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健全戲曲演員特別是武戲演員綜合保障體系的提案
谷好好
全國政協委員
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總裁
上海昆劇團團長
中國的戲曲藝術源遠流長,是表現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而真人活演的“活態傳承”是戲曲藝術最重要的特點。近年來,國家在強化戲曲人才培養,特別是完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青年表演人才培養機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出人”“出戲”成效顯著。但是要為戲曲藝術留住人才、珍惜人才,在戲曲從業人員社會保障權益方面,還有進一步完善和加強的空間,戲曲演員尤其是武行演員的醫療保障,亟需得到相關部門和組織的關注。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各戲曲行當中,武戲演員的翻、打、騰、躍更是苦功夫、硬功夫、真功夫。武行演員因為練功、表演的難度系數比較大,動作危險性比較高,很容易受傷。加上常年練功累積,頸椎、胸椎、腰椎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同時因為行當的要求,武戲演員的藝術生涯相對較短,成才率、成角率相較其他戲曲行當更低。目前,戲曲武戲中很多彌足珍貴的獨門絕藝,因技藝的傳承繁難、嚴苛而導致鮮見舞臺,幾近失傳。
當下存在的問題:一是戲曲演員受傷后,參照目前實行的城鎮醫療保險制度進行就醫和報銷,后期康復治療的費用報銷比例偏低,并且手續繁瑣,歷時較長;二是適用于高危人群的商業保險因門檻較高,一時很難給予支撐,成為武戲演員最大的后顧之憂,嚴重影響到從業者的數量和心態。因此,建立武戲演員的綜合保障體系是當前迫切需要引起重視和關注的問題。只有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建立全方位的保障體系,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信賴感,才能使他們舞臺上打消顧慮、放下包袱,心無旁騖、全力以赴,也才能為舞臺留下優秀的武戲人才。
建議:
1.進一步建立健全覆蓋戲曲演員特別是武戲演員的獨立的長期醫療保障體系,建立統一制度標準和管理規范。探索通過調整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賬戶結構,將個人賬戶中一定比例的資金轉變成長期康復治療基金,切實增加保障力度;進行專項資金的投入,增加并提高戲曲演員特別是武戲這一特殊行業的醫療補貼和報銷比例。
2.參照體育界已經成熟的模式,由當地文化部門與三甲醫院進行戰略合作,確定醫療保障定點醫院,簽署醫療保障協議,優化資源,建立相關人員的綠色通道,同時配給院團相應的專家團隊,及時對面臨傷痛的戲曲從業人員給予幫助。
3.上海體育局早已在全國率先為運動員建立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等在內的一系列社會保障體系,并積極參加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的互助保險,構建了運動員保障工作的支撐體系。戲曲界也可以參照執行,探索對戲曲從業人員進行不同層次的保障,對于有突出貢獻的戲曲從業人員,同樣給予終生醫療保障。
4.建立武戲演員基本傷殘長期康復治療保障清單。制定傷殘等級、康復治療、護理保障等方面的評估標準。
5.進一步完善不同部門涉老資金政策銜接,鼓勵和發揮商業保險公司優勢,建立適合武戲演員的人身意外險、長期康復保險,建立獨立運行的長期康復保險信息管理系統。
6.積極發揮高校、科研機構、醫療機構的作用,深入院團調查研究,在符合戲曲藝術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制定出武戲演員損傷康復及科學訓練方法的國家標準,并大力推廣到各戲曲院團,對武戲演員如何科學有效訓練、做好自我防護等問題進行專業指導,為武戲演員運動損傷的康復和治療提供科學的手段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