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滿門關不住 澤惠桃李潤校園
進入江西撫州地界,電子導航圖上顯眼的王安石大道、曾鞏大道,以及高速路旁湯顯祖“臨川四夢”浮雕,昭示著這個被詩人王勃稱為“光照臨川之筆”的人文勝地正在前方。來到東華理工大學(南區),陳平輝教授的家就在校門口右手邊不遠處。
一進家門,六幅雅致的《西廂記》《紅樓夢》剪紙,讓家中顯得簡潔有序。再一細看,書籍整整齊齊地碼放在覆蓋整面墻壁的書柜中,近萬冊書籍一塵不染,一如這個家庭各成員給人的第一印象:勤勉得體、一絲不茍。
“充其量我只是個愛書人,算不上藏書家,我們家族世代以舌耕為業。”陳平輝一上來就糾正記者冠之為藏書家的評價。陳平輝家族是不折不扣的教師世家。其祖父有感于“教育救國”理念,用為數不多的家產在江西南城老家創辦了一所學校并親自任教,其父自小跟隨祖父從教,在中學任教至退休。目前,陳平輝家族四代里共有15人當老師。2000年,陳平輝家族被當地縣教育局授牌“教育世家”。
“我愛書,其實是愛讀書。”陳平輝自述20世紀80年代剛剛工作頭幾年,除了伙食費用外,他幾乎將所有的收入都用于郵購圖書期刊,以至于要結婚了依然身無分文。但陳平輝愛讀書卻并不吝書,他往往將讀過的書尤其是文學作品贈送給親朋好友和學生,讓好書發揮更大作用。
愛讀書習慣的養成和家庭很有關系。陳平輝的祖母對讀書人極盡禮遇之道。20世紀60年代,許多知識青年甚至是被錯劃為右派的老師常常被請到家中當座上賓,這讓年幼的陳平輝深受影響。而早年父親上堂教書,也常常把他寄放在校圖書室內。正因如此在自己兒子小時候,陳平輝也常常帶去逛書店。陳平輝至今還保存了20世紀80年代南昌席殊書屋最早的黃金會員卡,如今也還常和家人參加讀書沙龍活動。
由于家族里教師多,每當寒暑假家人相聚,他們經常交流讀書和教育心得。陳平輝認為,從教育者的角度來讀書看書,就不能把書看得太窄。他常鼓勵家族中的教師親戚廣泛閱讀、活學活用。
陳平輝以一個文科學者的身份,在東華理工這樣一個理工科大學中擔任教務處長多年。為學校培植灌注人文精神,是他追求的目標。陳平輝進入大學工作后,連續八年擔任學生班主任工作。在任教務處處長期間,他將自己的讀書心得,書寫印制成一副副對聯掛于學校各處,如“如許渠清,當有源頭活水;這般任重,應多卷里愚公”“教學須真誠,不負社會多期許;讀書應努力,要知供學更艱辛”等等。
“讀書與做人息息相關,不能變化氣質的讀書是死讀書。”為此,陳平輝專門為東華理工的學子們撰寫了《讀書九問》,懸于校圖書館內。我們錄之作為本篇結束,并與讀者共勉:“書庫萬卷適我取——你會選擇嗎?書廈萬丈平地起——你會積累嗎?書海無涯莫迷航——你有方向嗎?咬定書山不放松——你有毅力嗎?書浪百納匯江海——你會整合嗎?書山有路巧為徑——你會運籌嗎?書上得來終覺淺——你會應用嗎?書香醉人我獨醒——你會批判嗎?書破萬卷求自如——你能創新嗎?”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