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應潛入藝術的“合理區間”
時間:2014年03月28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原載荊楚網,作者:謝偉鋒
在人民出版社近日推出的《文化熱點面對面》一書中,文化部部長蔡武指出,行政權力對藝術的發展不要過多干預,才能促使文藝大師的涌現。
精神永遠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在當下物質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之時,文化藝術也到了黃金收割期。可是在中國,說起能在世界范圍內扛鼎的大師,恐怕還只能算得上“珍稀動物”。好在現在進行的文化體制改革,正在為文化產業最大限度地挖掘潛力。這方面的舉措,更多的是從基層來釋放文化生產力,如劇院、文化企業的改制等,這有利于人才的放水養魚。但如果要在這個土壤中誕生出大師的話,就正如蔡武所說:行政權力對藝術的發展不要過多干預。
去年7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中,取消了一般題材電影劇本的審查,這對業界是種利好。然而要成為大師,是絕不可能拘泥于一般題材的,他們必然是要拿出能深耕自己民族和國家最為苦難的那段歷史,非如此才能彪炳藝術的青史。但這個領域,恐怕是相關權力部門下一步才要討論的話題。
法無禁止即可為,這句話在文化藝術領域中也應適用。今天的藝術工作者們有幸趕上了文化發展的“史上最好時期”。
當然,權力也不可能在藝術領域中消失于無形。相反,在某些地方則應該加強,譬如版權制度、打擊不健康內容等方面,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那只監管之手。所以,有所為有所不為,應該是權力潛入藝術領域的最真實狀態。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