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兩會:從這里讀懂人民政協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舉行。這是第二天出版的光明日報。 資料圖片
政協是怎么來的?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由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團體、各界愛國人士共同創立的。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舉行,宣告了人民政協正式成立,也宣告了政協制度的建立。
那時候,人民政協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共同綱領及人民政協組織法、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于北京,國旗為五星紅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采用公元作為中國紀年;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員。這次會議完成了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
1954年9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后,人民政協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繼續存在,在國家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對外交往中繼續發揮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作用,為推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政協委員咋產生的?
人大代表由選舉產生,政協委員則是推舉產生。產生政協委員有四個步驟
提名推薦
推薦全國政協委員名單,由各黨派中央、各人民團體、無黨派民主人士、各個界別等協商提出。在地方的全國政協委員,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協商推薦
協商確定建議名單
對各方面提出的推薦名單由中共黨委組織有關部門進行綜合平衡,反復同各推薦方面協商形成建議名單
政協常委會會議通過
將委員建議名單提交常務委員會會議進行協商和表決,經全體常務委員過半數同意予以通過
公布
經常委會會議通過的委員,由政協辦公廳(或辦公室)分別通知推薦單位和個人,向委員發委員證書,并通過新聞媒介向社會公布
★增補政協委員,也需要經過提名、協商、常委會會議通過和公布這幾個步驟。
人大議案與政協提案有啥區別?
【性質】
人大議案: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議事原案,一經通過具有法律效力
政協提案:政協委員向政協組織、國家機關提意見建議的形式,沒有法律約束力
【提出單位】
人大議案:全國人大會議主席團、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一個代表團或30名以上代表聯名
政協提案:政協委員個人或者聯名、小組或者聯組、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和團體、政協各專門委員會
【提出時限】
人大議案:大會期間
政協提案:大會期間和閉會期間
(編輯:高晴)
· | 人民政協為世界民主形態添彩 |
· | 兩會知識問答:人民政協怎么開展工作? |
· | 朱永新:11年呼吁建立國家閱讀節 |
· | 清風徐徐兩會來 |
· | 十二屆全國政協履新一年間協商民主寫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