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獎臺下得基層才是真“梅花”
2013年12月26日,入夜的攀枝花讓人倍覺寒意襲人,剛剛拿下第2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的成都市川劇院川劇小生王超還在劇場緊張排練著。“以前到外地演出都是帶了樂隊、舞美、化妝、服裝、道具,梅花獎藝術團‘送歡樂下基層’要求一切從簡,我們是跟著伴奏帶演出。”演出前,王超坦言,戲曲講究現場感,和著伴奏帶演出,對演員來說多少有些難度,面對家門口的觀眾和各兄弟劇種的老藝術家們,盡管王超戲份并不太多,而且還是他常演的一折戲,但他還是絲毫不敢怠慢,跟著伴奏帶一遍遍反復排練。“目的只有一個,把最好的狀態、最好的演出質量奉獻給老鄉。”
當天晚上,“我們的中國夢”中國文聯、中國劇協梅花獎藝術團“送歡樂下基層”到攀枝花慰問演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劇協副主席、梅花大獎獲得者裴艷玲等17位梅花獎演員先后登臺獻藝。“劇目選擇也做了特意安排,突出節目表演性。”王超早就知道現場觀眾中有資深戲迷票友,也有大學生、軍人、礦工等,考慮到不同觀眾群的欣賞水平和審美趣味,他選了川劇中一折強調身段表演的戲,大家一看就懂,而且有很多美感。
“上得獎臺,下得基層”是梅花獎藝術團不成文的“行規”。“戲劇梅花”不應只是在劇院的舞臺上優雅綻放,而是要經常走到百姓中間,送上祝福的“花語”。在此次送歡樂的隊伍里,第一次獲得梅花獎的不只王超一個,還有歌劇演員陳小朵、京劇尚派傳人周利以及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的王琴,四朵“新梅”同臺綻放,再加上吳京安、龍紅、谷好好、陳澄、武利平、劉子微、任小蕾、韓延文、陳巧茹、柳萍、顧薌、張克勤等梅花獎藝術團的“常客”,演出令人賞心悅目。“藝術團里來了年輕人”,新鮮血液的輸入讓梅花獎藝術團更加活力四射。來自重慶市京劇團的第26屆梅花獎獲得者周利表示,想讓更多年輕觀眾接受戲劇,首先要走近他們,以后要多到百姓中去演出,多下基層。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