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政府工作報告探尋現代文化強國之路

      時間:2014年03月14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韓業庭 李慧 杜羽

      制圖:韓業庭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也一定能建成現代文化強國。 

         ——政府工作報告 

        “一個只能出口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的國家,成不了世界大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面對撒切爾夫人曾經的斷言,依然有種刺痛感。 

        當人們贊嘆中國經濟驚人的成就時,總有一個尷尬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挺進世界五百強,我們的文化企業卻拿不出一個名揚世界的品牌;當美國大片、日本動漫、韓國電視劇攻占中國市場時,我們的文化產品走出去卻始終步履維艱。20世紀50年代,陳寅恪先生就曾斷言:“文化關乎民族的盛衰。”今天,文化直接制約了我們邁向世界強國的步伐。 

        我們在文化上,到底弱在哪兒?奔向文化強國的路又該如何走?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公共文化服務:如何補齊短板 

        近年來,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不管是硬件設施,還是服務質量,公共文化服務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都存在明顯差距。

        “比如,城市里普遍有文體廣場,而建有文體廣場的行政村僅占總數的26%;城市里寬帶已經普及,可通寬帶的自然村卻僅占總數的27.7%。”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全書說。

        據王全書委員介紹,我國人均文化事業費,東部地區為44.38元,中部地區僅為21.26元;西部地區公共文化資源和項目嚴重不足。

        實際上,十七屆六中全會已經提出,在文化建設方面,要使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要逐步提高文化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比例。

        “這是兩個剛性要求,可現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實現這個目標。”文化部部長蔡武告訴記者。

        要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補齊公共文化服務的短板,一定要建立以均等化為導向的公共財政制度。王全書委員建議政府加大對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貧困地區、邊疆地區、民族地區的傾斜力度。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實施文化“低保工程”,保障包括龐大的農民工隊伍在內的特殊群體和包括殘障人士在內的弱勢群體的基本文化權益。

        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陳力委員今年的提案,就是《關于加強統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建議》。他認為,必須從建設國家層面的公共文化統籌協調機制著手,對公共文化資源、資金、技術、人才隊伍、管理服務等進行統籌規劃、合理配置,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此外,應在體制機制上進行因地制宜的改革和創新。比如,一些地方的圖書館實行了“總分館制”,市級總館和縣級分館之間、各縣級分館之間的圖書定期流動,提高了圖書的利用率。

        安徽省政協副主席趙韓委員則認為,要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均等化,還必須從運營機制上打破舊框框,激勵文化場所的經營者們主動走向社會。通過分類引導,促進文化需求和供給真正對接。此外,還要創新運行機制,探索建立文化事業單位的法人治理結構,在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組建理事會,吸納各界代表、專業人士參與管理。

        在蔡武看來,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根本上要建立兩個機制:一是以均等化為導向的公共財政制度,以財力的均等化推動資源配置均等化,最終實現服務的均等化;二是以效能為導向的管理體系,以管理能力提升,推動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最終實現服務效能提升。

        文化產業:如何做大做強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文化產業占GDP的比重,美國是30%左右,日本是12%左右,印度是6%左右,而我國卻不到4%。

        不大不強,是中國文化產業的現狀。

        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會長張斌委員認為,文化產業要在2020年實現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目標,必須有實實在在的政策扶持。

        在2013年中國文化產業協會開展的會員調查中,65%以上的會員企業都表示,希望出臺文化產業的專門政策,在資金、稅收、金融、土地等方面,對文化產業、企業予以扶持。

        張斌委員舉例說,與傳統產業相比,文化產業的核心資產是知識產權、傳播技術、文化內容等無形資產,固定資產低,抵押物少,這導致很多優秀文化企業和項目難以得到銀行資金的有效支持,極大地限制了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

        “這就需要我們在文化金融領域進行創新,針對文化產業的特點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在進一步激勵現有金融機構,加大對文化產業支持力度的同時,張斌委員還建議成立專業化的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銀行,推進文化和金融的結合。

        文化產業需要政府扶持,但扶持并不是干預。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龔曙光代表認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過程中,相關政府部門“最重要的還是文化管理的理念要改變”。

