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斷橋殘雪”已獲修復
時間:2013年12月13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王慶環(huán)
近期北京大學在朗潤園環(huán)境整治和修復改造過程中,在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專家的現場調查勘探和指導下,比較完整地發(fā)現了“斷橋殘雪”等遺存遺跡。經專家勘測,“斷橋殘雪”等石刻構件性質為北京大學校園內的圓明園流散石構件,與北京大學校園現有的眾多圓明園流散石構件性質相同,具體來源已難以考證,校內專家正在對流散過程進行分析研究。
“斷橋殘雪”等石刻構件被發(fā)現后,在專家的充分論證下,經北京大學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和北京大學校園規(guī)劃委員會會議研究,依據文物部門已有原則,北大對“斷橋殘雪”等遺存遺跡進行了妥善修復和發(fā)現地原址恢復工作。修復工作委托有文物修復資質的專業(yè)單位,完全按照文物保護修復要求進行。
據了解,圓明園被毀后,不少園內石料、設施被挪為建筑或其他用途,這在北京市海淀區(qū)尤為普遍。除了北大外,不少單位和機構都有圓明園流散文物。伴隨著校園發(fā)展建設,北大校內很多遺存遺跡逐步被發(fā)現,如乾隆御制詩碑、石雕五供等,還有從圓明園流散出來的翻尾石魚、石麒麟、丹墀等一大批石雕,遵照北京市文物局《關于落實國家文物局同意開展圓明園散落文物征集工作批復的復函》中的“對于已構成國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主體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圓明園的文物’,應以保護現狀文物保護單位的整體性為主”,北大對這些文物進行了及時收購和妥善安置保護,包括圓明園流散石構件在內的眾多遺存遺跡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未名湖燕園建筑”的有機組成部分。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