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西藏天空》近期上映
講述半世紀風云變幻,電影《西藏天空》近期上映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西藏
圖為《西藏天空》劇照。
經過5年精打細磨,由上海電影集團出品的電影《西藏天空》于近日在上海率先上映。這部電影借鑒美國成熟的文藝電影發行策略,先在一地上映、打造口碑、多城接力,最后陸續在全國范圍內上映。作家葉辛這樣評價:近幾年,像《西藏天空》這樣的西藏題材的影視作品,“即使從世界范圍來看,也是比較少的”。
《西藏天空》聚焦西藏民族解放歷史,以兩位西藏青年——農奴制中最下層的家奴郎生普布與舊西藏世襲貴族少爺丹增40年的命運跌宕、恩怨情仇,史詩般再現西藏激蕩風云、滄桑巨變的一段歷史。從上世紀40年代中期到80年代,電影有著跨越半個世紀的宏大背景,沒有回避西藏和平解放、叛亂、“文革”這些重大歷史事件。飽滿的熱情和現實主義的筆觸,描繪出西藏和平解放的歷史進程中人們的困惑與堅守,生動地反映出高原綺麗的自然民俗和西藏的深刻變化。
導演傅東育這樣描述影片的創作理念:“我們想還原并且表達在歷史突變的時代里面,人的情感變化、升華和美麗。”
藏族作家、編劇阿來表示,“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努力表達這樣一個主題,西藏的解放最終是所有人的解放,而不是一部分人的解放。如果說,農奴的解放是在物質層面和人的基本權利方面。那么,對所有愿意擁抱新時代的人來說,無論出身貴賤,最大的解放是內心意識的解放。”
阿來曾公開表示“一輩子都不會碰電影”。《西藏天空》讓他“破戒”獻出編劇處女作。《西藏天空》總制片人、上影集團總裁任仲倫回憶,正是與阿來的交流奠定了合作基礎,“我們都想拍一個真實的西藏,我們想找到的是‘解放’的內心驅動力,找到藏族人民走向新文明的內心愿望。”文藝評論家毛時安也感慨,編劇阿來在這部影片當中,用了中國人能接受也是世界能接受的眼光和胸襟來進行藝術構思。
這是一部真正藏族人自己的電影,劇組在一年多時間里,足跡遍布阿里、納木錯、林芝、拉薩等地,該片有一半的劇組工作人員都是藏族人,藏族演員的比例更是達到了95%。飾演多哲活佛的藏族演員多布杰對所有藏族角色都由藏族演員出演,全藏語、全藏地實景拍攝感到興奮:“藏族人用母語演本民族的故事,有說服力。”
據介紹,《西藏天空》全片直接采用全藏語對白,這在我國電影史上還是首次。導演傅東育還曾為此吃盡苦頭。“雖然有藏語和漢語的臺詞對照臺本,但是他們在講臺詞的時候,我完全沒法掌握臺詞中的情感節奏。”與藏族演員磨合了半個多月,惡補了不少藏語簡單會話之后,傅東育才基本解決了這個問題。
目前,《西藏天空》一片已榮獲2013年第十五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少數民族題材影片獎”,飾演丹增的阿旺仁青榮獲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新人獎”。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