        代表委員們認為,對文化產業的管理,政府應管宏觀,微觀層面應交給企業。正如江蘇省鹽城市政協副主席蔣婉求代表所說,國家應該在頂層設計上給文化產業更多的引領和推動,比如盡早著眼于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戰略定位,進行科學、前沿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頂層設計,為產業發展提供行動指南,制定差異化的區域發展策略,避免盲目投資和低水平的重復建設。

        “微觀層面,企業投資的具體項目是否合理、是否掙錢,包括風險管控等,都應該由企業自己評估,而不應該由政府管控。”龔曙光代表說。

        在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委員看來,文化產業對人才有極大的依賴度。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文化產業人才缺乏。因此,加強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是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的當務之急。

        全國工商聯提交的提案《關于加快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建議》,專門就培養文化產業人才提出了建議。該提案建議,依托全國高等院校文化藝術專業,推進文化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繼續教育,探索建立文化產業網絡教學機構,培養實用性文化人才。

        該提案還建議,完善文化人才培養、表彰和管理系統,實施文化產業人才培養計劃,規范文化從業者從業資質管理,加大對有突出成績和貢獻的卓越文化從業者的獎勵和表彰。同時,合理引導文化企業和人才在國內的布局,通過財政、稅收等激勵措施,鼓勵和引導企業、個人到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展結合當地文化特色的文化產業經營活動。

        文化走出去:如何形成品牌 

        2013年,我國45部國產影片海外票房和銷售總收入為14.14億元。相比之下,美國兩部影片《鋼鐵俠3》和《環太平洋》,在我國的票房就達14.4953億元。國產電影的海外遭遇,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現狀的一個縮影——海外受眾對中國文化作(產)品接受度低,中國尚未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在走出去之前,我們要認真考慮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是什么,應該以怎樣的文化產品去實現這種目的。”在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高云委員看來,我們對文化走出去的戰略缺乏系統性研究,因此難以形成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戰略規劃,導致各自為政,同質競爭,忙于“走出去”辦活動,而這些活動大多是有地域特點的歌舞雜耍,比的是排場大小與規格高低。

        “這與美、日、韓等國精心打造、強力推銷其電影、動漫、電視劇,形成強烈反差。這些文化產品將相關國家的價值觀隱藏在故事中,對輸入國的受眾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相比之下,我們在國外展示的雜技、歌舞等,熱鬧后不太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高云委員認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關鍵首先在載體選擇上,應更重視小說、戲劇、電影等領域,因為這些文化產品可以承載更深刻的思想內容。

        高云委員建議,文化走出去要變“送”為“賣”,以后要以“賣出去”為目標進行規劃,“在財政補貼、稅收減免、信貸發放等方面,出臺更有針對性、更加優惠的政策措施”,激勵文化營銷單位研究國外受眾消費需求的關注點、興趣點、共鳴點,針對不同區域和國家拓展銷售渠道,采取量身定制的辦法,為目標國受眾提供樂于接受的文化服務。

        文化走出去不能缺少民族文化、傳統藝術。在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委員看來,中國的民族音樂、傳統戲曲以及一些優秀文學作品,具有歷史的厚重感和內涵。他建議,政府在選派文化走出去項目時,可以有針對性地推介民族傳統藝術,必要時給予資金扶持。

        “與此同時,文化藝術團體要大膽探索如何將本土文化進行創新,以適應海外觀眾的欣賞習慣。畢竟,文化的交流和溝通是雙向的,單方面地只強調主觀,不考慮對方的興趣是不行的。”席強委員說,“在面對國外觀眾時,要用時代感強的手段,結合國際運作模式,展示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文化內涵。”

        鏈接 

        我國文化改革與發展大事記 

        2002年11月8日

        黨的十六大提出,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抓緊制定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

        2003年6月27日

        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會議舉行。

        2006年1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

        2007年6月1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2007年10月15日

        黨的十七大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2010年7月2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研究問題進行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

        2011年10月15日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2013年11月9日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提出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統籌服務設施網絡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

         ●專家視點 

        加強全社會閱讀環境建設 

        長期以來,我國文化設施不足嚴重制約了民眾學習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總量雖然在逐漸增加,但仍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和公眾需求。當前,網絡雖然使閱讀變得更方便,但由于缺乏專業化、大眾化的閱讀平臺,知識碎片化、無序化、過度娛樂化的現象令人擔憂,亟須通過加強全民閱讀環境建設、倡導全民閱讀加以改善。

