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回望2013,中國文化猶如一幅氣勢磅礴的長卷,最新最美的景象層出不窮,多姿多彩的章節連綿不斷。電影票房一舉突破200億元大關、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電視熒屏豐富多彩,國產電視劇走紅非洲;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參觀人數屢創新高,公共文化服務的品種與質量令百姓叫好……文化彰顯中國活力。
文化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是推動中國文化繁榮發展的強大動力。這些年,文化體制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重要突破,效果逐步顯現。束縛文化發展的因素日益消除,文化獲得比以往更大的發展空間。文化企業數量與規模不斷擴大、文化產業就業人數不斷增長、文化產品與服務不斷多樣化。這些都說明,蘊藏在群眾中的文化創造活力正在激發和涌流出來。
不過,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文化創造力仍顯不足。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化人才和精品力作還不多,能夠引領國際文化發展潮流的文化軟實力仍顯薄弱,文化產業的實力與我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不相匹配。中國文化要想進一步繁榮發展,中國要實現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經濟正在高速增長,文化發展擁有許多其他國家不具備的有利條件,只要體制機制上的障礙破解了,中國人的創造力就不會比別人差。
激發文化活力要弘揚先進文化、剔除落后文化。當前,在物質生活的急速現代化中,一些中國人迷失了自我,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的現象多發頻發,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滋長,低俗、庸俗、惡俗的文化有所抬頭。這些落后文化不符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不符合群眾對文明、美好、和諧的向往,必須警惕和剔除其不良影響。文化建設要有破有立,掃除了落后文化生存土壤,先進文化才有發展空間。
激發文化活力要完善文化管理體制。我國文化管理體制盡管經歷了10多年的改革,但仍有許多不適應現代文化發展的弊端。因此,只有進一步推進政企、政資、政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使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實現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由管微觀向管宏觀轉變,才能更好地履行政府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職能。
激發文化活力要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和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是現代文化產業生存發展的基礎,通過市場配置文化資源,有利于提高文化資源的使用效率,激發文化創業的積極性。我國已基本建成覆蓋全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框架,但均等化和標準化還明顯不足,公共文化服務的地區差異、城鄉差異、群體差異仍很大,嚴重束縛了公共文化發揮其公共屬性。同時,群眾期待著更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他們的期待既需要加大投入,也需要創新服務模式,增強公共文化的吸引力。
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文化創造活力是文化繁榮發展不竭的動力。2014年,我們期待著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取得新突破,中國文化描繪出更新更美的畫卷。
(編輯:單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