛力,更是巨大的社會影響力。職場動輒“霸總”“逆襲”的重復元素有可能會遮蔽社會現實,限制青少年對真實社會職場的了解和想象;而“霸道總裁愛上45歲保潔員”這種違背基本邏輯的短劇,給無數內心空虛的老人編造了一個做白日夢的理由,這是否會加劇針對老年人的詐騙情況,都是亟待關注的問題。
微短劇已經進入了精品化時代。僅僅依托常規套路創作的短劇,雖然當下境況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但如不及時進行轉型,終將面臨難以為繼的困境。在移動端發展迅猛的當下,各方紛紛“下場”參與短劇的制作,其中便包括傳統的電影、電視劇劇組。周星馳和抖音平臺合作的“九五二七”劇場便是其中的典型,這對一般的短劇無疑是降維打擊。2024年以來,該賬號陸續推出《金豬玉葉》《大話:大話西游》等系列精品短劇。經典IP以短劇的形式復現在熒幕上,給觀眾帶來懷舊和創新結合的雙重體驗。此外,短劇采用了“喜劇人+經典IP”跨界結合,最近炙手可熱的喜劇人付航等人也在短劇中出演角色,對熱梗的熟練運用讓《大話:大話西游》具有極強的時效性和流行性,帶來耳目一新的效果。
“經典IP+短劇”或許是短劇精品化的道路之一,也是擺脫短劇常規套路的路徑之一。在傳統文化繼承和復興的方向引導下,短劇或許可以從這個角度進行改變。傳統文化和經典名著作品為短劇狹隘的套路元素拓寬了內容的廣度。例如針對《紅樓夢》的二創作品一直高居各類視頻網站的熱門榜單,經典就像一個取之不竭的寶庫,它自帶的關注度和生命力給視頻加持了天然的流量,而其中能夠被挖掘的非套路性內容更是數不勝數。與其困于常規的、流水線般的市場套路,不如向經典取經,讓優秀的傳統文化以短劇的形式煥發新的活力。
不過,即使有專業人員“下場”,微短劇最終比拼的仍然是創意和內蘊的精神力量。這需要各方意識到,短劇不等同于流水線制造的商品,觀眾的精神需求也不是飽腹之饑、求水之渴。短劇雖微,縮短了制作的時間和成本,卻并不意味著花費的心力和創意可以被濃縮。相反,在短時間內抓住觀眾的眼球,需要構思更多有趣新奇的情節,深刻且反套路的劇情。隨著短劇市場的逐漸成熟,觀眾閱片體驗的增加,“套路劇”將逐漸失去生存空間,唯有具備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識,方可在短劇這一新興市場中走得更穩健、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