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迎春”傳遞藝術家正能量
90多歲的秦怡、于藍來了,80多歲的謝鐵驪、田華、徐曉鐘來了,1月12日,中國文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2014春節大聯歡”,高朋滿座,文藝界新老朋友歡聚一堂,共敘友誼,展望中國文藝發展的美好未來。八一電影制片廠老導演翟俊杰說,只要不是在拍戲,每年的“百花迎春”他都不會錯過。因為在這個中國文聯舉辦的聯歡會上,會遇上很多老朋友,能夠借“百花迎春”向老朋友問聲好、拜個年,還能看到很多年輕朋友,看到他們在舞臺上的盡情發揮,能讓自己也年輕起來。
今年的“百花迎春”徹底貫徹執行《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比之去年更為節儉。據“百花迎春”晚會的總策劃、總導演郁鈞劍介紹說,今年所花的費用比去年少了三分之二,主要節省在制景搭臺等舞美燈光上。“往年,我們會在人民大會堂二樓宴會廳里重新搭制舞臺,今年,用的就是原有的舞臺延伸向大廳中間的圓形舞臺。”郁鈞劍強調:“雖然費用減了,但晚會的質量不減。可以說,展現了老中青少四代藝術工作者的風采。”二胡演奏家鄧建棟說,像他與二胡演奏家于紅梅、姜克美,小提琴家呂思清以及馬頭琴、大提琴、銅管演奏家一齊演繹二胡名曲《賽馬》,讓人感到非常熱鬧,同時簡化了舞美,也讓晚會的藝術本體更加突顯。
“百花迎春”不同于其他晚會就在于它更活潑、輕松、更多互動,充分顯現了中國文聯全國文藝家之家的溫馨氛圍,這也是很多觀眾在眾多晚會中,對“百花迎春”情有獨鐘的原因。家住在河北滄州的張一是位“80后”的年輕人,他說自己每年都會在央視收看這臺晚會,因為晚會展現出來的大家庭的氣氛非常符合春節的節日氣息,他們一家人都愛看,在得知今年“百花迎春”在廣東、甘肅、北京衛視播出,可能上不了央視,他還覺得十分遺憾和惋惜。郁鈞劍也認為,如果晚會上不了央視,“晚會就有點自娛自樂的勁了”,而且這么好的節目不能在央視播出“真有點遺憾”。
兩個多小時的晚會,節目豐富多彩,記者問郁鈞劍,他會向觀眾推薦哪個節目,他說,每一個節目都特別好,都向觀眾推薦。例如序“感謝祖國感謝黨”和第一章“耕耘的中國”,體現出的是藝術家們對祖國真切的感情。年逾90歲的秦怡富有感情地朗誦起《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寄予了她對青年一代的無限期盼。年逾七旬的劉長瑜表演的京劇《賣水》選段,讓人眼前仿似浮現一個嬌俏小姑娘。老藝術家功力不減,讓年輕藝術家感慨良多。章子怡向全國人民拜年時就表示,這些前輩給她樹立了優秀的榜樣,她會以更多優秀作品奉獻給可愛的觀眾。
郁鈞劍說,也只有中國文聯的“百花迎春”才能調動這么多各藝術門類的藝術家來。晚會上,范曾朗誦了《迎甲午詩詞一首》,徐沛東、朱軍、張鐵林等藝術家揮墨寫“馬”,張光北拉琴,這些節目都展現出藝術家鮮為人知的另一面。郁鈞劍介紹說,“百花迎春”節目反映了藝術家們的正能量,老藝術家老當益壯、老驥伏櫪,青年藝術家銳意創新,晚會也秉持了這一點,“李谷一和小蟲演唱的《那溪那山》是讓人眼前一亮的組合,是一次民歌與流行混搭;張建一與廖昌永合唱的《三套車》也難得一見;阿魯阿卓與《中國好聲音》選手金志文合唱《孝和之歌》,表達年輕人傳承了孝道精神。”
今年是“百花迎春”舉辦的第12年,一個輪回過去,恰逢馬年,整臺晚會圍繞“馬”編排節目。“馬年畫馬,不能缺了劉勃舒先生,他盡得徐悲鴻真傳,如果沒有他的作品,馬年會感覺缺了什么。”郁鈞劍說,“劉勃舒先生身體并不太好,前不久還住院了。我和他是幾十年的朋友了,我向他提出邀請時,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讓我十分感動。”在“百花迎春”晚會上,劉勃舒、劉大為、張道興、杜滋齡、崔如琢、吳悅石等各自的畫“馬”作品,為晚會增添了幾分墨香。此外,晚會還充分發揮文聯的聯絡職能,注意吸引體制外的藝術工作者加入。“像薩頂頂、常石磊等十分優秀的歌手音樂素養豐厚,應該團結在文聯大家庭里,邀請他們參加正是一種聯絡的方式。”郁鈞劍說。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