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小“大篷車” 流動博物館
四川
小小“大篷車” 流動博物館
讓群眾在家門口就看得到博物館的寶貝,是四川省博物院開動流動“大篷車”的服務(wù)宗旨。
數(shù)九寒天,年關(guān)將至,記者隨“大篷車”來到自貢市,感受流動博物館給群眾帶來的文化暖流。
標準的展柜、專業(yè)的講解員、3D多媒體展示屏,由大卡車改裝的“大篷車”,儼然就是一個縮微博物館。“大篷車”還披著彩色外套,一上路,本身就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
據(jù)工作人員趙卿介紹,這次的展品以青銅器為主,兼有南北朝、宋代的銅器??紤]到自貢緊鄰內(nèi)江張大千故里,博物院還專門帶來了4幅張大千字畫。
雖然下著雨,前來參觀的群眾仍絡(luò)繹不絕,很快,“大篷車”就被擠得滿滿的?!拔液芟矏畚奈?,每次外出旅游,總要到博物館去看看。能夠這么方便地看到文物,太高興了!”前來參觀的王茂女士興奮地說。
在這天的“大篷車”上,共有19件真品、10件復制品。因為展示的空間有限,“大篷車”上專門采用了多媒體等新技術(shù),將一些“鎮(zhèn)館之寶”展示出來。“懸浮成像系統(tǒng)”能夠逼真地模擬出文物的全貌,惹得參觀者紛紛駐足。
每次展出的地點不同,“大篷車”博物館的展品也有所不同。
去年9月,四川博物院開展“微型博物館進校園”活動,先后走進四川師范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大學、西華大學、成都中醫(yī)藥大學等,讓大學生們零距離接觸文物珍品。在成都理工大學,大學生馮柚梓說,這樣的形式感覺很新穎,不用去博物館就能了解到很多歷史知識。站在展柜前,她說,這件3000年前的器物上,能很明顯地看出一個象頭,這證明,西周時期這塊土地上就生活著大象。
“大篷車”還開進軍營,開進四川地震災區(qū),受到熱烈歡迎。在什邡,大篷車博物館引起了孩子們的極大興趣,還有一些孩子坐著輪椅車前來觀看,“大篷車”縮短了人們和省博物院的距離。在廬山縣,不少老人抱著小孫子興致勃勃地聽工作人員講解。在巴中革命老區(qū),“大篷車”流動博物館還將古蜀國文物、紅軍文物展覽一起送進大山深處的場鎮(zhèn)和鄉(xiāng)村,受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
3年來,“大篷車”已累計在全省巡展50多場次,足跡遍布城鎮(zhèn)鄉(xiāng)村、企業(yè)和大中小學,行程11萬多公里,接待觀眾超過122萬人次。
小小的流動博物館,承載了上下幾千年的文化積淀。因為流動,珍貴文物走出了“象牙塔”;因為流動,尋常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原本難得一見的歷史文化瑰寶。而這,正是文化流動之后散發(fā)的魅力。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