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5·23:文藝志愿者在行動
北京:藝術家與百姓常來常往
光明日報北京5月23日電(記者李韻 通訊員杜小端)今年5月23日是首個“中國文藝志愿者服務日”。上午,中國文聯的文藝志愿者們走進北京市建國門街道社區中心。觀眾席的中央區域特意留給社區的大爺大媽。“親朋好友,記得常來常往,哪怕山高路再遠,有你在身旁!”中國文聯文藝志愿者協會理事、二炮文工團青年歌唱家金波一曲《常來常往》引得現場觀眾熱情呼應,歌詞道出了文藝志愿者們的期望和百姓的心聲。
當日中午,伴著孩子們陣陣歡笑,文藝志愿者們又踏入昌平區南七家村務工子弟學校,為孩子們帶來一場文藝盛宴。一位老師告訴記者:“相比城里的孩子,在京務工子弟孩子們的文藝活動比較匱乏,第一次近距離看到這么多位藝術家,我都激動得說不出話,更別說孩子們了。”
天津:用歌聲溫暖城市
光明日報天津5月23日電(記者陳建強 光明網記者朱斌)“享受青春陽光,相聚公益夢想,我們攜手成長,歌聲喚醒朝陽……”記者走進天津市河西區藝都花園社區,天津青年義工藝術團激昂的歌聲在耳畔響起。
天津青年義工藝術團成立于2010年,經過4年的發展,團隊規模逐漸壯大,目前全團有80余名成員,其中有教師、大學生、企業白領,也有外來務工青年。藝術團義務演出的文藝節目也越來越豐富,從開始時單一的合唱,到今天舞蹈、魔術、相聲等。現在這個義工藝術團已經建成尖山街藝都花園社區、越秀路街教師村社區、五福老人院等多個青年志愿者服務基地和藝術培訓基地。截至目前,天津青年義工藝術團共舉辦文藝志愿者定期培訓100場,組織各類公益演出50場,累計公益服務9450小時,人均服務70小時。
內蒙古:文藝大家走進草原深處
光明日報呼和浩特5月23日電(記者高平 通訊員牧蘭)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杜爾伯特草原,是神舟飛船的回收地。5月23日上午,綠意盎然的草原上,來了一批文藝工作者和文藝志愿者,為大型蒙古劇《長調》做宣傳和草原文化知識普及,其中不乏大家。
《長調》的編劇哈達奇·剛曾任內蒙古文聯副主席,是國家一級編劇、著名作家。他告訴記者,自1984年文化部確立“蒙古劇”這一劇種以來,內蒙古成立蒙古劇研究會,相繼推出《安代傳奇》《銀碗》《滿都海斯琴》等劇目,成為文藝服務草原人民的優秀劇種。
記者從內蒙古文聯了解到,中國文藝志愿者服務日期間,內蒙古雜技團、內蒙古民族曲藝團、內蒙古話劇團等分赴內蒙古工業大學、托克托縣河口村、武警呼和浩特警犬基地等基層一線開展“送歡樂下基層”演出活動,6場演出觀眾超過2300人。
寧夏:文藝惠民為民樂民
光明日報銀川5月23日電(記者莊電一)寧夏文聯組織文藝家23日晚在寧夏銀川光明廣場舉行“文藝惠民、為民、樂民”廣場專場文藝晚會,并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2周年。舞蹈《花兒漫紅了天》、歌曲《信天游——再唱東方紅》、快板《軍營新歌》、相聲《歡歌笑語》、民樂合奏《笛子與嗩吶的對話——跑旱船》等極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節目,給在廣場上休閑的銀川市民帶來了難得的藝術享受,讓人看得如醉如癡。
江西:家門口享受文化魅力
光明日報南昌5月23日電(記者胡曉軍 通訊員龔文麗)正值首個“中國文藝志愿者服務日”到來之際,江西攝影家協會20余名攝影家來到江西省政府大院第一社區開展“送文化進社區”文藝志愿服務,他們不但舉辦了優秀攝影作品展覽,還將一幀幀美麗的大幅攝影作品送到了社區居民手中。與此同時,各種文藝志愿活動也在江西各地展開。
據了解,自2012年以來,文藝志愿服務工作成為江西省文聯重點工作,全省上下凝聚力量,組建了各類文藝志愿服務團體和機構,目前共招募文藝志愿者1098人,南昌市文藝志愿服務團、景德鎮市文藝志愿服務團、宜春市愛月樂團等文藝志愿服務團體已形成廣泛的社會影響。
據江西省文聯黨組書記汪天行介紹,該省文聯已作出規劃,在未來幾年內重點建設多個基層文藝志愿服務基地,通過基地建設,全面帶動全省文藝志愿服務工作向制度化、常態化方向發展壯大。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