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談數字閱讀:版權保護需要更上層樓
數字閱讀啟示錄
紙質書會被電子書取代嗎?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在問,但答案卻眾說紛紜。但不可否認的是,數字閱讀已然成為一種閱讀的新勢力。人們甚至只需要打開手機,連上網絡,海量的書籍便可任意選擇。一方面,騰訊創世中文網等網絡小說網站的興起,使網絡小說開始逐漸告別其淺薄、幼稚的初始形象。另一方面,傳統閱讀領域,也有如豆瓣閱讀、《ONE·一個》等數字閱讀應用誕生,前者提供的電子圖書五花八門,后者則專注于故事性和趣味性的短篇文章……電子書取代紙質書,似乎真的有這個趨勢。
閱讀軟件,讓數字閱讀成為潮流
相信很多手機用戶對《ONE·一個》這個應用并不陌生。其原本是2012年6月韓寒發布的閱讀應用,每天就是一篇文章、一張圖、一句話、一個問題,安安靜靜等讀者去看。結果,上線不到24小時,就超過眾多熱門游戲與應用,成為App Store中國區免費總榜第一名。2013年年底,便有了幾百萬用戶。記者采訪到《ONE·一個》的創始人馬一木,他告訴記者,如今《ONE·一個》已經走上正軌,作家“中年小販”開始擔任《ONE·一個》的執行主編。
憑借韓寒的影響,《ONE·一個》在青年人群里有著極大的影響力,似乎每一個青年讀者的手機里都會有這個應用,記者采訪的讀者馬燕便是如此。自從《ONE·一個》獨家發布韓寒的文字后,這個手機應用便成了她茶余飯后閑暇時必看的東西?!袄锩娴奈恼峦τ幸馑嫉?,讀起來不累,也有趣味。”馬燕評價道。
和《ONE·一個》一樣,豆瓣閱讀也是手機上一款閱讀應用,它是豆瓣旗下的電子書閱讀和售賣平臺,于2012年5月7日正式上線。豆瓣閱讀平臺上的電子書包括電子版實體圖書和個人作品投稿即自出版作品兩種,這些電子書由免費電子書和售價0.99元至幾十元的付費電子書構成。
豆瓣讀書運營經理盧十四給記者提供了一份資料,匯總了2013年前豆瓣閱讀作者的銷售和收入狀況:豆瓣閱讀作者丁小云作品銷量最高,其兩部作品(《論文藝女青年如何培養女王氣場》、《7天治愈拖延癥》)已累計銷售16624部,銷售額達54970.48元。作者吉井忍的三部美食類作品銷量達9224,作者米周的《旅行故事》也在2013年2個月銷售2626部。這份資料主要介紹個人投稿形式即自出版作品的售賣情況,2013年前該個人投稿形式已吸引了數百位認證作者,上架作品500多部,投稿作品1000多部。
不過,這些成績對數字閱讀領域的鼻祖網絡小說來說,顯然不算什么,騰訊文學創世中文網總編輯楊晨告訴記者,網站自2013年5月正式上線以來,截至目前,創世中文網的作品總數已超過7萬部,日UV(單人不算重復訪問)達100萬,簽約作家4000余人,日活躍用戶已經達到1500萬。新興的創世中文網尚且如此,老牌諸如起點中文網等,這個成績只會更高。
難怪有人說,數字閱讀的世界就像汪洋大海一般。
數字閱讀的魅力,在于智慧的流動
馬一木曾在微博上列舉作者和文章,看反響,結果發現,名氣并沒有占到主導地位。人們在電子閱讀時代重新開始塑造新寵,“曉暢清淺的講故事的文章和反映人類共同情感的內容更容易被關注到。”
馬一木的理念,在于打造一種出版層面從未涉及的東西,“對于掌握新聞熱點的,掌握故事資源、行業訊息的人,他可以很容易地把自己的經歷變成文本,被別人看到,這在傳統出版里,是無法實現的。”在馬一木看來,電子閱讀應該增加知識和智慧的流動,譬如李開復可以把他對于商業的理解傳給一個賣蘋果、賣手機的,而同樣的,這個人也可以把自己的實踐回傳給李開復,從而增加知識在行業內的流動。
不同于《ONE·一個》,豆瓣閱讀則試圖打破出版形式的制約,廣泛收錄作者投稿作品,并擇其優而出版成電子書。由于出版成本大大降低,售價相對于實體書也是大幅度降低。盧十四說,豆瓣閱讀出售的個人作品的電子書,并非普遍意義上的成書,而是在單篇完整的前提下,自由組合或者獨立出版。據記者了解,無論作者知名與否,豆瓣閱讀和其一律是三七分賬,這在數字閱讀領域,還沒有過哪家能達到這個比例。
經濟效益無疑是最吸引作者投稿的手段,這點在騰訊創世中文網上也有體現,楊晨透露說,作家只要在創世簽約并滿足門檻條件,就能在上架后拿到每個月不低于1500元的收益,“全勤獎”等獎勵方面,也高于起點中文網等網站?!白骷掖鍪潜WC作家創作動力的重點之一,也是我們提出的作家新生態的核心?!贝送猓瑒撌乐形木W還首次將渠道分成寫進合約。據記者了解,正是這高出同類網站的待遇,許多資深作者紛紛跳槽至創世,包括錄事參軍、三戒大師、樹下野狐等。
而在吸引讀者方面,各小說網站也有妙招。首先為小說標簽化,玄幻奇幻、武俠仙俠、都市青春、歷史軍事、游戲競技、科幻靈異等是大分類,還有穿越、轉世、廢柴流、天才流、無敵文、升級文、輕小說等小分類,并提供各種榜單,由讀者投票。讀者只要看標簽和榜單名次,便能確定一本小說自己是否喜歡。“我們始終鼓勵作品類型豐富化,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需求,我們要做的是引導最合適的作家寫最合適的作品?!睏畛空f。
在數字閱讀的世界里,作家不必為自己的作品找不到伯樂而苦惱,作品無需長篇大論也能產生經濟收益。而讀者想看什么完全由自己決定,不再盲目,也不必再被紙質書所謂的“暢銷榜”所左右。
進步中的隱憂,版權保護亟待解決
數字閱讀帶來淺閱讀這點毋庸置疑,而實際上,數字閱讀世界里,也有一部分逐漸開始向深層次領域發展。很多有實力的網絡作家被挖掘,不同于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之流的“小白書”,他們的作品更有文學性、社會性。比如小說《余罪》,就將筆觸定位在警察與罪犯的善惡糾葛上。
數字閱讀已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這種進步中,依然有著隱憂,作家富豪榜創始人吳懷堯告訴記者:“電子閱讀會成為新的潮流,讓讀者的閱讀成本進一步降低。但電子閱讀和網絡作品要進一步發展,版權保護需要更上層樓?!?/p>
他的擔憂顯然是極為必要的,傳統出版物的盜版狀況或許已經得到控制,而對網絡小說而言,作者的權益依然被肆意踐踏。任意一本讀者較多的網絡小說,隨便搜索一下,就有無數盜版出現。不久前,起點中文網眾作家聯合聲討百度貼吧盜版行為,結果依舊是沒有結果,百度僅僅將盜版從小說貼吧里分離出來。
網絡小說的盜版由來已久,仿佛成了定式,網絡作家們集體認命,讀者也樂于不花錢看書,大家心照不宣。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