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周邊傳遞正能量
和諧的內外環境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前提,友好的睦鄰關系是實現共贏的堅強后盾。俄中兩國能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當前,俄中關系處于史上最好時期,兩國領導人也建立了良好的個人關系。在此背景下,雙方合作從國家層面深入到地方層面,很多俄羅斯聯邦主體與中國的省、市和縣級單位都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系。在研究領域,兩國的學者對此高度關注。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與吉林大學共建的中俄區域合作研究中心,就確立了“構建中俄毗鄰區域城市間合作框架,促進共同發展”的研討會主題。前段時間我去中國的吉林大學訪問,明顯感受到俄中合作日益密切。
與周邊國家建立睦鄰友好關系,是中國夢的一個重要方面。作為全球現代化發展的成功典范,中國不斷增強的經濟實力向周邊國家傳遞著正能量。俄羅斯對中國近年來取得的成就非常贊賞。普京總統提出,要讓俄羅斯的“經濟之帆”乘上“中國風”。俄中兩國關系成為大國關系的典范。
歷史證明,只有穩定和睦的俄中關系,才有助于兩國繁榮發展。因此,“世代友好,永不為敵”,是俄中最明智的決策。上世紀90年代以來,俄中政治經濟關系逐步向好,但人文交流有些緩慢。隨著近年來俄中不斷舉辦“國家年”、“語言年”、“旅游年”,雙方民間交往豐富起來。2006年“國家年”剛舉辦時,俄羅斯境內只有不足20家機構教授中文。現在,僅莫斯科市就有上百家中文學校,大部分綜合性高校都設有中文系,還有15家中小學從2年級開始教授中文,有一家還開設了武術、書法等課程。本世紀初,莫斯科能叫得出名的中餐館只有兩家,現在中餐館和中式快餐店多達百家,遍布市區大街小巷。
俄中雙方學者都認為,加強民間往來是實現共贏的重要基礎。蘇聯解體后,俄中邊境地區的人民,逐步建立起密切的互助關系。中國的產品滿足了俄人民的基本需求,俄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中國發展提供了動力。當前,俄中面臨著同樣的發展任務,兩國人民也有著共同的奮斗目標,兩國可以實現更好的互惠合作,能夠在合作中共同戰勝困難。2014和2015年是兩國的“青年交流年”。我對此特別期待,相信兩國年輕人能夠在交流中深刻理解俄中睦鄰友好、互利合作的內涵,成為實現兩國各自夢想的棟梁之才。
和諧的內外環境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前提,友好的睦鄰關系是實現共贏的堅強后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與推動歐亞一體化、繁榮俄羅斯民族文化的“俄羅斯夢”相互契合、密切聯系。互相學習,攜手共進,俄中兩國能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本報駐俄羅斯記者林雪丹采訪整理)
(編輯:單軒)