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全國“書香之家”評選活動綜述
▲首屆全國“書香之家”評選活動頒獎現(xiàn)場。 韓東攝
“腹有詩書氣自華”。崇尚閱讀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歷史上,許多有條件的家庭都以勤勉讀書為家訓,從家庭藏書、讀書內(nèi)容、讀書方法等方面對子弟進行熏陶和訓練。“建設書香中國,核心在于建設書香家庭。”在大力推進全民閱讀的當下,家庭是一個重要的起點。
“百年燕翼惟修德,萬里鵬程在讀書”——這副對聯(lián),寫在邢福浩家門上。
家住海南省文昌市東閣鎮(zhèn)美柳村的他,只有初中學歷,卻把3個子女都培養(yǎng)成了大學生,大兒子現(xiàn)在是一名律師,在海南律師界頗有名氣。而邢福浩家藏書千余冊的“百合齋”,還有其他文娛設施,無償向村民開放,惠及鄉(xiāng)里,被贊為“海南奇屋,入室有益”。
像邢福浩這樣有故事的“書香之家”,在全國還有很多。2013年3月,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辦的首屆全國“書香之家”評選啟動。歷經(jīng)一年精心評選,2014年4月19日,來自全國31個省區(qū)市的996個家庭,被授予“書香之家”稱號。
讀書求智,點亮人生
“腹有詩書氣自華”,對一個人來說是如此,對一個家庭來說也是一樣。
入選“書香之家”的家庭,有的四世同堂,有的是三口之家,也有二人世界;家庭成員職業(yè)各異,有教師,有工人,有農(nóng)民,有軍人。但讀書,點亮了他們的人生;書香,為家庭增添了與眾不同的華彩。
李敬福是一名新聞工作者,家住廣州。24年前,他的大女兒李玟一出生就不幸患有腦癱。他和妻子曾經(jīng)因此對生活滿是失望,后來,他們找到一個排解心中郁結的方法——讀書?!皶械暮芏嗳松览恚屛覀儷@得了面對逆境的力量。”李敬福說,于是他們開始慢慢調(diào)整好心態(tài),以滿滿的愛和積極的行動,去溫暖和鼓勵孩子。
讀書求智,驅散了這個家庭的陰影和愁云。在父母關愛中長大的李玟,也養(yǎng)成了讀書的好習慣,并從中讀出了堅強、學會了樂觀。2010年,李玟被選為廣州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火炬手,她的意志堅強、刻苦鍛煉、尊敬長輩、禮貌待人,讓很多人印象深刻。
在重慶,年過九旬的曹越華、王德懿夫婦,已攜手走過數(shù)十春秋。丈夫曹越華,早年是文學大師洪深、曹禺的學生,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妻子王德懿,曾師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他們戲說:彼此都還有一個終身的“第三者”——書籍。這兩位老人的物質(zhì)生活雖然簡單,卻通過讀書,獲得了充實、富有的精神生活。2007年第17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在重慶舉辦,二老以90歲高齡,帶頭響應重慶市倡導的“讀書月活動”。他們共同的感言是:讀書讓我們認識了世界,懂得了人生,獲得了智慧、力量和精神生活中的最大財富,共同擁有了一個能超越時空、享受永恒知識王國的不老的生命。
書香之家,帶動社會健康風尚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細胞良性,社會肌體方能健康。
“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將對家庭美德的培養(yǎng)產(chǎn)生重要作用,并將引導社會個體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對提高公民素質(zhì)、塑造人文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效應。”正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管理司司長吳尚之所說,“書香之家”的建設,看似著眼點在一個個小家,關乎的其實是我們每個人身處的這個大社會。
在首屆入選的996個家庭中,就有這樣一批帶動群眾閱讀、影響當?shù)匚幕L尚、推進社會健康發(fā)展的“書香之家”。
今年72歲的浙江寧波退休漁民包芝江,半生癡迷于讀書、藏書,家中有古籍2.5萬余冊,其中線裝古籍7800卷,時間跨度在600年以上。歷經(jīng)歲月洗禮,許多線裝書已成善本、孤本。2010年4月17日,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包家藏書樓“秋雪廬”建成。同年上海世博會期間,“秋雪廬”對外開放,半年內(nèi)接待5萬多名海內(nèi)外賓客。在被譽為“書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寧波,“秋雪廬”已經(jīng)成為這里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
在貴州省開陽縣,“紫江讀書會”已為很多人所熟知。讀書會的創(chuàng)辦人張江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書蟲”。在她的影響下,讀書成為這個三口之家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張江英還以帶動社會讀書學習為己任,于2007年聯(lián)合縣城讀書同好創(chuàng)辦了“紫江讀書會”,成為貴州第一個登記備案的民間讀書會。在家人和全體會員的支持、參與下,讀書會異常活躍,開展了會員讀書交流日、讀書成果作品展、經(jīng)典詩文朗誦會、文化講座、讀書征文等有意義的活動。
“紫江讀書會”不計報酬地默默奉獻,帶動了越來越多人關注閱讀、崇尚閱讀,為提高市民素質(zhì)、增加地方文化氛圍、構建學習型社會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少數(shù)民族家庭,書香傳承民族文化
作為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大家庭,在首屆“書香之家”評選中,除漢族外,入選家庭涵蓋了藏、滿、蒙、回、苗、維吾爾、朝鮮、黎、彝等20多個少數(shù)民族,數(shù)量達150家,占比15%。這些少數(shù)民族“書香之家”收藏圖書的數(shù)量之多、質(zhì)量之精、影響之廣,大大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這些家庭為各自民族文化繼承和傳播所作的貢獻,不可小覷。
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的曹納木家庭,藏書兩萬多冊,其中95%是蒙文,其中有1980年以來的全國蒙古文期刊志、年鑒、大事記和家譜等史志類6000多冊,藝術類民歌、民間故事、民俗和飲食類等1.2萬多冊,還廣泛搜集了大量的鄂爾多斯蒙古族服飾、飲食和民歌、民間故事、風土人情、歷史名人手稿等。曹納木自豪地介紹:“清代、元代等鄂爾多斯蒙古族歷史資料數(shù)量多、種類全,不僅旗、市圖書館和檔案館沒有,就是自治區(qū)圖書館和檔案館也難找全。”
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這些書,1994年,曹納木根據(jù)自己家居住的優(yōu)勢,建成鄂爾多斯市第一家個人圖書館,每年接待來看書、借書、找資料的讀者超過6000人次,查閱和復印各種資料10萬多份。2004年,曹納木又投資20萬元蓋起了占地面積140平方米的二層小樓,其中二樓為圖書館,名為“曹納木書閣”。
去年9月,畢生收藏、整理、弘揚傣族人民歷史文化的傣族老者艾諾在云南西雙版納去世。他在退休后創(chuàng)辦的“艾諾書庫”,藏書萬余冊,多為地方文獻、傣族貝葉經(jīng)和傣族文字文獻,被稱作“一個人的博物館”。自創(chuàng)辦以來,書屋已接待3000余人,成為許多學者、專家研究傣族文化的必到之處,在國內(nèi)和東南亞都有一定影響力。艾諾倡導人們讀書,鼓舞帶動人們讀書,為傣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發(fā)揮了積極作用。斯人已逝,但“艾諾書屋”依然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書香之家”。
“國運昌盛,書香馥郁?!蔽覀兤诖?,馥郁的書香,浸潤越來越多的家庭,彌漫每一個城市,飄滿神州大地。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