        為此,我建議:第一,要健全專業讀書網絡,在大力加強圖書館等公共閱讀場所建設的同時,引導和支持一些專業閱讀網站的建設,做到現實和虛擬閱讀空間有機結合、互相增益,創建良好的讀書環境;第二,要提供優秀文化作品,這就需要改革文化體制,提供創造優秀作品的制度和文化環境;第三,要提高圖書館等公共閱讀機構的服務質量。公共圖書館應學習歐美發達國家圖書館的做法,聘請專家、學者作為客座教授,每周、每月在圖書館做相關講座,解答青少年在讀書及成長過程中的疑問,充當知識導航員。一些大學生和社區志愿者也可以作為這個隊伍的有效補充,對少年兒童言傳身教。同時,也要從制度上加強圖書館館員系統性業務培訓,使他們既深諳業務技能,又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服務技術。最后,應在全社會倡導經典誦讀,使民眾充分體驗文化的魅力,陶冶情操,提升品位,激發創造力。(河南農業大學副校長 張全國委員)

        保護工業遺產刻不容緩 

        在2013年的調研中,我們看到,一些城市通過制定科學的城市發展規劃,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較好地實現了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同時我們也了解到,工業遺產保護和利用整體上還任重道遠:一些歷史悠久的工業設施由于無法滿足現代化生產的需要而被拆除;一些傳統工業企業“關停并轉”,大量生產設施被作為廢棄物銷毀或變賣;在巨大的空間發展需求和土地供給壓力下,一些城市對處于市中心和近郊區的老工業基地實施搬遷,代之以新興產業或房地產開發,原有的工業遺存和歷史風貌逐漸消失。當前,如果不抓緊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保護,大量重要的工業遺產將迅速消亡。

        由于工業遺產的概念提出較晚,我國文物保護法及相關法規尚未對其作出明確規定,目前國家層面指導和規范工業遺產保護工作的文件主要是2006年國家文物局下發的《關于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其權威性和約束力顯然不能適應實際工作需要。

        為此,建議工業遺產所在地政府切實承擔起保護工業遺產的責任,盡快行動起來;國務院應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工業遺產保護工作的體制機制,明確各部門的法律職責,為基層工作提供指導,為實施依法管理創造必要條件;建議有關部門結合正在開展的《文物保護法》修訂工作,充實完善工業遺產保護和利用的內容,抓緊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指導性文件,使工業遺產保護與合理利用工作盡快走上法制化軌道。(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院長 張廷皓委員)

        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統籌發展機制 

        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國范圍內的博物館、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等公共文化機構基本實現免費開放,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家書屋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計劃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也得到深入推進。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公共文化服務方式不斷創新,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公共文化領域的政策法規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公共文化事業標準化、規范化水平不斷提升。但缺乏統籌協調等問題比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公共文化服務效益的發揮。

        關于如何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統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我建議:第一,落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由國務院或中宣部召集有關部委,成立由文化部牽頭、其他各相關部門共同參加的公共文化服務協調機構,負責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重大項目立項、協調的決策和部署。第二,整合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整合現有資源,逐步將多頭投入的文化項目進行一體化管理,以提升服務效益。通過協調機制,在中央和省級層面,提出相互銜接、密切聯系的建設標準和發展目標。在市、縣以下建立統一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做好各項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在基層的統籌實施和資源整合工作。第三,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考核,由文化部牽頭研究制定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重要標準,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國家標準體系,通過標準促進、規范公共文化服務,并組織或者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績效考核。(國家圖書館副館長 陳力委員)


      (編輯:高晴)
      国模无码人体一区二区|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内射人妻少妇无码一本一道|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 在线日韩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亚洲永久无码3D动漫一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无码精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软件|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久久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水|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性色欲网站人妻丰满中文久久不卡 |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 无码国产色欲XXXX视频| 中文字幕丰满伦子无码|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水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国产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在线看天堂无码| 日韩丰满少妇无码内射| 久久伊人亚洲AV无码网站| 精品中文高清欧美| 中日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蜜桃AV无码免费看永久| 最近最新高清免费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